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評語寄語

運用幼兒小檔案對幼兒進行

方教工第三幼稚園 申軼冰 鄭晶

一、問題的提出:

評價是幼稚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幼

兒園評價工作就已受到關註並迅速發展;90年代初,為促進《幼稚園工作規程》、《幼稚園管理條例》的實施,各幼稚園就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可行性和規範性進行了探索,使評價的主要方法從“描述性”轉變為“量化”的方式,註意了“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90年代後期以來,在新的教育思想(終身教育、開放教育、合作教育、創造教育……)的沖擊下, 幼稚園評價又逐步拓展了原有的範圍、功能和意義。

正如《綱要》所指出的:“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家長均是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隻有將涉及幼兒所有人的意見、觀點加以綜合,評價才能反映幼兒的發展。

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幼稚園受傳統幼兒評價觀念與方法的禁錮,在課程評價中仍存在觀念落實不到行為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評價內容單一片面,不能全面、正確反映幼兒發展水準。

2、評價標準共同、劃一,違背了幼兒個性的豐富性、復雜性等特征。

3、仍偏重量化方法,忽略定性分析,不利于真實、深入的反映幼兒發展狀況。

4、評價主體單一,忽視了評價的主體應遵循多向、多元化的原則。

5、過分關註對結果的評價,忽視了教育過程中的種種不可預測性,忽視了評價本身的意義等等。

那麽,如何構建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多層次、多主體參與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師如何恰當的運用動態評價,將評價的關註點放在幼兒學習的變化和發展上呢?

“運用幼兒小檔案對幼兒進行過程性評價的研究”,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途徑。教師、家長、幼兒可以系統的收集各類能真實反映幼兒在一定時段內學習狀況、學習特色、發展變化等方面的原始資料整理成檔,以此作為深入了解每一名幼兒、檢驗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這種互動的過程更能體現出一群個體共同探究有關課題時的相互影響和有機聯系。同時,這種評價方法給予每位幼兒以發展的權利,將視線轉向以幼兒的發展為本,並能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獲得成功感。

二、研究的目的:

1、轉變觀念,尊重差異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一個孩子就是一座待開發的礦產”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最大限度地支持、引導、幫助

幼兒,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使教師的教育行為更加具有針對性。增強教師的專業貭素,師幼互動,共同成長。

2、檢驗目標,完善方案

評價在課程實施中起著有力的杠桿作用。通過檔案評價,可以檢驗教育計畫和課程目標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兒現狀基礎上;教育內容、方式策略、環境條件是否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否有利于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從而不斷調整、補充課程目標與方案內容,最終使園本課程更趨于科學、合理、完善。

3、有機融合,培養能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