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導遊詞 導遊詞作文

台兒庄古城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台兒庄參觀遊覽。台兒庄位于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于蘭陵舊疆,現在是棗庄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台兒庄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台兒庄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台兒庄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庄”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庄”,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庄,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庄,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台兒庄,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于台兒庄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台兒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裏築台而居,于是被稱作“台庄”。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台家庄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台庄”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台兒庄”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裏,也使用台兒庄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台兒庄由田庄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面積,台兒庄趕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庄”的聲譽。

這不是台兒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台兒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台兒庄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庄”的贊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台兒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捷,三是她儲存了50多處二戰遺跡,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台兒庄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政治標志符號。

我們先說台兒庄與京杭大運河的關系。

萬裏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御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隻剩下象征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最佳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台兒庄區張山子鎮境內的偪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于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裏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于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歷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歷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台兒庄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台兒庄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台兒庄地勢較微山湖一帶低窪,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為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多建船閘的辦法。在這段運河開通之初的明朝萬歷年間,從微山湖口的韓庄至台兒庄,建起了八座節製閘。從南方載貨北上的船隻,經過船閘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兒庄等待,這個特殊的漕運樞紐于是滯留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台兒庄迅速繁榮。明末至整個清代,台兒庄始終保持著“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裏、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台兒庄是一個移民城鎮,這裏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著,沒有排外的“地頭蛇”欺負外鄉人。所以,南來北往的富商大賈,都願意借助台兒庄的商機創造財富,置辦家業,長久定居,進而捐助善款,修橋鋪路,建廟辦學,成為台兒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到清代的康熙年間,台兒庄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五萬人,流動人口達到七八萬人。由于在此經商和定居的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在建設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築風格,使得台兒庄城裏集中了京派、晉派、陝派、魯南、江浙、徽派、閩南、嶺南、歐式、中東等不同建築;容納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媽祖等民間宗教在內的中外各大宗教,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台兒庄,大小廟宇多達72座;由于台兒庄富有商機,吸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醫葯、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這裏駐扎、布道、淘金和發展,成為不同文化的匯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兒庄的文化標志符號。

關于軍事符號,我想大家馬上就能想起發生在70多年前的台兒庄大戰。詩人桑恆昌曾在一首詩裏寫到:“也許,台兒庄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兒庄。”1938年的台兒庄人,受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製,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確確實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台兒庄大戰不是規模最大的戰役,卻有著其他戰役所不能比擬的經典意義:它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在抗擊外侮的正面戰場上打的第一次勝仗,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一次敗仗,同時,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維護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給軍國主義重創的戰役,它給法西斯的最終滅亡敲響了喪鍾,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極大鼓舞。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捷,在“亡國論”甚囂塵上的時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國威,也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勝的信心,徹底破除了軍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在中華民族面臨絕望的危急關頭,台兒庄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之地,維護世界和平之地。這一軍事標志符號,體現了戰爭與和平的永恆主題。

在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史上,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大型會戰很多,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顧戰史,目前在海峽兩岸得到認同的將領,首選台兒庄大戰的指揮者。這樣,台兒庄又成為國共兩黨聯系互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政治標志符號。

繁榮興盛了300多年的台兒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鹹豐五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從山東入海,淤塞了山東境內的運河航道,京杭不能貫通,台兒庄的繁榮受到影響。1938年春天,中日軍隊在台兒庄持續了半個月的血戰,使這個稱得上中外建築歷史博物館的台兒庄,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堅固的城牆、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庄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素的民宅,被夷為一片廢墟。戰後,國民政府登報承諾,要重建台兒庄。可是,因為戰事緊張,加上後來的內戰,國民政府的承諾一直沒能兌現。台兒庄的居民,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重現台兒庄往日的輝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棗庄市人民政府市長、海歸雙博士陳偉,帶領政府部門和各區市的負責人,從滕州市的紅荷濕地上船,沿運進行考察,研究討論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戰略。汽船航行了11個小時,天色擦黑才到達考察的終點台兒庄。這時,台兒庄區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陳市長,在台兒庄舊城區,還保留著一段明清時期的古運河。這段運河,因為廢棄不用,在月河街一線留下了十多處古運碼頭。具有歷史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陳市長,不顧一天的勞累,當即決定到現場進行考察。當他聽說上海的綠房子公司計畫投資六億元,把這一帶開發為商品房時,陳市長立即下令叫停。之後,陳市長利用節假日,先後40多次到台兒庄明查暗訪,發掘古城遺跡。經過專家論證,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兒庄古城的決定。這樣,我們在四百年前興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戰爭摧毀的基地上,復活了台兒庄古城。

可以說,台兒庄古城是搶出來的,挖出來的,創出來的:所謂搶,指的是搶救性儲存與重建,如果不是陳市長當機立斷,所有的歷史遺跡都在商品房開發過程中徹底破壞,失去了恢復的可能;所謂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相銜接,進行基因修復與再造;所謂創,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戰前的原貌,而是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創造出康乾盛世時期的台兒庄古城風採。決策者、設計者和建設者,本著存古、復古、生古的原則,使重建後的台兒庄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台兒庄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楊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裏,國家級的景點有,國務院第一個批準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等。

今天我們到台兒庄參觀遊覽的景點有: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觀、重建後的台兒庄古城a區。

到達現場之後,各景點的導遊會給大家作具體的介紹。

我的介紹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