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含有地名的古詩

春行寄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
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賞析
宜陽,古縣名,唐代時改稱福昌,在今河南福昌附近。這首詩是詩人即興之作,描寫春天行走于宜陽附近時所見景色,于內心有所感觸而激發詩興。
開篇以“宜陽城下”點明地點,以“草萋萋”點明時節。暮春之時,正在野外趕路,忽然間感到小路愈來愈窄,路邊萋萋芳草鋪染開片片翠綠,眼前一片盎然春意,詩人不由得緩下步伐,抬頭一望,原來已到宜陽城下。在這裏,詩人通過地點和時令寫“春行”所見之景象,為“寄興”埋下伏順著小路,隻見澗水迂回曲折,時東時西,其澄清之色與潺湲之聲給人以愉悅之感。芳草和澗水,一是靜景,一是動景,相映成趣,表現出自然景色的勃勃生機。同時,澗水源自山間清泉,表明宜陽乃傍山之城,景色便更是非同一般。正當詩人陶醉于這濃鬱春意之時,忽然看見樹上花瓣隨風飄落,聽見山間鳥兒婉囀啼鳴,花落是動態,鳥啼是聲響,在“一路”、“無人”的情形下,這動態和聲響實際上更襯托出幽靜的氛圍。一個“自”,一個“空”,見出寂靜中的悠閒自得。如同隋代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樣,以動寫靜,尤具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從“城下”寫到“澗水”再到“春山一路”,使“春行”之題具體化,隨著春草、碧澗、落花、啼鳥的相繼出現,也使人同樣感受到詩人行路途中移步換景之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