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文心雕龍

附會第四十三

【原文】
何謂附會①?謂總文理②,統首尾,定與奪③,合涯際④,彌綸⑤一篇,使雜而不越⑥者也。若築室之須基構⑦,裁衣之待縫緝⑧矣。夫才量⑨學文,宜正體製,必以情志為神明⑩,事義為骨髓,辭採為肌膚,宮商為聲氣,然後品藻玄黃,摛振金玉,獻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綴思之恆數也。

【注解】
①附會:附辭會義。附辭,調整辭語,使語言不混雜重復。附,附著。會義,安排情意,使情意有條理不顛倒。
②文理:文章義理,指主題。
③與奪:給予、剝奪,即取舍。
④涯際:邊際,指文章的節與節之間。
⑤彌綸:包舉,概括。
⑥雜而不越:復雜而不松散,內容豐富而結構嚴密。雜,內容文辭豐富多樣。越,超越,散亂。
⑦基構:基本結構。
⑧緝:一種縫法,一針對一針地縫,即縫得細密。
⑨量:作“童”。童,少年,這裏指初學者。
⑩神明:精神主宰。

【譯文】
什麽叫“附會”?“附會”就是統率文章的義理主題,聯系文章的首尾段落,決定材料的取舍,組合銜接文章章節,包舉全篇,使內容豐富而不散漫。這好像建築房屋必須打好基礎,裁製衣服要細針密縫一樣。少年學做文章,應當端正文體,必須以思想感情為精神主宰,以內容的事類材料為骨骼,以文章的辭採為肌肉皮膚,以語言韻調為聲氣,然後品評區別使用各種辭藻,像音樂註意和諧,選用好的和去掉壞的,使各方面的取裁都恰到好處。這就是謀篇運思的恆常的法則啊!

【原文】
凡大體①文章,類多枝派②,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幹。是以附辭會義,務總綱領,驅萬塗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③;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④,群言雖多,而無棼絲⑤之亂。扶陽而出條⑥,順陰而藏跡,首尾周密,表裏一體,此附會之術⑦也。夫畫者謹發而易貌,射者儀毫而失牆,銳精細巧,必疏體統。故宜詘寸以信⑧尺,枉尺以直尋⑨,棄偏善之巧,學具美之績:此命篇之經略也。

【注解】
①大體:這裏是大概的意思。
②枝派:分枝流派。派,水的支流。
③“驅萬塗”二句:《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塗,用途,路。貞,正,使之正。
④乖:不合。
⑤棼絲:亂絲。
⑥陽:陽光。出條:抽發小枝。
⑦術:方法。
⑧詘:同“屈”。信:伸,直正。
⑨枉:屈。直:伸。尋:三十尺。

【譯文】
一切文章,從大體上看,都類似樹木的多分枝,江河的多支流一樣。整飭支流要依靠河流的源頭,清理枝條要遵從樹木的主幹。因此附著言辭會合文義,務必要抓住全篇的綱領,驅使萬條思路都同歸于一個目的,正確地使百種念頭都達到一致,使段落大意雖然繁復,然而卻沒有前後倒置的錯亂,全篇的語言雖極豐富,卻不像沒有頭緒的絲團那樣糾結。需要明白表現的地方,就應像樹木的枝條一樣向著太陽抽拔出來;應該含蓄委婉的地方,就要順著暗處隱藏蹤跡。做到文章的首尾結構周密,內外一致。這就是附辭會義的方法。假使畫師隻註意謹慎對待毛發小處,就會把相貌畫得走樣;射箭的人隻瞄準細微處便要失掉大目標。這是因為把精神集中在細微處,一定會在大體上疏忽。所以做文章首先應當保持一尺的正確,不必拘泥于一寸,保證一丈的正確,不必拘泥于一尺,寧可放棄枝節的巧妙細小,也要爭取大局的完美,這是謀篇的整體安排。

【原文】
夫文變多方①,意見浮雜,約②則義孤,博則辭叛③,率故多尤④,需為事賊⑤。且才分⑥不同,思緒⑦各異,或製首以通尾⑧,或尺接以寸附⑨;然通製者蓋寡,接附者甚眾。若統緒失宗⑩,辭味必亂,義脈11不流,則偏枯12文體。夫能懸識湊13理,然後節文14自會,如膠之粘木,豆之合黃矣。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15,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16,馭文之法,有似于此。去留隨心,修短17在手,齊其步驟,總轡而已。

【注解】
①多:應作“無”。方:定。
②約:精練、簡單。
③叛:離開中心,亂。
④率:輕率。尤:過錯。
⑤需:遲疑不決。賊:害。
⑥分:本分、天分,指各人寫作的才能。
⑦緒:端緒、頭緒。
⑧製首以通尾:指寫作文章有通盤考慮,所以首尾貫通。
⑨尺接以寸附:和上句所說情況相反,沒有通盤考慮,寫一段算一段,一尺一寸地接上去。
⑩統緒:總束頭緒。宗:主。
11義脈:以人體的氣脈來喻文章內容的脈絡。
12偏枯:半身不遂,這裏用以喻作品的脈絡阻塞。偏,半邊;枯,枯萎。
13懸識:遠見。懸,遠,深。湊,作“腠”。腠,肌膚紋理,指規律。
14節文:指音節和文採。
15轡:馬韁繩。如琴:和諧如琴聲。
16轂(gǔ):車輪的輻匯集之處,也是車軸穿過之處。輻:車輪上連線輪圈和車轂的木條。
17修短:長短,指多寫或少寫。

【譯文】
文章的變化沒有定規,因為作者往往容易對文意的見解浮泛繁雜,主張簡約就可能發生文義孤單的毛病,主張廣博就可能發生文辭雜亂的缺點。寫作輕率迅速的,固然草率而多過失,寫得慢的又往往遲疑不決,也是作文章的禍害。況且個人的才智天分不同,想法各異,有的能掌握全篇首尾使得貫通,有的一尺一寸、枝枝節節地連線黏附。然而在寫作上能夠通盤考慮的很少,邊寫邊連線黏附的卻頗多。假如文章的各種頭緒失去了主宰,言辭的韻味一定紊亂;文章義理的脈絡不流暢貫通,那文體就會顯得枯燥。能夠深切地認識文章的肌肉紋理,然後文章的章節結構自然會合理,如膠汁黏結木料,大豆混合黃色一樣。因此駕車的四匹雄馬雖然力氣不同,但六條韁繩卻能拉的像琴弦那樣協調;馬車的並駕齊驅,靠的是車的輪轂統一了眾多的輪輻。駕馭文章的方法,和這很相似。文章增刪得當,長短合適,就像調整四匹馬的步調,隻在于抓住韁繩罷了。

【原文】
故善附者異旨如肝膽①,拙會者同音如胡越②;改章難于造篇,易字艱于代句,此已然之驗也。昔張湯擬奏而再卻,虞松草表而屢譴,並理事③之不明,而詞旨之失調也。及倪寬更草,鍾會易字,而漢武嘆奇,晉景稱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辭當也。以此而觀,則知附會巧拙,相去遠哉!若夫絕筆斷章④,譬乘舟之振楫⑤;會詞切⑥理,如引轡以揮鞭。克終底績⑦,寄深寫遠⑧。若首唱榮華,而媵句憔悴,則遺勢鬱湮,餘風不暢,此周易所謂“臀無膚,其行次且”也。惟首尾相援,則附會之體,固亦無以加于此矣。

【注解】
①異旨:不同的旨意。肝膽:肝和膽緊密相連,比喻密切。
②同音:和諧音調。胡越:古代稱北方的少數民族或異族為胡;越國在南方,比喻疏遠。
③理事:應作“事理”。
④絕筆:絕,斷。絕筆,不再寫,指全篇結尾。斷章:一章的斷句。
⑤楫:槳。
⑥會詞:修辭。切:合。
⑦克終:能夠有始有終,指全篇都寫好。克,能;終,文章結尾。底績:致績,收到功績。
⑧寄深寫遠:疑當作“寄在寫送”。寫送,寫作有餘韻,六朝文人常語。

【譯文】
所以做文章善于調整文辭的人,能把不同的旨趣結合得像肝膽一樣密切;拙于安排命義的人,卻把相同的和諧音調寫得像北胡南越那樣背離。修改文章有時比寫文章還困難,換字詞有時比更換句子要艱苦,這是已經經過證實了的。從前張湯草擬的奏書一再被漢武帝退回,虞松起草表章屢次受到晉景王的指斥;都是因為文章的事理沒有說明白,文理沒有安排好。等到倪寬替張湯重新起草奏書,鍾會把虞松的章表改動了幾個字,便使得漢武帝贊美,晉景王稱好。那是因為他們修改的文章事理得當,敘事明白,心思敏捷,措辭恰當。由此看來,我們就可以知道附辭會義的巧妙與拙劣,相差很遠了。至于一篇文章的結尾,一章的結句,好比劃船打槳要有力;調整詞語切中情理,如像牽引住韁繩得心應手地揮動馬鞭。那便能夠有始有終地收到功績,使文章寄托深意,具有情味。倘若文章的開始寫得很有光彩,而結尾的句子卻很拙劣;那就會使文勢阻滯,餘留的風味也就不暢了。這就是《周易》所說的“屁股上沒有皮膚肌肉,走路就很困難”。隻要全篇起首結尾互相聲援呼應,那文章的附辭會義的作用,確實也就沒有超過它的了!

【原文】
贊曰:篇統間關①,情數稠疊②。原始要③終,疏條布④葉。道味⑤相附,懸⑥緒自接。如樂之和,心聲克協。

【注解】
①篇統:全篇各種頭緒的總安排。統,統緒。間關:指道路艱險,比喻文章結構曲折。
②情:文情內容。數:同“術”,寫作手法。稠:密。疊:重。
③原:推源,追溯。要:歸結。
④疏:疏通。布:分布。
⑤道:指文情內容。味:指文辭韻味。
⑥懸:遠。

【譯文】
總結:
文章結構要全面統一安排,
文情文術才會適當稠疊。
從開頭到歸總結尾,
都要註意疏理千條布置枝葉。
隻要情理和文辭布置妥帖,
相隔懸遠的頭緒自然可以連貫。
就像音樂必須動聽和諧一樣,
作者內心的話也要調配得協調。

【評析】
《附會》的“附”是附著,是對表面形式的處理,即“附辭”,使文辭緊密附著于文意;“會”是會合,對內容方面的處理,即“會義”,把文意會合成一個整體。“附會”就是“附著會合”的意思,即使文章通篇相附著而會合成一個整體。本篇主要論述創作中謀篇命意、布局結構的問題。
全篇分三部分:一、講“附會”的含義、必要性和寫作構思的基本原則。二、講附辭會義必須抓住綱領,通篇考慮。要求作者從大處著眼,有全局觀點。在處理創作的具體問題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掌握了創作的基本方法,才會運用自如。三、講文章的修改及文章的開頭結尾問題。
劉勰在本篇中所提出的“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採為肌膚,宮商為聲氣”,即思想內容是主體,辭採形式是為其服務的,是劉勰的重要的文學觀點之一,不僅是“附會”的重要原則,也是整個文學創作的原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