首頁 作文 話題作文 話題作文範文

教育話題:好奇

好 奇材料:每接到新學生,我都要在第一堂作文課上讓他們欣賞"蘋果裏的五角星"。

我一手拿一個大蘋果走上講台,像耍魔術似的撂兩下。同學們都莫名其妙地睜大了眼睛。

"誰會切蘋果?"我嚴肅地問。

呼啦,教室裏一下子冒出一片小樹林。

我叫一個學生上來,他用我準備好的小刀咔嚓一聲就把蘋果一分為二,很自豪地微笑著走回自己的座位。

"大家都習慣于從"北極"到"南極"切蘋果,現在我沒著"赤道"切試試。"

說著,我把另一個蘋果橫著切開,把兩個大圓轉向同學們。

"兩顆五角星!"

"四顆!白五角星外面的黃色鑲邊部分也是五角星!"

我告訴同學們?quot;蘋果裏的五角星"是一個美國小孩兒發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偉大。

要求:

請以"好奇"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題目自擬。思路領航1) 好奇是一個人有所發現、有所成就的前提。瓦特發明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都是因為對日常現象的好奇。

2) 好奇會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沒有瓦特的好奇,蒸汽機就不會出現,英國的工業革命就會向後延後若幹年;沒有哥白尼對天文學的好奇,就不會有"太陽中心說"的提出,黑暗的中世紀就會延長若幹年。

3) 有了好奇心,還需要有對事物的興趣的註意力的集中,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依孩子的性子,今天學琴,明天學畫,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一事無成,所以要對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導,不能任其發展。

4) 好奇不僅僅是孩子的專利,如果我們對生活多一份好奇,我們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樂趣。看看花開吧,你會為生命而感動;看看魚遊吧,你會明了自由的含義。

5) 好奇要有個限度、有個範圍。對別人私事的好奇會使你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對歪門斜道的好奇會讓人誤入岐途,等等。珍貴的星星關鍵構思1. 從孩子的發現引發對自身現狀的反省。

2. 借論述好奇的失落,委婉指出傳統教育體製的弊端。一個孩子告訴我一個偉大的發現,一個偉大的發現來自一個孩子。為什麽是一個孩子?我不記得我在孩童時代是否也整天充滿了好奇與幻想,是否也是滿腦子精靈古怪的念頭,以涉世未深的心靈和稚氣未脫的眼睛貪婪地渴望並追尋大人們認為無聊怪異的東西,我隻意識到已經離開蒙昧的時代,早已推動產那種臆想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慢慢將自己鎖在隻會服從現實,隻會遵守定理,隻會因循守舊,隻在蕭規曹隨的框框中難以自拔。也許,當我也走過所謂的不惑之年,就隻能為孩子們天真的幻想、奇異的發現表示驚奇和詫異了。

有一種智慧無法隨著我們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而成長,即使我們極力地挽留它,它還是會慢慢沉入時光的長河,這就是好奇心和探求與創造的本能。當我們的頭腦漸漸被固定的公式、定理佔據,當我們學會寫文章必須有論點、論據、論證,當我們習慣于在看到現象符合結論時,我們已經不懂或不想懂了;而一旦問它為什麽是這種現象產生的這種結論而不是另一種現象產生另一種結論時,大人們耐心地告訴你:別胡思亂想了,都是要聯考的人了。

如果真理是絕對正確的,如果世界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牛頓是完美的,如果一切的現象都歸為本質,一切的淺薄都化為深刻,那麽我願意放棄我的創造之心,連同那幼稚的好奇和愚蠢的幻想。但我不能,因為我們甚至不知道蘋果中原來藏著星星。

童年珍藏著人類最偉大最珍貴的智慧,沒有它,人類如何在一片荒蠻中創造樂土,甚至無法想像粗陋的石器工具;沒有它,我們怎能實現一次次的飛躍,最多隻能在前人的定論中彌補累加。

一隻"錯切"的蘋果,展現給我們一個全新的世界,它的美妙無法以傳統和保守來認識;而我們所謂正確的切法,卻不知將貽誤我們到幾時。孩子是單純而毫無顧忌的,因此,他們能夠放心大膽地去創造,去想像,去欣賞他們絕妙的發現。可悲的是我們,雖然擁有豐富的精確的知識,卻失去了創造的樂趣。

蘋果裏的星星,隱匿著珍貴的星星。我會挽救我的創造力,尋回失落在童年的稚氣和執著的好奇,那才是智慧的精華。生命的驚奇關鍵構思1. 巧妙地拆解"驚奇"--"驚"是認識局限下的愕然,奇是探索事物的萌芽。

2. 挖掘驚奇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沒有了驚奇,也就喪失了探索的動力。驚奇,是天性的一種流露。

生命的第一瞬就是驚奇,我們周圍的世界,為什麽黑暗會變得明朗?為什麽水會變成汽?為什麽空氣由溫和變得清涼?外界聲音為什麽如此響亮……

我們在驚奇中生長著。

這個世界有多少值得驚奇的事情啊!蘋果會落地,流星會下雨,人會兵戈相見,歷史會使世界更迷失……

孩子大睜著純潔的又眼,面對著未知的世界,不斷地驚奇著,探索著,在驚奇中漸漸長大。

驚奇是駛向成熟的站點之一,驚奇是一張白紙。

但人不可總是驚奇著,在某一時刻,你會突然為你的驚奇遭逢尷尬與嘲笑。你驚奇地發現--驚奇在更多時候是幼稚的表現,是少見多怪的名詞,是一種原始蠻荒的狀態。

你想成功嗎?一個基本功,就是訓練自己喪失的驚奇。

你看到生活遠沒有書本上寫得那樣美好,你不要驚奇;

你看到日子絕不如想像中那般絢爛,你不要驚奇;

你看到愛情遠不如傳說中那般純潔,你不要驚奇……

如果你驚奇了,就違反了一條透明的規則,會遭到別人陽光下或是陰影裏的嘲笑--這個傻孩子還嫩著呢。

于是我們遭遇到太多冷漠的面孔,我們遭遇到太多微笑後的冷淡。我們把驚奇看做一種性格缺憾,我們以為永遠不驚訝才是人生至高境界。

但驚奇是壞事嗎?否。

細細分析起來,"驚奇"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先有了"驚",其次,才是"奇"。如果說"驚"是一種對陌生事物認識局限的愕然,"奇"則是對陌生事物積極探討的萌芽了。

否認了"驚",就會扼殺了她的同胞兄弟。我們將在無意之中失去眾多豐富易見的機遇。假如牛頓不驚奇,他也許把包裹著真理的蘋果,吃進了自己的小肚裏了,人類與偉大的萬有引力相逢,也許要遲滯很多年。

假如瓦特不驚奇,聽任水壺蓋砰砰響著,一個跨時代發現,也許就蒸發到廚房了,我們的蒸汽火車頭也許還要在馬車漫長的轍道上蹣跚億萬公裏。

我認識了一位老人,一天興致勃勃地同我探討電腦的種種輸入方法,她整整八十二歲了,腎髒功能已經衰竭,我堅信她這一輩子也不可能在電腦鍵盤上敲擊一個字。她在自己的專業範圍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對電腦了解卻多有廖誤,就連我這個半桶水也聽出許多破綻,但是這位老人充滿驚奇的眼神,卻在這一瞬像探照燈一樣掃過我的靈魂。面對她青筋暴突、微微顫動的雙手,我想不知我這一生可否活得這樣高壽。但不論我的生命歷程有多長,我一定要記得這目光炯炯的驚奇 ,絕不僅僅沉浸在熟悉的航道,始終保持對遼闊的海域的探索,直到最後。

驚奇是一種天然,而不製造出來的,它是真情實感的火花,就像一塊滾圓的鵝卵石,不會驚訝江河的波濤,驚奇蘊含著奮進的活力。

你既然驚奇了,你就要探索;你既然驚奇了,你就不能僅僅止于驚奇。愛好驚奇的人,也需要轉化為平凡,消滅驚奇的歷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驚奇要在熟悉中淡化,才于驚奇中成長。見怪豈能不怪關鍵構思1. 由魯司空踢鬼的故事巧妙引出"見怪而怪"的話題。

2. 把自然科學研究中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象地闡發為"見怪而怪"的精神。上學時學過一篇題為《魯迅踢鬼》的課文,至今記憶猶新:魯迅先生素來不相信鬼怪之說。一天夜間,月高星稀,魯迅先生獨自走過一片墳場院。忽然間冒出個"鬼"來,在墳頭做出種種怪誕之態。魯迅先生卻毫不驚慌,上前就踢了"鬼"一腳,"鬼"痛得大叫,露出真面目--不過是人裝的。魯迅先生這種"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的唯物主義態度不能不說是對付"妖怪狐仙"之類唯心主義的好武器。但是在對自然奧秘進行探索方面則不妨先"見怪而怪"。

自然奧秘在被人們識破之前,常常戴著"怪"面具,讓人迷惑。如果"見怪而怪",對它進行深入研究,那麽帶面具的"怪現象"往往會把你引向一個突破口,導致一種新方法、新物質的發現。

請看,一位外科大夫正在給一位膽結石患者進行手術。手術前準備了幾個放有水的燒杯以便存放結石。當連續幾例手術成功了結束以後,大夫吃驚地發現第一次手術放在燒杯內的結石已不見蹤影。"太奇怪了!"為了證明這並非一個偶然現象,大夫又把另外一些結石分別放入剩餘的幾個盛有同樣水質的水的燒杯中,膽結石同樣消失了,燒杯裏隻剩下稍有渾濁的液體。

醫生抓住了這個怪現象進一步對水質進行分析,發現都是些經過磁化垢水。于是一個預防膽結石的新方法脫穎而出:飲用磁化水。以檢驗,效果還不錯呢!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一種預防膽結石的磁性杯,就是根據這一發現研製的。

這個發現是如何得來的呢?它來源于一個"怪"字。我們不難看出,醫生的思維經過了以下幾個過程:一、見怪而怪;二、怪從何來;三、見怪不怪。

從"怪"到"不怪",正是我們認識事物、真理的一個過程。當某些自然現象或在被我們了解之前,往往以怪異的面目出現。一旦我們緊抓住怪現象不放,問一下,"怎麽會"、""怪"從何來",客觀地加以分析、研究,便會發現假面具在不知不覺之中被揭開了,一個未知的世界盡收眼底。

由"怪"到"不怪"到揭示未知世界的真面目,"見怪而怪"是首要的一步。如果把未知世界比作一扇虛掩的門,從中傳來怪異的聲音,飄出迷惑人的煙霧,隻有"見怪而怪"者才會上前探究,才有可能把未知世界一覽無餘。而"見怪而不怪"者隻會不屑地從門前走過,根本談不上什麽發現新事物的可能性。

但是,認識事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見怪而怪"隻是第一步。如果僅僅"見怪而怪",卻缺乏扎實的知識基礎,正確的研究方法,堅持不懈的精神,隻不過像一個好奇者僅從門縫中窺探到點滴,不僅不能把未知世界看個究竟,還可能僅以一孔之見得出錯誤的結論。

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把氯氣通入海水中提取碘之後,發現剩餘的母液中沉積著一層紅棕色的液體。他雖然感到奇怪,但並未放在心上,武斷地認為這不過是碘的化合物,隻在瓶上貼了一張標簽了事。一直到不久以後一位法國科學家證實是新元素溴,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稱這個瓶子為"失誤瓶"以告誡自己。

綜上所述,隻有平時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堅持不懈地研究精神和"見怪而怪"的獨特識見才能完成,"怪"到"不怪"的飛躍,才能揭示事物的真諦。而"見怪而怪"則是首要的一步。

所以,我們不防把這樣一句話作為研究學問的警言--見怪豈能不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