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格式

論文修改的重要性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古往今來,凡有成就的作家,沒有不重視文章修改的。兩幹多年前的苟子說:“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寫《紅樓夢》,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丹麥物理學家玻爾寫《光與生命》,反復修改9遍,一直到他認為每個字句都完全表達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發表。美國海明威把《老人與海》的手稿反復讀過近200遍才最後付印。作家巴金說:“寫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來彌補自己作品的漏洞”。由此可見,修改是論文寫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環節。

一、認識過程的艱巨性決定了修改的必然性

畢業論文要求大學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來闡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一些帶規律性的認識。論文是反映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客觀事物是豐富多彩、曲折復雜的,認識它不容易,反映它更是困難。因為,這種困難一方面來源于客觀事物本身的內部矛盾有一個逐漸暴露過程,它的發展是曲折復雜的;另一方面這種困難來源于人的認識要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的製約,在認識過程的各個階段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現片面性和主觀性。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復雜的,必須反復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裏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有個由現象到本質、由片面到全面、由不夠深刻到比較深刻的過程。而且人們對研究成果的反映也有個由不夠準確、恰當,到比較準確、恰當的過程。寫論文就是對研究成果的反映,在從不夠準確、恰當到比較準確、恰當的轉變過程中就必然有一個修改的環節。列夫·托爾斯泰說過:“黃金要經過淘洗才能得到,精闢的、被表達得很好的思想也是這樣。”由此可見,修改文章符合人的認識規律。

寫論文,從本質說是一個認識過程,它包括由客觀事物到人的主觀認識的“意化”,過程和從主觀認識到書面表現的“物化”過程。在意化過程中常常出現“意不符物”,即主觀認識未能完全、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而在物化過程中又容易發生“言不達意”即寫成的文章不能完整、準確地反映作者的觀點。因此,在寫論文過程中,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認識;多一次修改就前進一步,至少可以減少失誤和克服不足。正如作家老舍所說:“文章必須修改,誰也不能一下子就寫成一大篇,又快又好。”

二、修改是論文寫作中貫穿始終的重要環節

修改從形式上看是寫作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階段,但是從整體來看,修改是貫穿整個寫作過程的。寫作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加強修改功夫。第一階段,醞釀構思中的修改。論文在動筆之前,要醞釀構思打腹稿。修改就要從這裏開始。如確立中心、選擇題材、布局謀篇等等,都要經過反復思索,有分析也有綜合。這不落筆端的修改,卻決定著通篇的成敗,腹稿改得好,寫起來少走彎路。如果確定了一個嚴密的提綱,搭起一個好架子,文章結構就不會有大變動。所以動筆前一定要深思熟慮,不要信筆寫來再作大改。第二階段,動筆後的修改。落筆以後就進入細致的思索過程,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交用,有事理的推斷,形象的探索,層次的劃分,段落的銜接,句式的選檢,辭彙的斟酌、推敲。各方面都可能經過反復分析、對比、抉擇,在改換取舍一些詞語、句式、層次、段落之後完成初稿。這就是邊寫邊改,邊改邊寫的階段。第三階段,初稿後的修改。全文革成之後,要逐字逐句,逐層逐段的審讀,作通盤的修改。在修改中不僅要酌字斟句,還要考慮材料取舍、層次安排、結構組織、中心的表達,等等。第四階段,在指導老師指導下修改。指導老師審閱後,對草稿的優點給予肯定,並指出全文的不足。作者在聽取指導老師的評講後,要進一步發現自己文中的優缺點,研究要透,領悟要深,然後重新考慮修改。這時候的修改並不是一二次能結束的,修改的難度也比原先增大了。但是,如果改好了,文章水準可以有顯著提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