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文 高中作文 高三作文

竭盡全力 告別“三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9封信

竭盡全力 告別“三閒”——寫給高三同學的第19封信

同學們:

不斷有同學過來告訴我說,作業太多,時間不夠用,壓迫得自己沒有了一點自由時間,連整理錯題本、回顧課本的時間也找不出來。聽了以後,我進行了深入地觀察,感覺同學們作業是不少,壓力也很大。但是,在時間的利用上,卻普遍存在大量浪費的現象,看得見的,有人課前飯後在教室嬉笑打鬧,下課鈴聲未響已經沖出教室,甚至自習逃課。遲到似乎是永遠的風景,課堂上昏昏欲睡的人總有那麽一兩個……這些同學,很難說課堂上在作什麽,他好象是時間的富翁,時間于他似乎永遠流逝不盡,百無聊賴、漫長難捱。這些現象也許與你無緣,那麽,你的時間真的已經充分利用了嗎?

靜心思考一下,你有“三閒”嗎?

讀一下魏書生老師的經典文章吧:

《控製“三閒”》

我經常要求學生計算“三閒”的數量。從1979年起,我便建議學生每天像原蘇聯生物學家柳比歇夫那樣,細致地計算時間的利用率,然後統計一下今日“三閒”有多少。

後來我便要求學生,每天寫完日記以後,便在最末一行記下當天“三閒”的數量。

所謂“三閒”,即閒話、閒事、閒思。

我發現,凡學習不好的同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是他們控製了“三閒”,而是“三閒”控製了他們。

不隻學生,就連自以為有點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某一段時間無所作為,明知有許多實事可做,但腦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覺地或很不情願地任腦子閒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閒事,也有時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談俱樂部成員。

應該說,我算是一個比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較多任務之時,我覺得自己腦子仍不自覺地向閒思貢獻兩三個小時的時間。

由此我想到缺乏自製力的中學生們,被“三閒”控製的時間一定比我多。

統計“三閒”,先要具體分析什麽叫閒話、閒事、閒思。

閒話,指沒用的話和有害的話。沒用的話是指人家在那上自習、看書,他在那說笑話,說玄話,說大話,說課外的話,當然都沒有用。公共場所,如閱覽室、科技活動室,他竟說電子遊戲廳的事,當然沒用。人家在聽廣播、看電視、參加會議,他講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沒用,這類話,不說為好。另一類是有害的話。人家學習,他故意幹擾別人,分散人家註意力;人家進步,他編了瞎話,造了謠言傷害人家;別人團結,他背地裏傳話,搬弄是非,背後說人家短處,即使無意,也是有害的話。

閒事指無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個中學生,並非研究電子遊戲機的專家,卻把課餘時間消磨在電子遊戲廳裏,這顯然是沒用的事。老師正在講數學,個別人數學成績不好,卻在下面看武俠小說,當然無用。同學們都在上自習,他卻在那裏做學齡前的事,疊紙船,畫兒童畫,有用嗎?一位同學並非對服裝設計有興趣,卻用相當多的時間跟父母要錢,逛市場,買花樣翻新的服裝。如此支配精力,顯然也沒什麽用處。

對中學生有害無益的事也不少,個別學生逞強妄為,想稱王稱霸,滿腦子計算怎樣打別人和怎樣逃避別人的打,並付諸行動。人家上自習,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節課活動、跑步,他偷偷跑去買糖果吃;還有不少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事,都應在控製之內。

閒思困擾人的時間就更多了。有一類閒思隻是沒用,耽誤做實事,閒思本身並無直接害處。如:正聽著歷史課,思路不由自主地從課堂教學講的晚清文學,聯想到《三國演義》,又聯想到《封神演義》,聯想到姜子牙垂釣遇文王……不知不覺,下課時間到了,毫無用處的閒思統治了這位同學半節課。也有的同學正聽著英語課,思路不知不覺到了前面同學的衣服上,隨著衣服又到了服裝廠、紡織廠、印染廠、服裝店……這樣的聯想倘是有目的,為了創作,為了訓練自己有意的聯想能力,當然有用。倘在不需要聯想的時候,聯想卻無拘無束地自由馳騁,這至少可以說沒有用途。認真統計,細心觀察,會發現許多後進同學的大量時間便是在這類閒思中糊糊塗塗地度過的。何止學生,就是我本人,昨天一天,今天下午,至少有4個小時的時間被這類閒思奪走了。

另一類閒思則是有害的。如學習、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憂慮就擔心同學們怎麽議論自己,父母怎樣批評自己,鄰居又會如何瞧不起自己。結果越陷煩惱越深,越不能平心靜氣地分析失誤的原因,更談不上採取積極有效的糾正失誤的措施了。這樣便形成了惡性迴圈鏈:考試失誤情緒低落無心糾正成績更差。不少後進同學就是沿著這條惡性迴圈鏈,使自己從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層。這類閒思尤難控製。

由自己,我想到學生經受挫折時,產生的閒思一定多于我,倘不有效地控製,確實貽害無窮。

引導學生控製“三閒”,就使學生較明確地將無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區別開來。一旦有了區別,下意識和潛意識就會起作用,不知不覺地對其加以限製。區別之後,又提出千方百計控製,雖不至于完全控製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控製比不控製要好得多,“三閒”數量一定要少得多,學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一位同學從別的中學轉到我班,到這以後須寫日記和統計“三閒”,我看他剛來時的日記最後一行寫道,今日“三閒”數量:閒話280句,閒事13件,閒思3?郾5小時。能有這麽多嗎?據我觀察,他實際“三閒”數量,隻會比這多,不會比這少。

過了半年,我再看他的日記,確實寫得比過去好多了,看他寫的《自我教育計畫》,感到他想問題較全面,一個月中自己德、智、體、美、勞幾方面都有較明確的追求目標。

談到控製“三閒”中閒話這個細目時,這位同學這樣寫道:“這個月我要努力把自己的閒話控製住,目標是每天控製在52句以內。”我從來沒要求他具體規定自己閒話的句數,沒想到他竟提出了這樣的目標,便問他:“這52句是怎麽回事?”他回答:“經過控製,我閒話比以前減少了一半多,但和同學們比仍然比較多,要全部去掉,顯然不可能。我計算了一下,自習和上課我能控製住自己不說閒話,但在家裏和校內課間活動時,還不知不覺說些使別人不痛快的閒話。每堂課間6句便是36句,早晚還有那麽長時間,不由自主地各說8句便是16句,合計52句。”我聽了,沒說好,也沒說不可以,隻是說你可以試一試。效果好,就繼續試。

又過了一個月,我再看他的日記本,這位同學在本月《自我教育計畫》談到閒話這一項時寫道:“經過上月努力,我已達到了把閒話控製在52句以內的目標,本月要繼續努力,把閒話控製在每天39句以內。”

一年以後這位同學紀律明顯好轉,基本控製住了自己的閒話,成了全校書法和美術活動小組的尖子學生。

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一個能夠控製‘三閒’的人,不管在什麽崗位上都能是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控製“三閒”要註意,一定要引導學生弄清“三閒”的概念,個別同學以為學習以外,特別是學習課本知識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無用的。這是偏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這種偏見的學生甚至不願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不願參加體育鍛煉,拒絕參加課外活動小組。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有害的閒思,倘不加以控製,學生長大以後將難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廣泛化的現代社會生存。

具體控製“三閒”的辦法應當有幾十種、上百種,每位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方法。我感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盡可能多地做實事,明確做什麽事,做幾件,用多長時間做一件。心情不好時,做喜歡做的、難度小的事。實事做多了,形成較牢固持久的興奮中心了,“三閒”便不容易侵擾了。

時間的利用率是看不見的競爭,而這種競爭才是最有價值的。有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他製定了周密的學習計畫,然後有條不紊地去完成計畫,時間被合理地充分利用,連邊角餘料也有效利用了,這樣,他就在充實中享受到了不斷進取、不斷進步的快樂,享受到了知識本身的樂趣,希望在前,他前進的道路越來越寬,腳步也越來越快。

你對于時間,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就像對聯考永遠部要有僥幸心理一樣。

一年冬天,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獵人擊中了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獵狗在後面窮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陣子,兔子跑得越來越遠了。獵狗知道實在是追不上了,隻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生氣地說:“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解釋:“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呀!”而兔子帶著傷成功地逃生回家後,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很凶呀,你又受了傷,是怎麽甩掉它的呢?”兔子說:“它是盡力而為,我可是竭盡全力呀!它沒追上我,回去最多挨一頓罵,而我若不竭盡全力地跑,可就沒命了呀!”

那隻獵狗,並不是沒有追上獵物的本事,而是隻滿足于盡力卻沒竭盡全力。甚至,有時還心存僥幸,能偷懶時就偷會兒懶,你以為憑自己的貭素和努力,考個大學部應該是很有希望的。當面對冷冰凍的聯考結果時,才清醒地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麽幼稚!有人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而要付出艱巨的勞動。聯考也是這樣,沒有任何僥幸可言,唯有竭盡全力,忘我地拚搏,才有希望邁過那道神聖的門坎。

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為了享受優質的高等教育,你千萬要竭盡全力去拼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