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導遊詞 導遊詞作文

中國漁港古城導遊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中國漁港古城——石浦休閒觀光遊覽。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能為大家導遊服務,感到很高興。在未入景區之前,我先作一個簡略的介紹。

石浦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又是東南沿海著名的漁工商重鎮,素有“蜃雨腥風駭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圓。人家住在潮煙裏,萬裏濤聲到枕邊”之。自唐宋以來,商賈雲集、市肆繁榮,歷被稱為“海上通衢、浙洋重鎮、海鮮王國”。又是我國最早的漁業發祥地之一,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漁獵生息,“郎不耕田儂不織,一年生計在漁船”便是它真實寫照。6XX年前的石浦古城,曾是海防要塞,漁商重鎮,至今仍還保留著古城牆、古城門、古街巷、古店鋪、古民宅,還不時地散發著濃厚的海防文化、漁商文化氣息。所抱石浦港,又是我國聞名遐邇的國家中心漁港,十八裏港灣、島嶼環屏、五門羅列,可泊萬艘漁船,可行萬噸海輪。漁汛時,桅檣林立、漁火燦爛。每年九月中旬,盛大的 “中國開漁節”要在這裏舉行,開漁之際,數千艘大馬力鋼質漁輪,在鞭炮和鑼鼓聲中,浩浩蕩蕩地馳向大海,氣勢恢宏壯觀。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環境、迷人的綠島沙灘、淳樸的古城老街、繁華的港域碼頭、誘人的海鮮美食、獨特的漁家風情,越來越被人們所看好。它既有歷史文化名鎮的風韻,又是您奔向大海、沖刷疲憊、體驗漁家生活、品味豐盛海鮮美食、探索漁文化源流的休閒勝地和海上花園。

[漁港古城]

(入口廣場)各位女士、先生,歡迎你們來漁港古城遊覽,在未進入之前,我先將它作一簡單介紹:漁港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浦的精華,它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17年的歷史。據明《嘉靖府縣志》記載“洪武二十年,因其處海防要沖,調昌國衛守御二千戶所在此築城捍守”。城池東南面海,西北依山,城高二丈、廣六尺、周六百七十丈,闢西、南、北三門、外羅月城,西、南門之間建水門,城上設雉堞二千九百六,警鋪二十九,敵台十有三,時為浙洋中路重鎮。它一頭連著漁港,一頭深藏山間谷地,城牆隨山勢起伏而築,城門就形而構,據高控港,素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之稱。城內建築依山梯級而建,層層疊疊,樓宇民宅多門多路,方向相反。街巷拾級上下,蜿蜒曲折,又在街巷交接處構築了數十個月洞門式的封火牆,它既切換了街道的空間,又可阻止火勢的蔓延,盜賊進入。當你流覽著古色古香的街巷,雙腳親吻著光滑透亮的石板路時,那沿街斑駁的老店鋪,老漁行與反映漁港古城特色的十二個場館,定能使你感受到濃厚的漁文化、商賈文化,仿佛為你開啟封存記憶。當你雙手觸摸那歷經滄桑的古城牆、古城門、古瓮城、古兵署時,又會使你的耳邊響起當年抗倭御敵的激烈戰鬥喊殺聲。當你在古街、古巷轉身之際,在你的眼前又會出現連綿起伏、古樸典雅、裝飾精美,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徽派、閩派、江南派、西洋派的古宅民居,這些都是漁港古城的魅力所在。好了,現請大家抬頭看,那高高聳立的城樓、城牆與鱗次櫛比的房屋,就是我們即將遊覽的漁港古城。

[江心寺]

各位遊客,我們旁邊的這座寺院叫江心寺,它建立于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來年的歷史,裏面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與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據傳,它是專門為保佑漁民出海捕魚滿載而歸而建的,因此常年香火旺盛。至于它為什麽會叫江心寺呢,那是因為在建造寺院時,這裏還是四面懸水的小島。

[碗行街]

(在入口內側)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已進入漁港古城的第一條老街碗行街,為什麽叫它碗行街呢,那是因為清至民國時期,這裏滿街都是賣碗的店鋪,各色各樣的碗碟在這裏應有盡有,故名碗行街。這條街又是進入古城南門(東門)的主要街道,因城門設在山丘高坡上據險而築,古人用拾級升降法開築這段長147米、高35米、石階82級、略呈s狀的街道,它猶如從港上拋向古城的雲梯(或說成:猶如從古城下掛的天梯),其顯著特點是“街道爬山坡、台階密麻麻,抬頭仰望見城樓、兩排人家一線天”。此情此景顯得奇特、絕妙,很多遊客會被它吸引,紛紛駐足拍照留影,這種街道的特點在現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是非常少見的。(它的特點,導遊可在“港城滄桑”遊覽後帶著遊客在石台階下講,也可說,各位遊客,你們看“街道爬山坡……一線天”)。

(古城遊覽圖)各位遊客,這幅描在牆上的示意圖是石浦古城的遊覽線路圖,因景區尚未完善,目前可供遊覽的線路由這裏(入口)至亞洲飛人館,途經碗行街、福建街東側、古城牆、瓮城、城門、中街、後街,長約1500米,沿線分別設定了反映漁港古城特色的12個場館,需用時1.5小時至2個小時。好了,現請各位隨我進入第一場館“港城滄桑”。

[港城滄桑]

(大門前)各位遊客,“港城滄桑”展館是通過現代理念,運用藝術手法來展示漁港古城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及相關人、事、物,以便讓我們對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它由“古城漁汛”、“名人軼事”、“漁光詩話”、“明燈屹立”、“明清海防”、“勇救盟友”、“中法戰爭”、“抗日戰爭”、“港城朝暉”等組成。(此段導遊看情況而定,也可在大門口講,也可也在天井講,也可隻講前面一句,後面省略)。

(明代戰船)各位遊客,我們看到的這艘戰船,就是參與明代石浦抗倭海戰的戰船,它是按照明嘉靖年間浙江沿海典型虎頭獸紋炮船五分之一復原的,船頭五彩虎頭就是其鮮明標志,原船身長25米,置12門大炮,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古城漁汛)各位朋友,石浦是東南沿海著名的漁商重鎮,以漁繁商、以漁興旺,是其發展軌跡。古城漁汛主題場景就是復原了明代據高控港的海防重鎮氣勢,昌盛繁華的街景市肆,千帆競逐,萬船蟻聚的港域碼頭,熱鬧非凡的魚市商鋪,戍裝鎧甲的兵士將領,濃縮了“郎不耕田儂不結,一年生計在漁船”的“清明上河圖”。

(明吳權《石浦魚市》)五言律中就有“野戍燈懸月,漁舟火聚星。石城魚市好,系棹復揚舲”之描述。

(名人軼事)各位遊客,石浦山環水抱,人才輩出,歷代名人,紛至沓來。他們有南北朝時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宋時文天祥,元時王剛甫,明代邵景堯、俞士吉、武勝,清代張明振、張蒼水,近代蔡元培、馬敘倫、吳晗、張國燾、聶耳、王人美、蔡楚生、紀子庚、趙小寶等。他們有修道煉丹、著書立言者,有榮登金榜、出使國際文化交流者,有築城捍守,平定倭寇者,有抗清復明、大義凜然者,有孝義可風、樂善好施者,有勇救盟友、舍身求仁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用不同的方式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紀子庚)各位遊客,這個慈祥的老人,就是著名的慈善家紀子庚先生,他,名傳長,字子庚,石浦延昌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幼喪父,家貧寒。以小本經營起家,日漸興隆。一生樂善好施,鄉鄰貧困者,年終資助援為成例,修橋、鋪路、學校、善堂等無不捐贈。1927年1月教育家、文學家蔡元培、馬敘倫兩先生,為策動夏超獨立失敗,遭軍閥孫傳芳通緝,由原北大學生勵乃驥先生陪同避難其家。在紀子庚先生的精心安排與資助下順利抵達福州。六十生辰,國民政府總統等特褒“孝義可風”、“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等匾額、獎章。卒後,蔡元培書墓碑,馬敘倫撰墓志銘。這就是蔡元培為紀子庚先生寫的墓碑,這是馬敘倫先生寫的墓志銘,這裏陳列的部分東西,均是紀子庚先生當年用過之物。

(蓬山勝境)各位遊客,這個“蓬山勝境”石刻是因秦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死之葯,曾留居象山蓬萊山而刻的。據《太平廣記》載,秦初,大宛中多枉死者,數有烏銜茸,覆面皆活,鬼谷先生雲:“是祖州上不死之草葯”。贏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齊人徐福(市)、字君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始皇遣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資以五谷百工,乘船至此,築廬鑿井,修煉長生。不久,秦始皇南巡,達會稽(今紹興),至鄞縣,徐福為避誅,發舟檀夷。後至南北朝時,號稱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謚號貞白,思想家、醫學家,江蘇丹陽秩陵人(今南京),遊訪鄞縣育王寺,得知象山蓬萊山曾為徐福留居之地,尚有道觀、水井等,便慕名而來,汲清澈丹井之水,煉丹于蓬萊山,後改稱丹山,為查證《漢書地理志》中越有天門山,曾涉足石浦東門島,故其《真浩》有“越有天門山,在鄞縣東南一百二十裏,半亞于海,二峰對峙,其壯若門”之記載。右側上幅陳列的照片是秦代徐福所鑿的丹山井,至今井水還清澈見底,味甜美,下幅是陶弘景煉丹時的丹房(今稱石屋)。

(海山仙子國)各位女士、先生!這個載著官帽,穿著官服,面清目秀的塑像,你們能猜出他是誰嗎?對了,這位遊客說得很對,他就是南宋大臣,文學家文天祥。可能有些遊客會問文天祥到過這裏嗎?他與這裏有什麽關系呢!那是因為文天祥出使元軍義和被扣後,在鎮江脫險,流至通州(今江蘇南通)懷著孤憤愁絕的心情,乘船南下福建途中,進入我縣亂礁洋,被洋面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水陸相擊,奇怪不可名狀的島嶼景觀深深地吸引,令他心曠神怡,殆為神仙國,寫下了五言律:“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篷。萬象書畫裏,千崖玉界中。風搖春浪軟,礁激暮潮雄。雲氣東南密,龍騰上碧空”的《過亂礁洋》著名詩篇。後面的布景是已知世界上三大中心式火山原生地貌,離這裏不遠的花嶴島海上石林景觀的一角。

(宋皇宮)各位遊客,你們看到“宋皇宮”石匾,也許會感到納悶,宋朝皇宮,北宋時在開封,南宋時在臨安(今杭州),怎麽這裏也有宋皇宮,對于這個,我首先告訴大家,這裏的宋皇宮不是皇帝的宮殿,而是人們為紀念宋朝皇帝所建的廟宇。據明嘉靖《象山縣志》記,南宋祥興二年(1279),幼帝趙昺,兵敗廣東崖山,大臣陸秀夫負帝投海。數日後,在地百姓在沙灘岸邊發現很多浮屍,其中一少年,身穿綉龍黃袍,疑為幼帝昺,逐將他禮葬,外圍以牆,因名宋皇城。又在石浦、延昌、平岩等地建多個宋皇廟、宋皇宮紀之。這個“宋皇宮”就在延昌,目前保留完好。對于這個記載的真偽,我們暫不去管它,但它恰好說明了石浦人民不願外族統治的民族精神。

(天井草屋)各位遊客,這幾間草屋是昔日漁村的縮影,實際上有些漁民的茅草屋比這個更加破爛。眾所周知,舊時的漁民頭上三把刀,“漁霸”、“海盜”加“風暴”,生活非常困苦,民諺雲:“住住金絲房(茅草屋),穿穿血栲裳,喝喝蕃絲湯,一隻破船一頂網,不知何時見閻王”。

(漁光詩話)各位遊客,這裏是漁光詩話展區,千百年來與海結下不懈情緣的石浦漁民。不僅創造了豐富的漁商文化,而且還寫下了不朽的漁光詩話,電影《漁光曲》則為詩話中的一顆明珠。它由蔡楚生編導,王人美、韓蘭根主演,上海聯華景業公司1934年攝製,1935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得獎的有聲電影,其外景與那催人淚下,反映漁民凄慘悲哀生活,海上艱辛撒網捕魚,魚行、魚霸欺壓盤剝等實景均在石浦拍攝而成。旁邊這些照片就是當年拍攝留存的實照。

(拍攝過程)各位遊客,1933年9月初,電影《漁光曲》劇組蔡楚生、王人美、聶耳、韓蘭根、金焰、司徒慧敏等一行30餘人,從上海乘舟山輪抵達石浦,下榻浦江、金山旅館。拍攝漁鎮、漁村風貌、漁民生活、海上捕撈、魚貨交易、魚行魚霸欺壓盤剝等外景、實景內容。為使影片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劇組人員走訪貧苦漁民,並與漁民一道頂風犯浪出海撒網捕魚。王人美連著幾天跟著漁家大辮子姑娘學搖櫓,搖得背痛手腫。聶耳飾演暴風雨中幸存的落水漁民,不顧自身高熱連續幾次在海浪中爭扎拍打,累得筋疲力盡。頂著酷暑爬上大金山、東門島拍攝漁鎮、漁村全景。冒著大風大雨,拍攝火爐頭那成片在風雨中飄搖的茅草屋與漁民的凄慘生活。前後一個多月順利完成。

(《漁光曲》簡介)各位遊客,漁光曲的故事發生在東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漁霸何仁齋將漁民徐福迫死,又強迫徐妻去何家當奶媽。十八年後徐福女小貓、子小狗,與何家兒子英長大成人,小狗、小貓租何家漁船捕魚,子英出國攻讀漁業。二年後,漁村盜匪橫行,姐弟流落上海賣唱度日,漁霸何仁齋遷居上海,開設漁業公司。子英學成回國,發現公司顧問梁月波舞弊,梁見真相敗露,與交際花串通,席卷何家資財潛逃。何仁齋自殺,子英無奈,與小貓、小狗一起在漁船捕魚。不久小狗因捕魚受傷病危,臨終時央求姐姐唱《漁光曲》相慰。導遊唱漁光曲,並指著照片實物介紹劇組下榻的金山旅館,出海捕魚的船,王人美演小貓在船頭拉網的劇照及有關人物介紹等。

(昔日漁村)各位遊客,這是昔日石浦火爐頭漁民茅草屋,裏頭幾棟落地的茅草屋,是當年劇組拍下的真實照片,這種落地草屋我們稱它為茅草廠。1933年9月《漁光曲》拍攝組採景時,看到這裏成排的破爛不堪茅草屋,非常符合《漁光曲》主題要求,于是他們選擇大風大雨中拍攝在風雨中飄搖的茅草屋與漁民徐福家的悲哀生活。從此石浦火爐頭茅草屋隨著《漁光曲》走向世界。

(今日漁村)各位遊客,“一棟破草屋,一頂破漁網”就是昔日漁村的寫照,那麽今日漁村便是“一幢幢高樓大廈,一艘艘鋼質漁輪”。你們看,這幅照片是拍攝于六十年代,漁港裏停泊著當時主要作業木帆船,這幅照片是拍攝于九十年代末,漁港裏停泊著旌旗招展的大馬力鋼質漁輪,岸上是高樓林立的漁民住宅,從這幾幅照片中,就反映了漁民勞作,漁民生活的翻天覆地變化。

(明燈屹立)各位遊客,我們這裏的石浦港是國家六大中心漁港之一,浙江省僅此一個,作為優良港口,除了一套完善的裝卸補給設施外,還要在港口口岸、航道、島嶼、礁石上設施各種助航、導航設施,一般由燈塔、燈樁、導標、浮標、燈船、燈浮等組成,總稱為航標。

(漁山燈塔)各位遊客,這座燈塔就是漁山燈塔,又稱漁山國際燈塔、遠東第一大燈塔。始建于1895年,由上海海關出資5萬關平兩(1關平兩約含37.8克銀子,5萬即為189萬克、18.9萬兩銀子)在距石浦東南27海裏的北漁山危崖之巔建造鑄鐵圓形白色燈塔。塔高16.9米,內直徑4米,燈機為法國巴比爾公司製造,高3.66米,內直徑2.66米,重15噸,89萬支燭力,射程26海裏。民國33年毀于戰事(日本佔領、美機炸毀),民國36年重修,1955年國民黨撤退時再毀,1985年交通部批準重修,1987年修復,以原塔為基礎,上裝燈機,採用英國密式光速,射程大于25海裏,並裝有自動控製與完整的報警系統。

(東門燈塔)各位遊客,這座是東門燈塔,修建于19XX年,由任筱和、任筱孚(甫)兄弟出資修建,三層圓形白色燈塔,高10米。1927年1月蔡元培、馬敘倫兩先生登臨此塔,蔡先生親筆題寫“出其東門、介爾照明”八字,現塔北60米處雕有蔡元培塑像。

(明清海防)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已到明清海防展區,這裏主要展示明清時期的海防設施、抗倭戰事、海禁事件、張蒼水抗清等及有關在抗倭中的英雄人物。

各位遊客,象山地處海防前哨,港灣紛陳、島嶼星羅(有島礁608個,800公裏海岸線),被稱之海上門戶,歷代均有設防,特別是明清二代更是駐重兵防守。明時設昌國衛、石浦前千戶所、石浦後千戶所、爵溪千戶所、錢倉千戶所及三巡檢司、二十峰堠、寨、堡等,清時設象山協營(轄左、右二營)、昌石營、後改昌石水師營,十一個隘口、二十一個烽火台。可能有些遊客會問,明清時期這裏為什麽會駐重兵呢?這是因為明時,象山海氛不靖,倭寇、海盜猖獗。清時抗清義軍以石浦、南田、高塘島、花嶴等地為基地,進行反清復明,因而派重兵防守。

(昌國衛城)各位遊客,這是昌國衛城模型,明洪武二十年(1387),昌國衛從舟山徙天門山(東門島),二十七年因東門懸海,移衛後門(即現昌國),同年由武勝指揮築城,高二丈三尺,廣一丈,延袤七裏,闢四門,西南二門之側開水門,羅以月城(瓮城),城上雉堞一千九百十四,警鋪七十二,敵樓三十六。

(海禁事件)各位遊客,明洪武初,信國公湯和經略海疆,為防倭患,廢舟山、玉環、南田三地,午前遷出為民,午後遷出為兵。石浦港南南田等島自洪武十八年(1385)封禁至清光緒元年(1875)開禁,其間五百餘年,荒無人煙。清順治十八年(1661),為平鄭成功,張煌言反清義軍,兵部尚書蘇納奏請“海禁山洋採捕”,強遷石浦、昌國、關頭、新橋、錢倉、西周等地沿海20裏居民于內地,康熙三十三年(1694)石浦、昌國等地復展。

(抗倭戰事)各位遊客,象山倭患嚴重,受害最深,為抗擊倭寇,軍民聯合,歷經無數次欲血奮戰,終除倭患。其間,抗倭名將譚綸、俞大猷、戚繼光、盧膛、孫宏軾等多次來象山抗擊,創智剿王家攬倭巢,攻踞昌國衛之敵,解石浦、爵溪等地之圍。涌現忠義肝膽千戶易紹宗,舍身求仁百戶秦彪兄弟等英雄人物。

(智剿王家攬倭巢)各位遊客,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潤三月甲戎,海賊汪直糾集各島倭夷,大舉入寇,連艦百餘艘,濱海數千裏告急,乙亥攻破浙江昌國衛,屯踞五日,參將俞大猷以舟師攻之,賊逃竄。三十八年三月,賊自象山何家攬(今旦門王家攬)登犯者三百餘,據險為巢,樹木營以自固。總督胡宗憲檄副使譚綸剿,綸令俞大猷率舟師備于海,自領陸兵圍剿,進之馬崗(今東陳之地),賊繼至(增援)者五百(嘉靖志作千餘)自金井頭而來,綸即拸兵先擊,又分兵從中沖殺,賊大敗,追至落頭(今岳頭)斬級以百計,賊遁入山中。翌日直搗何家攬賊巢,賊死戰。綸遣奇兵從間道出賊後,擊破,賊潰入舟中,縱火焚之,俘斬略盡。部分逃竄寧海,綸與參將戚繼光又追殺七十餘級。

(象山人民抗倭事跡)各位遊客,倭寇侵擾象山,殺掠百姓,激起民憤,紛紛組建鄉兵、村丁,參與保城、保鄉、保村之戰。據史藉記載,倭犯縣城,義士趙乾修、王永希、朱汀父子率眾御敵,直搗倭寇巢穴。倭攻爵溪,軍民聯戰,捕獲賊首畢善慶。寇入東溪,鄉民勵敬爵率家兵,村丁抗擊,斬賊二人,賊逃。賊犯雞鳴,村民反擊,斬首二級,寇犯西鄉,村民張守記奪倭刀,手刃二倭。

(紅夷大炮)各位遊客,這裏陳列的是明代後期的大炮,由荷蘭等國傳入,故名,亦稱紅衣大炮,因以紅衣蓋炮而名。炮重二噸以上,炮管長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設有準星、照門、調節器,射程一般為七八裏,也有十裏(五公裏),管壁厚,不易炸膛,可放開花彈,殺傷力較大,為當時先進重武器之一。

(張蒼水抗清)各位遊客,這幅照片是民族抗清英雄張蒼水在杭州西湖的墓葬,他與岳飛、于謙合稱為西湖三傑。那幅照片是張蒼水設在花嶴島上的抗清兵營遺址地道的入口,花嶴島上兵營遺址很多,其中花嶴雉雞山,高塗嶴二處,規模較大,遺址也較完整,已列為國家文保單位。據史藉記,張蒼水(1620—1664),字玄箸,名煌言,蒼水為其號,鄞縣人。以鄉試中舉,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翌年投筆從戎,起兵抗清二十年,以石浦、三門一帶為起點,三度閩關,四入長江。康熙三年(1664)終因大勢所趨,光復無望,散兵隱居石浦港南的南田懸嶴(今花嶴島),後因叛卒出賣被執,被害杭州弼教坊,臨刑前寫下“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謙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的壯麗詩篇。

(勇救盟友)女士們、先生們!這裏是勇救盟友展區,主要展示漁家兒女趙小寶夫妻不顧自己生命安危,救護美國飛行員的故事。1942年4月18日美國杜利特爾中校奉命率領16架b—25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轟炸日本東京、橫濱、神戶、大阪、名古屋等日本海軍基地,原計畫降落浙江衢州機場,但因與地面失去聯系,油料耗盡,15架飛機在浙江、安徽等省墜毀,75名飛行員中,5人喪生、8人被日本兵捕俘、62人被中國百姓救護脫險,其中5人被石浦漁家女趙小寶夫妻救助。

1990年9月,杜利特爾的朋友,原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副總裁穆恩組織一支5人考察團來中國浙江、安徽等地尋訪當年參加營救美國飛行員的中國老人,通過多方努力,終于找到尚還健在的五位老人,其中一位是漁家女趙小寶女士,這幅照片就是穆恩一行與時任縣委書記郭正偉,漁家女趙小寶女士在象山東谷湖賓館的合照。1992年3月13日,五位中國老人陳慎言、朱學三、曾健培、趙小寶、劉芳橋應杜利特爾轟炸機隊協會的邀請,赴美國參加“杜利特爾行動”50周年紀念活動,在訪問美國10多天的時間裏,五位老人多次出席了大型見面活動,受到美國人民的熱情款待,特別是趙小寶女士更受新聞媒體的關註,稱她為“世界公民”。期間,美國總統喬治布希致信問候,國防部部長切尼在辦公室親切接見了他們,明尼蘇達州州長向他們頒發了“榮譽市民”證書。在“杜利特爾行動”50周年紀念活動上,美國總統喬治布希對這段歷史作了高度評價:“在突襲以後,那些善良的中國人不顧自己的安危,為我們的飛行員提供掩護,並為他們療傷。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我們也向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謝他們作出人道主義努力,是他們幫助我們飛行員安全返回。杜利特爾行動雖然已過去半個世紀了,但這些英雄們一直受到美國人民的敬仰和尊重。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所作出的偉大功勛,也永遠不會忘記為自由和正義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人”。

這裏陳列了部分“榮譽市民證書”和有關感謝信,訪美剪報等。這幅是五位老人與健在美國飛行員于白宮前的合影,前排左3為陳慎言、左4 為趙小寶、左5是朱學三、左6為劉芳橋、左7為曾健培。

(b—25型轟炸機模型)各位遊客,這是當時轟炸日本東京等地的b—25型轟炸機模型,後面這幅圖是杜利特爾轟炸機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對日本東京等城市轟炸後降落浙江衢州機場的線路分布圖。電視上播出是當時的轟炸片斷。

(趙小寶女士簡介與救護經過)各位遊客,這幅就是趙小寶女士的照片,她1924年10月16日出生在檀頭山大王宮村的一個貧困漁民家庭。自少聰慧,面清目秀,勤勞樸實,慈善寬宏,為典型漁家女。1942年嫁于本村麻水良為妻,為救美國飛行員,與新婚丈夫一道,冒著生死,躲過日本鬼子搜查,喬裝漁民安全送達三門縣。事情經過是這樣:1942年4月18日夜晚,新婚不久的趙小寶夫婦剛睡不久,忽聽飛機轟鳴聲,象擦著屋頂飛過,不一會就從海面上載來一聲巨響,嚇得村民以為土匪,跑到山中躲藏。過了一個時辰,未聽打劫聲,又跑了回來。在豬圈裏發現穿皮衣、戴皮帽、渾身濕淋淋的四個人,擠在角落裏,向他們嘰哩哇啦地說著話,比劃著手勢,費了好大勁,方才知道是打日本的盟軍,就將他們領到屋內,給他們換衣、吃飯、騰床鋪。剛剛忙息,又知還有一個沒有前來,于是連夜四處尋找,終于在天亮時,礁石旁找到滿臉是血,傷得不輕的飛行員,將他攙扶到家,清洗污血,抱扎傷口。為防日寇發現,白天將他們藏在房子裏,傍晚時分,趁著天黑,五人穿著烘幹衣服,外罩漁民服裝,由趙小寶父親、丈夫搖著小船,將他們轉移到平安地帶,順利脫險。現在老人已82歲,住在石浦城區,身體健康、兒孫滿堂。

(中法戰爭)各位遊客,這裏是中法戰爭有關內容與南洋海軍軍艦的圖片、模型展示。可能很多遊客為問,中法戰爭與石浦有什麽關系,對于這個,我先從沉沒在石浦港裏的二艘南洋軍艦講起。1885年1月為了打破法艦對台灣海峽的封鎖,南洋海軍派出“開濟”、“澄慶”、“馭遠”等五艘軍艦援台,遭到七艘法艦的阻攔。2月底3月初雙方在海上激戰,“澄慶”、“馭遠”兩艘不幸重傷,轉入石浦港後沉沒,1962年後由上海打撈局打撈上來。這就是沉沒石浦港“澄慶”、“馭遠”兩艘軍艦模型。“開濟”等三艘退入鎮海,法艦緊追,侵入鎮海,被鎮海守軍擊退,並重傷敵首(弧拔),後死,創著名的“鎮海反擊戰”,這裏就是鎮海反擊的有關記載。中法戰爭雖然我們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外交上卻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法新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說明當時政府的懦弱、腐朽。

(石浦抗戰)各位遊客,這裏是石浦抗戰展室,大家都知道,今年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難書。在艱苦卓越的八年抗戰中,出現了無數個可歌可泣的大小戰鬥,其中石浦抗戰就是一例。1939年8月6日,日本侵略軍海軍陸戰隊登入銅瓦門,當地守備營稍戰即退。老百姓扶老攜幼,離城逃難。駐守在石浦的200餘名兩浙鹽務稅警部隊義憤填膺,在分區區長吳國柱率領下,迅速搶佔有利地形,布陣抗擊。一聲令下,無數顆仇恨的子彈射向敵人,頓時打得敵人潰不成軍。為扭轉局勢,敵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對石浦進行瘋狂的掃射轟炸,稅警部隊利用地形分散隱蔽,以分隊為單位沿著石浦港打著轉,轉著打。戰鬥從上午八時,一直打到晚上八時,殲敵100餘人,迫使殘敵逃回軍艦遁去。此役戰鬥雖不大,但它卻是浙江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仗,極大地鼓舞了抗戰士氣。

各位遊客,這是抗戰英雄孫德馨(1918—1942),石浦北門人,抗戰前期就讀于安定中學(牆頭),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投筆從戎,考入成都空軍軍事學校,勤學苦練,熟練掌握駕駛和空戰技能,194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參加部隊,擊落日機二架,同年9月29日在成都上空與日機交戰,遭敵機前後夾攻犧牲,年僅24歲。民國三十七年(1948)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頒“榮哀狀”。

這是石浦三君子,蔡中心,亦名池鑒(19XX年生),史悠斌,亦名蒲戈(19XX年生),柯鴻弢,亦名洪群(1921年生),他們在1938年冒著生命危險,沖破層層阻力,投奔延安,就讀陝北公學後轉入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開赴抗戰前線,寫下不朽篇章。

這是大義凜然張國寶,字勵,昌國衛人,民國31年(1942)任石浦國小校長,拒絕在校內開展日偽奴化教育,宣傳抗日救國,遭日軍逮捕,嚴刑拷打,堅貞不屈,1943年4月24日被活埋于後崗山,關押時寫下“巍巍大明山,偉偉昌國城。防倭築城垣,羞今奸佞行”。

(港城朝暉)各位遊客,這裏是漁港古城石浦今日風採展示,這幅流光溢彩的石浦夜景,顯示了石浦從原始的古漁埠演變成“浙洋重鎮”、“海上康衢”、“漁工商重鎮”的繁華景象。中間的看板是展示石浦地區獨特的民俗節慶“三月三踏沙灘”與“中國開漁節”,特別是“中國開漁節”被國家旅遊局定為重大民俗節慶活動,它由舊時漁民在出洋前,要在船頭祭海神,擺上豬、羊、雞、鴨及五谷、長面等,祈求豐收平安,漁汛後又要進行謝洋,同樣要在船頭祭神,感謝神靈的保佑等習俗,演繹成今靚麗的漁家節慶“中國開漁節”。每到9月15日,在這裏要舉行聲勢浩大的開船儀式,屆時,國家中心漁港之一的石浦港熱鬧非凡,在鑼鼓與鞭炮聲中,人們載歌載舞地歡送千百艘彩旗繽紛的鋼質漁輪,浩浩蕩蕩地駛向大海,氣勢恢宏壯觀。

各位遊客,氣勢壯觀的“中國開漁節”已成功地辦了九屆,它的主題是“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類自己”,這個“藍保”行動,不僅影響了國內沿海地區,在太平洋瀕海國家也產生積極影響,加拿大、日本、紐西蘭等漁民也紛紛參與“藍保”志願者行動,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華總代表對開漁節的主題非常贊賞,說:“借助象山的榜樣力量,樹立人們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提高人們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意識。”

[耕海牧漁]

⑴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已到耕海牧漁場館,顧名思義,耕海牧漁就是反映漁民勞作方式的展示。它由淺海勞作、灘塗勞作、淺洋養殖、海洋捕撈及鯨魚標本、魚骨陳列、螺鱟趣話等組成。

⑵(大門前)各位女士、先生!我們即將進入耕海牧漁場館,在未入之前,我先簡單地向各位介紹一下:此館原為號房,是昔時傳達公務或辦理公務的地方。其前身又為賭坊,除了採用一般的賭博方式外,這裏還用魚頭骨、魚骨架猜魚名,判斷一歲魚還是二歲魚的賭博方式,這在全國是非常罕見的,它不但具有趣味性,而且更具知識性。現在我們將它開闢反映石浦地區漁民勞作文化變遷的一個場館,分別展示淺海勞作、灘塗勞作、海洋捕撈、淺海養殖及鯨魚標本、魚骨陳列、螺鱟趣話等展室,現請各位隨我入內。

(淺海勞作)各位遊客,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吃海的人們不僅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勞作文化(方式),而且還懂得了怎樣保護海洋、怎樣培育養殖各類海洋生物。這裏展示的是部分漁民常用的淺海捕撈方式,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扳罾作業、竹排作業、罩魚作業、蜈蚣網作業,裏面卻包含了許多漁民勞動智慧的結晶,特別是漁民創造的釣帶魚作業和近年發展的捕蟹作業,更具科學性,他們不僅掌握了帶魚喜食同類新鮮魚肉,垂直回遊,陽光強烈往上遊,黑暗時在海底遊的習性製作釣鉤,白天陽光下放在上層海水裏,黑夜放到海底,用新鮮的帶魚肉作誘餌,誘引帶魚上釣,有時一個釣鉤就能釣上好幾根帶魚。梭子蟹喜食各類魚蝦,橫著往前後爬,漁民就創造了圓柱型蟹籠,中間結一個入口,有的幾個入口,內放誘餌,誘蟹爬入,一旦入內,梭子蟹隻會往下爬,所以他就出不來,漁民就可捕到鮮活的梭子蟹了。

(鯨魚標本)各位遊客,這頭放在廳中央的大魚標本,是一頭一歲的小須鯨,前年被當地漁民誤捕死亡,我們將其製作標本供大家參觀。

(魚骨陳列)各位遊客,這裏主要是陳列著鯨魚、鯊魚的肋骨、下顎骨、背燦骨(斧骨)、脊柱骨。這具完整的骨架就是剛才我們在大廳中央看到的那頭一歲小鯨魚的骨架標本,從這具小鯨魚的肋骨與陳列的大肋骨相比較,你們可想這根肋骨的鯨魚有多大。

(海洋捕撈)各位遊客,這裏是海洋捕撈展示區,分別展示爵溪獨撈(明)、紅旗(清末)、東門大捕(清初)、機帆船(六十年代)、漁輪(80年代)的作業方式,其中獨撈船是單囊圍網作業,適應于近海漁場捕撈大黃魚,配有二個老大,一個撐船,一個在船底聽魚,一旦聽到黃魚的“五腔十八調”叫聲,立即下網圍捕。大捕原是石浦東門特創,屬雙錨張網作業,將網具放在流速最大,流時最長的水域,借助于潮流作用迫使魚群入囊。春汛改成對船,用褲腳網作業,也可拖網作業,捕撈黃魚、帶魚、鯧魚、海鰻、龍頭魚、梅童魚等。機帆船燈光對網作業,始于70年代後期,為石浦漁民首創,採用燈光誘圍捕撈,網具有長、短囊二種,在8月—10月適應于水深60米內清水海域,捕撈鮐魚、鰺魚及沙丁魚等。燈光圍網作業,始于70年代,為單船無囊圍網,利用捕撈對象的趨光習性,借助燈光誘集後進行圍捕,一般每組由網船、燈船和兩燈艇組成,燈船用水上燈4盞,水下燈6—8盞,每盞1000支光,燈艇用水上燈1盞,水下燈3—5盞。適應于水深30至60米的海域,捕撈鮐魚、藍圓鰺、金色沙丁魚及莢魚、烏鯧、舵鰹等。漁輪圍網,始于70年代,為單船無襄作業,利用長帶形網片,在水中形成包圍魚群的網牆,達到捕撈目的,適應于水深50至100米海域,捕撈鮐魚、鰺魚、金色沙丁魚、太平洋鯡魚及鰳魚、馬鮫、舵鰹、大黃魚等。

(港灣淺海)各位遊客,我們已上二樓港灣淺海作業區,這裏主要展示扳罾、罩魚、拖紫菜、手網、推輯等作業方式。這些作業方式歷史悠久,作業方式非常簡單,但卻很實用,如扳罾,漁民坐在岸邊或岩石上,把網輕輕地放入水底,過5至10分鍾左右,快速地將網拉起,那些在此遊過的魚蝦,就會被網起。推輯,俗稱車網,分手推和船推兩種,手推,一般適應于潮水退去的小港裏。船推適應于港灣淺海,漁民將網具布設于船頭,放入海中底層,利用船行駛的速度向前,過10至15分鍾,將網拗起,故又稱拗罾。手網,適應于淡水湖海泊或小塘、小河裏,網口有鍚柱,漁民用力將網撤成圓形沉入水底,網住魚蝦。

(鱟螺趣話)各位遊客,這裏正面牆上掛著兩隻活化石鱟(與恐龍同個時代),台桌上放著兩隻鸚鵡螺與長命螺,不知那位遊客可知道那隻是雌鱟那隻是雄鱟?請猜猜,對了,這位遊客說得很對,要分出雌雄,一要看它的大小,一般大的是雌、小的是雄,二是要看它的尾巴,雌的細長,雄的粗短,三是要看它的前面盔甲、光滑的是雌,有凹凸的為雄。一對雌雄鱟他們形影不離,長相斯守,是對模範夫妻的典範。這隻螺,叫長命螺,在捉到之前,已整整活了140年,它的螺殼刻著140條螺紋,一般它是一年生一條螺紋,據老漁民介紹,這種螺很名貴,摸摸它的螺殼,也能使人健康長壽,如果那位遊客有興趣的話,也請摸摸它。

(灘塗作業)各位遊客,這裏展示了灘塗曬鹽、沙灘耙沙蛤,小港扦網、蟹瓮捕蟹、捉望潮、撮泥螺、抲彈湖(跳魚)等作業。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明代製鹽場景,大家都知道,象山三面環海,享有“漁鹽之利”,唐宋時已成為著名的鹽產區,據史籍記載,宋時就設有玉泉鹽場大使署,管理鹽業,所產鹽質地優良,曾被列為貢品,這個場景就是展示了製作貢品鹽的一個縮影,由鹽灘、鹵池、鹵灶等組成。至今象山有五大鹽場(昌國、新橋、旦門、白岩山、花嶴)為浙江省鹽業主產之一。

這是沙灘耙沙蛤作業,大家可否知道,象山的沿海有數十個大小沙灘,最大的沙灘有67萬平方米(花嶴沙灘),這些沙灘不但平緩,不粘不陷,素有“潮來一排雪,潮去一片金”之稱。而且在沙灘中棲息著豐富的沙蛤,漁民常用鐵耙、鋤頭等工具將沙翻開,就能撿到很多沙蛤,據講一個潮時就能撿到百來斤呢。

這是扦網作業,也是比較古老而又原始的作業。這種作業隻要將漁網插在潮水退去的小江裏,待潮水漲滿後退去,就可捕獲那些隨潮而來,卻被漁網圍住無法隨潮而去的魚。

這是蟹瓮捕蟹。這個作業是專門捕獲在灘塗上生存的青蟹,這種青蟹它有一個嗜好,喜歡佔據別人的蟹穴,漁民掌握了它的習性,就在灘塗上預先搭好蟹穴(蟹瓮),誘它爬入,然後捕獲。

這是蕩蟹作業。專門捕獲灘塗中的紅鉗蟹。這種蟹生存在灘塗洞穴中,潮水退去後,都會爬出來覓食曬太陽,多達成千上萬,但它非常機靈,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飛快地鑽入深洞中,人們很難捕捉,為此漁民創造了這種方法進行蕩蟹,即蕩蟹人站在灘塗中不動,一手握住帶拴有繩子蟹鉤的桿子與人成120°角,一手拉住蟹鉤(一般一隻圓型蟹鉤四周有六隻鐵鉤),待紅鉗蟹爬出洞後,用力將蟹鉤拋向紅鉗蟹,這樣就能無聲無息地將蟹鉤入,不會被旁邊的蟹所擦覺。

這是捕捉望潮,可能有很多內地遊客不知道什麽叫望潮,其實望潮是一種海生軟體動物,一個頭、八隻腳,每個腳上有很多吸盤,在泥塗跑起來飛快,它的肉質鮮嫩,非常好吃,象山一道名菜,就是“紅燒望潮”,不知道大家有否吃過。至于它的名稱叫望潮,與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當潮水退去後,它蟄鑽在洞穴裏,並能十分準確地悟出漲潮的時間,一旦潮水漲到洞口,它就爬出來吃那些潮水帶來的微生物,因此稱之望潮。望潮不僅洞穴較深,而且有幾個逃生通道,很難捉到,有經驗的漁民能根據望潮洞上的清濁水來判斷其藏在那個洞中,一般是水較清的是它的實洞,水渾濁的是它的假洞,在捕捉之前用腳猛插其洞後側阻斷後路,並用手迅速伸入實洞中抓住望潮。有時漁民用誘餌欺騙望潮出洞,這幅場景就是釣望潮。別看望潮有八隻腳,腳上有很多吸盤,爬行非常快,但一到冬天,海水溫度底,望潮怕冷,不敢出來覓食,為了生存,它隻好吃自己的腳,民謠雲:“八月望潮肥如雞,冬季望潮剩隻蒂(頭)”,待到來年春天它又會長出八條帶有吸盤的腳。

這是海馬,為沿海漁民所創,也說是戚繼光剿倭時所創。適應于泥塗中作業,漁民常用一腿跪或跨在海馬上,一腿用力在泥塗中後蹬,海馬就快速地向前滑行,因其使用方便,速度快,因而稱之海馬。

這是跨海馬捉跳魚作業。跳魚,當地稱彈糊,意思是在海塗中彈跳行走的魚。這種魚彈跳速度快,徒手很難捉到,但它喜歡在泥塗中打洞藏身,潮水來時鑽入洞中,潮水退去出來覓食,因此漁民常用海馬作交通工具尋找跳魚洞,並在跳魚洞旁相平地插上二三個有節的竹洞,畫上記號(有畫圈的),待潮水漲後退去,再跨海馬將竹洞取出,倒出跳魚,漁民有“彈糊(跳魚)落竹洞,轉身轉不動”的諺語。

各位遊客,耕海牧漁館即將參觀完畢,在你們臨走時,請看一看進門那“一笠一螺一蓑衣,兩隻貝殼塗上飛,老街老房老漁翁,千年漁歌半壁依”的特寫。

[茶 館]

各位遊客,走完這些台階就是茶香濃鬱,古樂悠揚的聽濤樓茶館了,它是漁港古城石浦極具特色的一個茶館,為什麽會這樣說呢?那是因為這幢茶樓的建築與它供應的特色茶非常特別。你們看,茶樓處在碗行街、福建街、瓮城的交叉點,它的層高,在碗行街看有三層,可在福建街看卻隻有二層,沿街的門面朝西、朝北,從中就體現了它依山而建,多門多路的建築特色。茶館裏供應的茶,除了“大紅袍”、“烏龍茶”、“鐵觀音”等諸多中國名茶外,還供應石浦特色飲品之一的“草凍”與“爽涼湯”。草凍:由採集在距大陸27海裏漁山列島深海礁石上的天然海草為原料,經中葯配方製成,口味爽滑甘甜、清涼可口,具有解暑、降壓、降脂的神奇功效。秘製的爽涼湯:由多味中葯按中醫秘方精心煨製而成,飲之清心爽口、回味無窮,並有開胃通氣之功能。旁邊的現烤魷魚絲:又是石浦漁民最具特色的休閒食品,新鮮環保、美味可口。樓內裝飾的圖案,多由手工陶魚、琉璃魚和布魚組成,含著濃厚的漁家風情和漁聞趣話。好了,各位遊客,現請你們猜猜掛在門樓上的四塊茶迷,這四塊茶迷,相傳為明代四大江南才子唐伯虎請祝枝山作客吃茶時所出,分別寫著:“言對清山說不清,二人地上說分明。三人騎牛牛無角,一人藏在草木中”。代表著四個字,(迷底為:“請、坐、奉、茶”),猜對了我們就到茶樓品茶,一懷清茶可以清心療渴、稍解疲勞,也可品出獨具韻味有趣的“茶回文”,道出了品茶人的心聲。

[明代城牆]

(在瓮城城門外)各位遊客,我身後那高高的石城,就是明代城牆。它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距今有600餘年,雖經修繕,仍還保持著明代東南沿海城牆用大石壘砌的風格。這段城牆從這裏略呈弧狀向二側延伸,至今還完好地保留著800餘米。

[福建街]

各位遊客,我們右邊那古色古香、幽深曲折的街道叫福建街,為什麽會叫福建街呢?那是因為這條街上的住戶,原先都是在清康熙年間從福建遷居而來,至今已有300多年了。它一頭連線瓮城,一頭通向漁港古碼頭,50年代曾是通向昌國等地的主要通道。使它出名的不是它那別具特色的石板、石階傾斜地掛在山坡上的街道,也不是它兩旁奇特的店鋪店屋,而是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得獎的電影(請大家猜猜,那是部什麽電影,對了《漁光曲》)。在1933年9月《漁光曲》劇組蔡楚生、王人美、聶耳等一行30餘人,來石浦拍攝外景時下榻在街上的金山旅館而聞名。電影《漁光曲》把石浦漁民的勤勞善良帶給了世界觀眾,又把國際電影獎捧回了祖國。漁歌聲聲、行人匆匆,那種高朋齊聚、繁華盛極的景象,在這裏留下了不滅的印記。

[金山旅館]

女士們、先生們!這裏就是當年聞名石浦港畔的金山旅館。它的前身是大通錢庄,創辦于清乾隆中期,後因經營不善,于清末民初改為金山旅館。1933年9月電影藝術家蔡楚生、聶耳、王人美、桑弧、金焰、韓蘭根等30餘人為拍《漁光曲》外景專程從上海來到石浦,就住在這裏,前後一個多月,留下了諸多史話,那種高朋齊聚、歌琴繚繞的景象,至今使老人們回憶起來仍津津樂道。現今旅館仍還保持著原有風貌,裏面的設施、裝飾均按當年劇組居住的狀況陳設。請各位隨我進入。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已進入旅館的二樓。你們也許為感到納悶,為什麽一進大門就是二樓呢,那是因為這裏的房子多是依山勢而建,一樓二大門,一樓大門朝南,二樓大門朝北,正好向反,這是石浦房屋建築的一個特點。你們看:這裏所陳列的實物、照片等都是當年所遺存的,就連這本登記簿上還清楚地登記了他們的姓名、地址呢。三樓是客房間,請各位隨我小心上樓梯,請看,這間房子是當年編導蔡楚生的單人房,裏面陳列的都是他當年用過的實物,據老人講,導演常常在這裏修改劇本,安排拍攝內容直至午夜。這是王人美的單人房,那是聶耳與韓蘭根的雙人房等。好了各位,現請你們隨我到一樓去參觀當年劇組的排演廳。(在廳裏)這個小小的排練廳,是當年拍攝組將當天拍來的鏡頭在這裏試放、點評,集體討論有關情節的表演,常常要到深夜,那首由安娥作詞、任光作曲的《漁光曲》主題歌:

雲兒飄在空中,

魚兒藏在水中,

早晨太陽裏曬魚網,

迎面吹來大海的風。

潮水升,浪水涌,

魚船兒飄飄各西東,

輕撒網,緊拉繩,

煙霧裏辛苦等魚蹤……

也在這裏寫成。這首凄涼婉轉歌曲,隨著他們的歌唱傳進了大街小巷,傳進了漁民的心窩,使人久久不能忘懷。

好了,現在請各位欣賞一下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莫斯科)獲獎的電影《漁光曲》主要片段……。

[吊籃膏葯]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聽說過吊籃膏葯嗎,你們想知道為什麽叫吊籃膏葯嗎,現請各位隨我來。你們看,這幢二層樓房屋檐下吊著一隻半個橙子大小的竹籃子,幹什麽用呢,(請猜),那麽讓我做一下示範吧。(導遊)朝著樓上喊一聲“買膏葯嘍”,一會兒那個懸在屋檐下的籃子徐徐地放下,她一邊把錢放進籃子,一邊大聲說“頭風膏葯二貼”,籃子又往上提起,然後放下,取了膏葯和找回零錢後,籃子又慢慢地吊回原處。現在你們可明白為什麽叫吊籃膏葯吧,這種隻見籃子不見人的買賣方式,在封建社會裏是廣為存在,所遵循的是“男女授受不親”的訓誡。此店是一爿具有150餘年的老店,製作的膏葯大者盈寸,小者指甲許,對婦科、頭風、消腫止痛、提膿拔毒、生肌收斂、瘡瘍等療效極佳。但其秘方隻傳媳婦,不傳子女,嚴守舊規,代代相傳,因而就出現剛才的方式進行買賣。哪位朋友如有興趣的話,也請試一下。店鋪內的設定也與一般葯店不同,它是下坊上鋪,配葯製作在一樓,熬製成的膏葯放在二樓,用吊籃子上下進行買賣。以前此店是不準外人進去的,現在我已和店主說好,請大家隨我進去參觀。

[瓮城]

(瓮城城門外)各位遊客,我們進入此門就進入了石浦古城南門的瓮城,至于瓮城,也許有些遊客清楚,有些遊客不太清楚,對于這個,可簡單地這麽說吧,瓮城又稱月城,它是用以增強城池防御力量,禁止城門的小城。它的形狀有正方形的,也有長方形的,視地形而定,它的城牆高厚與城相同。我們這座瓮城城牆高15米,厚2.8米,長24.9米,寬24.25米,面積約500平方米,月洞門式瓮城門、泡釘雙扇大門,直對福建街,它據險而築,鎮扼在進城要津上,敵人一來,隻要將瓮城門一關,敵人就很難攻入。

(在瓮城內)各位遊客,你們看了這座瓮城會感覺到它是新的,是的,原先這座瓮城自明洪武二十年建(1387),至清末民初時坍塌,歷時500餘年,XX年10月為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品位,重顯古城南門瓮城那“據高控港,巍峨壯負”的氣勢,在原地按原狀重修,翌年4月竣工。你們看,這四周光滑的城牆,密布的城垛,倘若敵人一旦攻入,就會關閉城門,城垛上的兵士用弓箭、滾雷、鐵釘板等一齊射向敵人,任你有飛檐走壁之能,也休想逃脫。有時為引誘敵人,往往採取佯阻,邊打邊退將敵人引入,關閉城門,自己從暗道遁入,敵人就無處可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成語“瓮中捉鱉”。

[城門城樓]

(城門)各位遊客,這是石浦古城南門,這座城門有著它顯明特點,它不僅有台階式月洞門通道,而且還設有前門後閘、中暗道。這種構築非常巧妙實用,利于防守殺敵,這在其它地方現有古城中是不多見的,它充分顯示了當時建造者的智慧。你們看,這斑駁壘砌的條石牆面與牆中的四方小孔,豎立鑲嵌牆面中的石槽,都是原先城門留存建築,從中告訴我們那個四方孔是扣城門的橫杠插孔,後面的石槽是啓放千斤閘門,右側兩門之間為暗道入口。依據這個,我們在重修城門時就同樣設定了閘門、台階、暗道。現請大家抬頭看這吊在上面的閘門,厚厚的、重重的,一旦城樓上機關一動,閘門就會快速閘下。這個就是暗道入口,從這裏進去可達城頭。

(城樓)各位遊客,這座城樓是明代雙重檐歇山頂建築,高8.49米,長10.2米,寬6.6米,五鋪作重拱,施以彩繪,青筒板瓦,龍首吻魚尾。原先城樓是指揮戰鬥,將士議事,瞭望石浦港內船隻進出之處,現在城樓內陳列著歷代修復石浦城記,重修石浦南門瓮城記,明吳權《登石城城樓遠眺有感》五言律詩一首及當年修城儲存的城磚等。

[關帝廟]

各位女士、先生們,我們現已進入城裏了,為什麽這麽說呢?那是因為當地老百姓習慣以城門來區分,進了城門就是城裏,出了城門就是城外。現在映在我們面前那座黃牆黛瓦,古樸典雅的建築,就是我們要去遊覽的關帝廟。它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了,其間經過多次修復,最後一次修復于XX年。此廟佔地面積1242平方米,建築面積843平方米,它由山門、戲台、廂房、關聖殿等組成,整個建築雕梁畫棟、屋脊吻獸,工藝精美、造型別致。現請各位隨我入內。

(戲台前)各位遊客,關帝廟不僅是當地百姓在這裏祭祀關帝老爺,尋求精神庇護保佑的場所,而且又是他們觀賞表演,參與節慶活動的場所。你們看,戲台正中的“神聽太平”匾額,就表達了當地百姓心願,隻有在太平盛世,他們才能享受那種愜意的生活,“鑼鼓聲聲,笑樂陶陶”。

(關聖殿)各位遊客,這三個塑像我就不必介紹了,你們一看就知道,但你們也許會想,關帝的臉應是紅臉怎麽在這裏變成金臉呢?那是因為關帝不僅是忠義的化身,又是財神的象征(文財神比幹、範蠡,武財神趙公明、關羽),財以金為貴,而石浦古城依山而建,木結構二層樓房連檐接棟,鱗次櫛比,極易引起火災,為了消災避禍,又能使石浦興旺發達,故聰明的石浦人給關帝塑上金臉來消災闢邪,保佑興旺。據說自從金臉關帝塑好後,石浦城內的火災明顯減少,而石浦的漁商卻非常旺盛。因而很多漁民、商人在出門前都要到這裏參拜,香火十分興旺。這把青龍偃月刀,重一百五十多斤,是件扶正驅邪的法器,當地百姓參拜關帝後,均要摸一摸刀,聽說能驅邪避災,帶來好運,如果那位遊客有興趣的話,也不妨去試一試。

(傳說故事)各位遊客,遊覽關帝廟後,你們也許會問,關帝廟為什麽要建在城門旁邊,有什麽作用呢?對于這個,我給大家講一個傳說吧:相傳明洪武二十年(1387),這裏城門、瓮城建好後,經常會出現大風大雨,山洪暴發、港水猛漲,有時在風雨中還會出現無數個海寇揮刀沖向城門,一連數日攪得城內軍民人心不安,有些人離城,有些人則道這說那……。一日又是狂風暴雨,風雨中又是那揮刀向城門沖來的海寇,人們正在驚恐時,隻見城門西側高坡上,站著一個身高九尺,頭戴金盔,身披鎧甲,手提青龍偃月刀,紅臉須髯的將軍,對著風雨魍魎一聲雷震大吼,刀光一閃,頓時風歇雨停,那些青面撩牙的鬼魅紛紛落地無影無蹤。這時人們才知是關帝老爺顯靈,于是就在這裏建造了這座關帝廟。對于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我們暫不說它,但從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就不難看出當時建造關帝廟的特別用意了,我不說你們也都會明白。好了,現請各位隨我進入中街。

[中 街]

(封火牆)女士們、先生們!進入前面的月洞門就是漁港古城著名的中街了。也許你們會問,這個月洞門為什麽會建在街中,有什麽作用呢?對于這個問題,讓我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舊時石浦城內木結構房屋連檐接棟、密度極高,容易引起火災。一旦發生火災,人們很難撲滅,又加上海邊,常有海盜侵擾。為此聰明的石浦先人在街巷的交接處,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門式封火牆,牆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門跨街,月洞門少于街寬,拱門高4米,寬3米,拱門正中嵌石匾或磚匾。原先古城內有十餘座,後因街道擴建拆除,現中街尚完整地保留著五座,依次題有“固若金湯”、“澤通瀛海”、“帶礪永存”、“河山並壽”、“慶溢康衢”、“物阜民康”等字樣。這些建築它不但可以阻止火勢的蔓延、盜賊的進入,而且還切換了街道的空間格局,使街道在延伸中有了間隔,在間隔中又有延伸。好了,各位請隨我進入中街吧。

(中街)女士們、先生們!這是一條保留最為完整的、古老、奇特、繁華的商貿街,漁商氣息十分濃厚。為什麽說它古老呢,那是因為這條街道建于明洪武間,雖然它幾經修繕,但仍還保留著原有風貌,其內的每塊石板、每一塊磚瓦、每一個依稀可辨的商家店號,都會向你們訴說600餘年的風風雨雨。說它奇特,那是因為它用石板、石台階鋪設,依勢鑲嵌在山坡上,拾級而上(下),蜿蜒曲折,五道月洞門式封火牆有序地分隔,更顯其獨特特色。說它繁華,那是因為它長不足250米的街道,卻布列著100餘號大小店鋪,什麽山珍海味、錦緞絲綢、錢庄當鋪、煙館妓院、南北奇貨、中葯西葯等應有俱有,難怪當地民諺雲:“中街石階鑲山坡,五道火牆(封)天上掛。店鋪商號密如麻,門前門後迎百舸”。

[宏章綢庄]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各位參觀宏章綢庄。宏章綢庄它是一爿老字號店鋪,原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亦稱絲綢驛站,專供揚州、蘇州、湖州、杭州等地絲綢商船進港補給與儲存絲綢的場所。至清光緒初(1875—1880),北門蕭敬忠獨資經營絲綢批發、零售,銷往廣州、福建及台州、寧海、象山等地。

(絲綢驛站)各位遊客,這個場景展示了清時石浦港商貿繁華的一角,碼頭停泊的商船滿載著絲綢產品,貼著宏章綢庄票簽的絲綢從船上源源不斷地卸下運向店鋪,然後批發、零售他鄉,因而稱之絲綢驛站,“佛頭峰前娟娟月,曾照開元番客船”,便是它真實寫照。

(營業鋪)各位遊客,這是綢庄昔時的營業鋪,貨架上放著那個時代的各式綢緞、呢絨供客人挑選。特別是在漁汛期,沿海各地的漁民也常到此店購買,因而生意紅火,增設夜市。

(綢緞陳列室)各位遊客,大家都知道,絲綢文化、光輝燦爛,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很大影響,對科學、文化、社會經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絲綢文化對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有著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我們這裏僅僅陳列著綢(綾)、羅、錦、緞,對于綢、羅、錦、緞,很多遊客都很熟悉,但對它的產地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也許就不太清楚了,現讓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綢:產于南京、杭州,有花素兩種,花為紋織,素為平織,精致柔韌,富有光澤。羅、線春:浙江名產,羅是一種疏孔的絲織品,線春稱大綢,羅為平紋絞綜,線春為平紋或斜紋。錦、絹:產于浙江嘉興、湖州、溫州,湖州產的絹堅致耐久,溫州所產甌錦,顏色美觀、表面光滑、不易染塵。緞:產于杭州,經絲較稀,織工輕巧,貨身較薄。縐:產于湖州,經緯都用生絲,經絲須經淀粉上槳,緯絲必加捻。紡稠:以杭州為佳,幅寬,總經絲為單頭,無花織物。錦綢:浙江海寧硤石為最佳,所產的“松陰碧”為錦綢特品,織紋均勻,無需加染,有“如松陰之映照,似碧非碧,高雅絕倫”之喻。

各位遊客,請看陳列櫃裏的“帳本”、“米尺”“熨鬥”,這是宏章綢庄遺留下來的唯一實物,也是宏章綢庄陳列館的鎮館之寶。

(絲線陳列室)各位遊客,這裏陳列著各種絲線,我們稱它為絲絲入口,均所周知,中國是蠶桑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幾千年來,絲綢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服裝,還間接或直接地影響到文字、繪畫、刺綉,甚至文明的發展。西周綿綉刺綉起源刺綉;史傳黃帝時代就有彩繪花紋的記載;《尚書》說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周代《禮記•祭義篇》中說“古代天子諸侯都有公室養蠶。蠶熟,獻繭繅絲,把它們染成紅、綠、玄、黃等色,以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絲錢,在禮服刺綉成各種圖案)。古代祭祀的禮服上衣是畫的,下裳是綉的”。總之一句話,刺綉發源很早,古已有之。所以說:無論漢代鎖綉、三國針絕、唐代綉服、宋綉術,還是近世顧綉、現代蘇綉,都離不開絲線。這個絲線陳列隻是個點綴,隻是說明絲線是絲綢文化中的一部分;另外,絲絲入扣這個主題將會把我們引向中國扣主題陳列去參觀。

[中國扣展廳]

(陳列序區)各位遊客,從這裏到樓上都是中國扣展廳,裏面陳列著我們難以見到,卻又非常珍貴的600餘種,1000多個各式各樣的中國扣。中國扣,原稱“中國盤扣”,它作為一種傳統的服飾手段,融進了製作者的心靈和智慧,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盤扣,都是通過女人那纖弱靈巧的手製作出來,因此將“柔情不斷似春水”來比喻中國扣是再也合適不過了。

(主展區)各位遊客,這裏是中國扣主展區,陳列著非常名貴而又高雅的盤扣,每個盤扣按它的主題構想配上一幅中國畫後更顯得醒目、含蓄、富有詩意。如:飛燕展翅扣、龍鳳呈祥扣、石榴百子扣、梅花吐香扣、鴛鴦千秋扣、君蘭婷立扣、秋菊佳色扣、荷塘春色扣、金魚賞花扣、桃花盛開扣等,這些盤扣內容豐富、立意鮮明、做工精細、形態逼真,不愧為盤扣藝術之瑰寶,請大家仔細欣賞,品味出它的內涵與真諦。

(榮華富貴)各位遊客,這是榮華富貴扣,為什麽會怎麽說呢,那是因為這種盤扣做工考究,用料高檔,一般人家是難以配著,那些有錢有勢人的服飾,配上這種盤扣,就更顯其華貴。古人曰:“立領配盤扣,氤氳著含蓄。典雅低領配盤扣,洋溢浪漫與嬌俏。短襖長裙綴盤扣,端麗之中見美感。斜襟短衫纏絲盤,古雅之中見清純。”

(蝴蝶扣)各位遊客,這裏展示的盤扣,全部是按蝴蝶各種形態製作的,你們看那停在竹枝上的一對蝴蝶,正在切切私語、傳遞愛情;那對比翼雙飛的蝴蝶,象征著愛情結晶、白頭偕老;這對卻在相互嬉耍、天真爛漫。總之,這裏各種形態的蝴蝶扣,它的形狀與表現的意思任你想象,這些都是少女用那靈巧的手,盤出一顆顆不為人知的秘密心意。這裏是介紹幾種盤扣的盤結方法,那位遊客有興趣的,不防也試試。好了,各位遊客,中國扣展廳我們已全部參觀完了,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遐想。

附關于“榮華富貴”笑話二則

富家拉郎:有個顯貴豪富人家,獨生女兒長得奇醜無比,嫁不出去,就張榜納婿,如有好男兒來看榜就搶進去成親。一日一個風度儀態都很出眾的男子來看榜,即被富戶相中,就命家僕數人半擁半搶入府內。這男子顯得很高興的樣子。片刻後,有個穿金邊紫服的貴夫人從內廳出來說:“我家獨女,長得也不錯,願意許配給君子你,你如果答應,將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男子客氣地鞠躬謝禮,說:“我,微賤之人,能夠寄身于你顯貴之家,太榮幸了。隻是你女兒許配我之事,要讓我回家去,跟妻子商量了才能決定。”聽者哄然大笑而去。

兼畏夫人:明代有位王文穆公的夫人嫉妒心強,又很凶悍。文穆雖然榮華富貴,卻不敢娶一個妾。他府中後園有堂,名“三畏堂”,可能是取儒家說的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的意思。有一次楊文公與他開玩笑說:“可以改成四畏堂。”王文穆公問取何意,楊文公說:“兼畏夫人。”

(第二道封火牆)各位遊客,這是第二道封火牆,拱門上刻著“帶礪永存”四字,比喻石浦象河山那樣永存。左側封火牆壁上掛著一塊巡司弄的路牌,那是在這個弄內有明洪武二年置的巡司衙門,目前尚未對外開放。

(過了月洞門)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回頭向左看。這個封火牆上書寫了好幾層商號的招牌,上面一層是“錦昌號洋貨”,下面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