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導遊詞 導遊詞作文

終極版韶山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我們的旅遊大巴正開往紅太陽升起的地方,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家鄉——韶山!

如今,我們都在講中國夢,什麽是中國夢?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離這個宏偉目標如此近,如此自信。大家要知道,今天這個局面的來之不易。誰,是這條光輝道路的最早開闢者呢?毛澤東!毛澤東是實現中國夢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偉大之人必有偉大之處,從他小時候遮著窗戶的光亮(怕他父親發現)讀水滸傳開始,一直到1976年9月8日晚,離他去世前隻剩8小時,還在閱讀人生中最後一份檔案為止。終其一生,毛澤東實踐著他的諾言,為國家和民族的自立與強大而奮鬥。而今,我們應該這樣來評價毛澤東,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英雄,他是全民族都為之自豪的英雄!

習總書記曾滿懷深情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著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這兩者是互相承接、互相聯系的關系。習總書記的這段話,是對毛澤東時期革命者歷史偉績的高度肯定。我們很感動這段話,正如一位美國學者說的,沒有毛澤東那個時代打下的基礎,我們改革都找不到對象。

毛澤東作為一個由普通農民家走出去的孩子,在28年時間裏,兩手空空締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黨、最大的軍隊和最大的國家,實現了民族的完全獨立和國家的基本統一。毛主席說過最響亮的一句話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其實毛主席還說了一句更精彩的話:(韶山方言),“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是組織起來了,中國人民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意思就是說中國人民是組織起來了,不再是一盤散沙,不僅僅是站起來了。

到毛澤東17歲那年,為了走出家鄉,實現他救國救民的抱負,他給父親寫了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遠大志向: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回顧毛澤東的一生,基本上沒有個人的生活,一直致力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正是因為他的英明領導和無私奉獻,給我們的國家留下了受用無窮的寶貴財富。

在軍事上,以超弱勝超強,徹底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打得揚眉吐氣。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之所以倍受尊重,就是因為那些亞非國家對中國特別佩服,因為連頭號帝國主義國家‘美國’,都敗在了我們的手下。

在農業方面留給我們的是什麽?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沒有土地改革,沒有土地平權,就沒有生產力的大解放;如果沒有合作化,就不可能有大規模的農田建設和大量的水利建設。此後農業的發展絕對不是分田到戶和聯產承包責任製這一政策帶來的結果。

在工業上,那就更不用說了,毛澤東留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有了昨天堅實的基礎,才談得上今天的巨大成就。

總之,毛澤東留下了一個在很大程度上自給自足的國家和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中國夢第一人,這就是毛澤東文化的巨大核心價值。

毛澤東的神奇之處,在于他一生無數次的奇跡與巧合,總是在懸殊的力量對比中,以弱勝強。他是一切弱者、被壓迫者的光輝典範和精神偶像,他使強大者學會尊重弱小者,他是永恆飄揚在歷史天空上反抗壓迫者的偉大精神旗幟。

據有關資料記載,他從不佩帶槍支,也未曾發過一槍,靠他的思想與謀略,打下江山,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帝國主義強國。克拉克、李奇微、還有不可一世的麥克阿瑟,統統敗在韶山沖一個農家孩子的手上。話說在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的時候,回來被民團逮住,準備押到團部槍斃。毛澤東一生都不習慣帶錢,這可能是錢對于他而言最關鍵的一次,他問和他一起被捕的同伴有錢沒,正好同伴身上有十幾塊錢,毛澤東就用這十幾塊錢賄賂了那幾個兵。據說當時,他對那幾個兵說了段很幽默的話,他說都是窮苦人出身,槍斃了我毛澤東,對你們也沒有什麽好處,不如拿點錢實際。當兵的被說動了,可領頭的不同意。周旋之際,離團部已經僅剩200米了。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毛澤東掙脫束縛,逃到附近的一座山包,躲進了草叢中。

據毛澤東後來回憶,民團頭子又帶了很多人來搜尋他,反復地搜,有好幾次聲音越來越近,都幾乎快要碰到他了。毛澤東心想完了完了,已經放棄了希望。可是奇跡出現了,每一次他們又走遠啦。

長征途中,敵人飛機經常從上空扔炸彈襲擊紅軍。有次在一個休息點,敵人的飛機來了,聶榮臻同志勸他到防空洞裏去,他不去。他一邊穿鞋一邊慢條斯理地說,有什麽了不起,無非就是丟下幾塊鐵,我們還可以拿來打鋤頭呢。聶榮臻看情勢不對,扯著他走,結果剛到防空洞,休息點就被炸啦。

這類驚險的事情,在毛澤東一生發生過多次,或許是毛澤東樂觀開朗的性格和革命浪漫主義情懷,才讓他一次次化險為夷吧。所以,民間都說毛澤東不是神,但比神還神。一個山沖普通農民的孩子能夠改寫中國的歷史,這真的隻是神奇巧合嗎?

在毛澤東同志家鄉方圓一百公裏之內,先後涌現了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共和國十大元帥彭德懷、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等。在毛澤東從韶山前往湘鄉求學的途經之地,還出了兩位共和國大將——陳賡和譚政....可以說,這個不大範圍裏誕生的這些人,書寫了大半部中國近現代史。這個區域名人、偉人出現的頻率之高,地位之高,在中國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裏能夠誕生出毛澤東這樣的偉人,想必絕非偶然,是因為這一方水土有著傳統的舜帝道德思想與厚重的湖湘歷史文化底蘊。

湖湘文化脫胎于儒家文化,卻明顯優于儒家。在儒家文化推行的科舉製度下,學而優則仕。可想而知,這些當官的是幾不像,你不能說他是政治家,因為他隻是個讀書人出身。然而,你又不能說他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從政了。湖湘文化確定的核心思想是“兼收並蓄、心憂天下、經世致用、敢為人先”。正是這個“經世致用”的核心思想,才引導著人們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前提下,走上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

所以,朋友們,咱們到了湖南,去往韶山,這地方一定不是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景點。我們除開要知道這裏出了這麽多偉人,更要知道為什麽會出這麽多偉人。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岳麓書院是弘揚湖湘文化的地方,但岳麓書院並不是湖湘文化的源頭,它是從宋代胡安國和胡宏父子在湘潭縣石潭鎮建立的碧泉書院搬過去的。

可以這麽說,我們此次旅程是文化的尋根之旅,在這裏能找到影響近現代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不管你是求學、從政還是經商,都能在這次旅行中收獲許多有益的思想,受用到你今後的人生。

各位朋友,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湖南因境內流經的最大河流湘江而簡稱‘湘’,但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我們湖南另外還有一個別稱‘芙蓉國’呢?

湖南自古便有種植水芙蓉和木芙蓉的傳統,水芙蓉就是蓮花,而木芙蓉也就是木蓮。或許在唐代,著名詩人譚用之,就是有感于芙蓉盛開之時,接天一色花香萬裏的美景,才情不自禁在他那首《秋宿湘江遇雨》中寫下“秋風萬裏芙蓉國”的詩句,因而讓湖南從此有了“芙蓉國”的美名吧。當然,真正使‘芙蓉國’一稱響徹神州大地,就得歸功于咱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所作詩詞《七律.答友人》中的那 句“芙蓉國裏盡朝暉”了。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借著這首詩, 在此,我謹祝願咱們車上的每一位朋友,在我們湖南能伴隨著芙蓉國的朝暉,擁有一次愉快的旅行;能沐浴到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得到一份心靈的收獲。

在剛才我念誦這首毛主席詩詞的時候,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記住了一個地名——“九嶷山”,而且此時可能正在想這九嶷山又是什麽地方,詩中描述的又是個什麽樣的故事?這九嶷山呀,又名蒼梧山。位于我們湖南南部永州市寧遠縣境內,相傳這裏是舜帝駕崩的地方。在湖南乃至全國,流傳著許多有關于舜帝的傳說。(評書表演式敘述)這位舜帝是何許人物,毛主席為什麽頻頻提到他,他與韶山又有著什麽淵源?別著急,各位看官,且聽我一一道來……

舜帝,姓姚,名重華,中國上古時代堯舜禹時期的部落聯盟首領,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被後世尊為“五帝”之一,奉為“華夏至聖”。 舜帝以德孝著稱,《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講的便是舜帝的故事。

那麽,提到舜帝與韶山的淵源,咱們就得從《湖南省志*地理志》、《湘潭縣志》和《湘鄉縣志》記載的有關內容說起。上古時期,南方屬苗蠻聚居之地。為了征服三苗戰亂,將中原漢文化傳入苗疆,舜帝南巡。當時韶山位于漢,苗交界之地,為苗所轄。舜帝一路渡黃河、跨長江、下洞庭,南巡途中來到韶山。正當他爬上韶山沖一座山峰,意欲極目遠眺的時候,忽聽到鼓角爭鳴、殺聲四起,原來當地苗民土著已經將舜帝一行團團圍住,眼看一場戰爭難以避免。可舜帝並沒有動用武力,而是命隨行的樂隊奏起了《韶樂》。悠揚的樂曲聲從舜帝所在的山頭飄飄而下,如絲如縷,如雲如霧!那至善至美的音樂使得原本拉弓搭箭、虎視眈眈的苗民聞聲放下武器,跳起舞來。就這樣,一場戰爭竟被一曲《韶樂》所化解,這美妙的傳說在當地也成為美談!久而久之,人們為了紀念用音樂化幹戈為玉帛的仁德舜帝,便把他演奏韶樂的地方稱為“韶山”。

《韶樂》是一部歌頌舜帝功德的音樂,他表達了中國古人對和諧完美的憧憬,其內涵符合儒家傳統和倫理道德,也表達了深邃宏遠的人文理念,所以《韶樂》不僅具有娛樂性,還具有教育和教化的功能!

湖南這塊積淀著厚重舜文化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湖南人受到舜帝道德文化的熏陶,傳承著他的思想和精神。在歷經四千多年之後,迸發出時代的輝煌,孕育出大批時代驕子,演繹出20世紀中國舞台上一幕幕威武雄壯的大戲,毛澤東主席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位!

《韶樂》是中國古代宮廷中運用時間最久的雅樂,一共分為九章。“韶”是美好的意思,將樂曲命名為“韶”也可說明他是古代宮廷音樂中等級最高、最好聽的音樂,因此它被世人譽為“華夏第一樂章”。孔子曰:“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足以證明這種音樂的美妙。

《韶樂》作為宮廷雅樂,所採用的樂器全部出自中原本土,比如編鍾、編磬等,它們是中華民族最純的古樂,被稱之為“華夏正聲”。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韶樂》中,我們能尋找到民族文化的根!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社會浮躁、人心也浮躁,而我們此行如果能在韶山有幸聆聽到《韶樂》,可成長對心念的降服,讓心不散漫,驅除雜念、妄想與貪、嗔、痴,使心能慢慢清凈!

由于歷史久遠,漸漸的韶樂失傳了。韶山因韶樂而得名,那麽來韶山參觀毛主席故鄉的同時,我們究竟還能聽到傳說中的韶樂嗎?

多年來,這一直是許多海內外遊人來到韶山所發出的疑問。正是為了滿足遊客的這份需求,與毛澤東同一個祠堂的毛命軍,由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團長轉業回到家鄉後,便決心致力于復原韶樂的事業。

開發復原工作之初,他的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當然,也有另一部分人持懷疑的態度。韶樂是失傳的古樂,既然已經失傳,又如何能夠復原?難不成隨便找兩個人瞎編,來混淆視聽糊弄大家嗎?畢竟復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他必須有所依據,不可以胡編亂造,否則一切工作將毫無意義,甚至背負不尊重歷史的罵名。

不瞞大家,毛命軍決心復原開發韶樂的時候,確實憑的是一股湖南人的蠻勁和闖勁。當前期遍訪民間搜尋資料陷入僵局,當懷疑的呼聲四起之時,他也深深明白到原來這是一項非常復雜嚴謹的工作。消失的韶樂真的沒有一點線索嗎?我做的這項工作是否會有結果?正當韶樂復原一籌莫展之際,也許是機緣巧合,也許是冥冥中的天意。得知毛命軍正在開發復原韶樂,一位熱心的音樂愛好者,向他舉薦了當時湖南省作曲家協會主席劉振球先生。劉振球先生從事民族音樂研究多年,擁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和閱歷,他也是著名音樂人譚盾的老師。正苦惱于開發工作遭遇瓶頸時期的毛命軍,仿佛看到一絲曙光,立馬專程前往拜訪劉振球先生。經過與劉振球的一番交談,兩個人既然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無巧不成書,原來劉振球先生也是我們韶山人,因為故鄉情結,他也曾經一度嘗試尋找韶樂的蹤影。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這個心願未能達成而擱淺。如今毛命軍的到來,重新激起劉振球內心塵封的漣漪,兩人猶如久別的知音一拍即合。

就這樣,毛命軍和劉振球牽頭,召集湖南湖北兩省音樂家22人組成了《韶樂》研究開發復原團隊。經過5年時間對歷史史料的還原,編寫了《韶樂研究大綱》,從詩經、宋代梅庵琴譜、瀏陽古樂、明清中和韶樂以及韶山山歌當中,專家們找到了韶樂消失已久的素材。復原了簫韶九成,也就是韶樂九章。在資金和人手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建起了古香古色的韶樂宮,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重鑄遠古演奏韶樂的所有樂器。終于在XX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久違的韶樂在當年舜帝演奏韶樂的地方,又唯美地重現于世人面前,在中國和全世界巡演,讓中外音樂界都為之轟動。

今天,曼妙悠揚的九章韶樂,從遠古穿越,正如聖人舜帝通過深邃的時空隧道,向我們姍姍走來,把他的家國思想向我們娓娓道來,與當今偉人毛澤東思想龐大的體系互為交融,滌蕩和浸潤現代人浮躁、空虛的心靈。

而為了韶樂的復原、發展和經營做出巨大貢獻的毛命軍先生,因為積勞成疾,年僅五十歲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換一種角度來看待,韶樂也可以說是用生命鑄就的音樂豐碑。

遊客朋友們,心底無私天地寬,毛澤東主席用自己一生實踐了“天下為公”的偉大諾言。韶山是中宣部第一批紅色旅遊示範基地,但這個地方絕不僅僅隻有紅色旅遊文化。我們還能在韶樂空靈深遠的演繹中感悟到韶山的神奇,感受到從上古的德文化到宋代湖湘文化,再到毛澤東思想的一脈相承。

《韶樂》是歌功頌德的音樂,是善音,是覺醒的音樂,他可以消除人們的無名煩惱,使人的心靈覺醒!聆聽《韶樂》亦可種善根、結善緣,使自己身心健康、前途光明!

你若欣賞過韶樂,對生活、工作、事業,相信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將收獲護佑你一生成功的精神力量。所以,來到韶山,各位一定不能錯過享受這樣一場精神盛宴。聆聽《韶樂》,接受道德文化的洗禮,讓我們此行又升級為一次“心靈之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