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世說新語

惑溺第三十五

【題解】惑溺,指沉迷不悟。沉迷于聲色、財富、忌妒、情愛裏面而不能自拔,無所節製,都屬惑溺。第1、2 則記迷子女色,第5 則記女迷于男色而至于偷情。第3、4 則記述因忌妒起風波。第6、7 則同是記載夫婦問惑于情愛,但是第7 則是因寵幸而縱容,以至受譏諷,第6 則以為情愛可以不受禮法約束,其情雖深,而仍而惑溺。

(1)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①。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②,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③。”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④。”【注解】①魏甄後:魏文帝曹丕的皇後,姓甄。

②“曹公”句:東漢未,袁紹割據河北、山西等地,與曹操爭雄。袁紹死,其小兒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把妻子留在鄴城。公元204 年,曹操大破袁尚,取鄴城。

③五官中郎:指曹丕。曹丕登位前曾任五官中郎將,主管宮廷保衛。

④“今年”句:曹操想得到甄氏,隻因曾丕搶先一步,隻好改口這樣說。【譯文】魏甄後既溫柔又漂亮,原先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寵愛。曹操攻陷鄴城,屠殺百姓時,下令立即傳見甄氏,侍從稟告說:“五官中郎已經把她帶走了。”曹操說:“今年打敗賊寇,正是為了他。”

(2)苟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①。

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以是獲譏于世。奉倩曰:“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裴令聞之,曰:“此乃是興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後人未昧此語②。”【注解】①中庭:庭中。

②興到:興致所到。

【譯文】苟奉情和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冬天他妻子發燒。他就親自到院子裏挨凍,再回屋裏用身體貼著妻子。妻子死了,荀奉倩過後不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譏諷。荀奉情曾經說過:“婦女的德行不值得稱道,應當以姿色為主。”中書令裴楷聽說這句話,說道:“這隻是一時興趣所至的事,不是德行高尚的人該說的話,希望後人不會被這句話弄糊塗。”

(3)賈公閭後妻郭氏酷妒①。有男兒名黎民,生載周,充自外還,乳母抱兒在中庭,兒見充喜踴,充就乳母手中嗚之②。郭遙望見,謂充愛乳母,即殺之。兒悲思啼泣,不飲它乳,遂死。郭後終無子。

【注解】①賈公閭:賈充的字。

②載周:周歲。嗚之:親之。

【譯文】賈充的後妻郭氏極端忌妒。她有一個男孩名叫黎民,出生才滿一周歲時,賈充從外面回來,奶媽正抱著小孩在院子裏玩,小孩看見賈充,高興得歡蹦亂跳,賈充走過去在奶媽的手裏親了小孩一下。郭氏遠遠望見了,認為賈充愛上了奶媽,立刻把她殺了。小孩想念奶媽,不停地啼哭,不吃別人的奶,終于餓死了。郭氏後來到底沒有再生兒子。

(4)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①。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②。秀大不平,遂不復入。蒯氏大自悔責,請救于帝。時大赦,群臣鹹見。既出,帝獨留秀,從容謂曰:“天下曠蕩,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③?”秀免冠而謝,遂為夫婦如初④。

【注解】①孫秀:字彥才,三國時吳國人,曾任夏口督,是王室的至親。吳國亡國之主孫皓想除掉他,他事先知道了,便投奔晉國。存:慰向;安撫。室家:指夫婦。

②貉子:北方人輕視、辱罵南方人的口頭語。貉子又名狸。

③曠蕩:宏大;寬大。

④免冠:脫下帽子。古人免冠是表示謝罪。

【譯文】孫秀投降了晉國,晉武帝深加安撫並寵愛他,把小姨子蒯氏嫁給他,夫妻間感情很深厚。蒯氏曾經因為忌妒,竟罵孫秀是貉子。孫秀非常不滿,就不再進內室。蒯氏深為悔恨自責,請求武帝幫助。當時正大赦天下,群臣都受到召見。召見完畢,群臣已經離開,武帝單獨把孫秀留下,和緩地對他說:“國家寬大為懷,實行大赦,蒯夫人是否可以援例得到寬恕呢?”孫秀脫帽謝罪,于是夫妻和好如初。

(5)韓壽美姿容,賈充闢以為掾①。充每聚會,賈女于青瑣中看,見壽,說之,恆懷存想,發于吟詠②。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並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壽蹻捷絕人,逾牆而入,家中莫知③。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于常④。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春,徐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牆重密,門閣急峻,何由得爾!乃托言有盜,令人修牆。使反曰:“其徐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牆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

【注解】①韓壽:字德真,官至散騎常侍、河南尹。

②青瑣:鏤刻成連環格並塗上青色的窗戶。

③蹻捷:指動作強勁迅速。

④拂拭:指梳妝打扮。說暢:歡欣舒暢。說,同悅。

【譯文】韓壽的相貌很美,賈充聘他來做屬官。賈充每次會集賓客,他女兒都從窗格子中張望,見到韓壽,就喜歡上了,心裏常常想念著,並且在詠唱中表露出來。後來她的婢女到韓壽家裏去,把這些情況一一說了出來,並說賈女艷麗奪目。韓壽聽說了,意動神搖,就托這個婢女暗中傳遞音信,到了約定的日期就到賈女那裏過夜。韓壽動作有力迅速,身手不凡,他跳牆進去,賈家沒有人知道。從此以後,賈充發覺女兒越發用心修飾打扮,心情歡暢,不同平常。後來賈充會見下屬,聞到韓壽身上有一般異香的氣味,這是外國的貢品,一旦沾到身上,幾個月香味也不會消散。賈充思量著晉武帝隻把這種香賞賜給自己和陳騫,其餘人家沒有這種香,就懷疑韓壽和女兒私通,但是圍牆重疊嚴密,門戶嚴緊高大,從哪裏能進來私通呢!于是借口有小偷,派人修理圍堵。派去的人回來稟告說:“其他地方沒有什麽兩樣,隻有東北角好像有人跨過的痕跡,可是圍牆很高,並不是人能跨過的。”賈充就把女兒身邊的婢女叫來審查訊問,婢女隨即把情況說了出來。賈充秘而不宣,把女兒嫁給了韓壽。

(6)王安豐婦,常卿安豐①。安豐曰:“婦人卿婿,于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②!”遂恆聽之。

【注解】①卿安豐:稱安豐為卿。按:稱對方為卿是平輩間表示親熱而不拘禮法的稱呼。②“親卿”句:按禮法,夫妻要相敬如賓,而王妻認為夫妻相親相愛,不用講客套。【譯文】安豐侯王戎的妻子常常稱王戎為卿。王戎說:“妻子稱丈夫為卿,在禮節上算做不敬重,以後不要再這樣稱呼了。”妻子說:“親卿愛卿,因此稱卿為卿;我不稱卿為卿,誰該稱卿為卿!”于是索性任憑她這樣稱呼。

(7)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納貨①。蔡公謂之雷尚書②。

【注解】①幸妾:受寵愛的妾。

②尚書:官名,掌管文書奏章,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譯文】丞相王導有個愛妾姓雷,頗多幹預朝政,收受賄賂。蔡謨稱她為雷尚書。仇隙第三十六

【題解】仇隙,指仇怨、嫌隙。本篇記述各種結怨的故事,點明結怨的起因、報仇的經過、結果等。其中一些條日反映出古人對仇怨所持的道德觀念,例如古人認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父仇必報,否則不孝,第3、4 則就是抽刀報父仇的事例。有一些條目記下了公報私仇的小人行徑,如第1、5 則。還有以個人好惡恩怨而欲置人于死地者,如第2、8 則。這些內容也能反映出那個亂世的人情世態。

(1)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①。後秀為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②!”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後收石崇、歐陽堅石,同日收岳③。石先迭市,亦不相知。潘後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邪?”潘曰:“可謂‘白首同所歸’。”潘《金谷集》詩雲:“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④。”乃成其讖⑤。

【注解】①綠珠:石崇的愛妾,善吹笛,根漂亮。孫秀曾派人向石崇索取綠珠,石崇不肯給。孫秀怒,矯詔逮捕石崇。潘岳:字安仁,曾任給事黃門侍郎。孫秀誣陷他和石崇追隨淮南王等作亂,夷三族。②“中心”句:引自(詩經·小雅·隰桑),這裏指心中存著這件事,哪一天能忘記。中心,心中。

③歐陽堅石:歐陽建,字堅石,是石崇的外甥。

④“投分”句:大意是,我希望尋找堅貞的知己,友情始終如一,同生共死。投分(fèn),志向相合;知交。石友,比喻象金石一樣堅貞的朋友。⑤讖(chèn):預兆;預言。

【譯文】孫秀既怨恨石崇不肯送出綠珠,又不滿潘岳從前對自已不禮貌。後來孫秀任中書令,潘岳在中書省的官府裏見到他,就招呼他說:“孫令,還記得我們過去的來往嗎?”孫秀說:“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才知道免不了禍難。後來孫秀逮捕石崇、歐陽堅石,同一天逮捕潘岳。石崇首先押赴刑場,也不了解潘岳的情況。潘岳後來也押到了,石崇對他說:“安仁,你也這樣嗎?”潘岳說;“可以說是‘白首同所歸’。”潘岳在《金谷集》中的詩寫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這竟成了他的讖語。

(2)劉玙兄弟少時為王愷所憎,嘗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坑,坑畢,垂加害矣。石崇素與玙、琨善,聞就愷宿,知當有變,便夜往詣愷,問二劉所在。愷卒迫不得諱①,答雲:“在後齋中眠。”石便徑入,自牽出,同車而去,語曰:“少年何以輕就人宿!”

【注解】①卒迫:同“猝迫”,倉猝,突然。諱:隱諱;隱瞞。

【譯文】劉玙兄弟年輕時是王愷所憎恨的人,王愷曾經請他們兄弟兩人到家裏過夜,想要不聲不響地害死他們。就叫人挖坑,坑挖好了,就要殺害了。石崇向來和劉玙、劉琨很要好,聽說兩人到王愷家過夜,知道會有意外,就連夜去拜訪王愷,問劉玙劉琨兄弟在什麽地方。王愷匆忙間沒法隱瞞,隻得回答說:“在後面房間裏睡覺。”石崇就徑直進去,親自把他們拉出,一同坐車走了,並且對他們說:“年輕人為什麽這麽輕率地到別人家過夜!”

(3)主大將軍執司馬愍王,夜遣世將載王于車而殺之,當時不盡知也①。雖憨王家亦未之皆悉,而無忌兄弟皆稚②。王胡之與無忌,長甚相昵③。胡之嘗共遊,無忌入告母,請為饌。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將。吾所以積年不告汝者,王氏門強,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聲著,蓋以避禍耳④。”無忌驚號,抽刃而出,胡之去已遠。

【注解】①司馬愍王:司馬丞,字元敬,曾任湘州剜史,封為譙王,死後謚為愍王。世將:王世將,是王敦的堂兄弟,曾任荊州刺史,追隨王敦叛亂,王敦曾任命他為乎南將軍、荊州刺史。②無忌:字公壽,是司馬丞的兒子。

③王胡之:字脩齡,是王世將的兒子。④門:家族。聲著:聲張。

【譯文】大將軍王敦捉享了愍王司馬丞,夜裏派王世將把他弄到車裏殺死了,當時人們不完全知道這件事。即使是愍王家裏的人也不是都了解內幕,而司馬丞的兒子無忌兄弟又都年幼。王胡之和無怠兩人,長大以後非常親密。有一次,王胡之和無忌在一起遊玩,無忌回家告訴母親,請她準備飯食。母親流著淚說:“主敦從前肆意殘害你父親,借王世將的手把你父親殺了。我多年來沒有告訴你們,是因為王氏家族勢力強大,你們兄弟還年幼,我不想把這件事張揚開來,原來是為了避禍啊。”無忌聽了很震驚,號哭起來,拔出刀就跑出去,可是王胡之已經走遠了。

(4)應鎮南作荊州,王脩載、譙王子無忌同室新亭與別①。坐上賓甚多,不悟二人俱到。有一客道:“譙王丞致禍,非大將軍意,正是平南所為耳。”無忌因奪直兵參軍刀,便欲斫脩載②;走投水,舸上人接取,得免③。

【注解】①應鎮南:應詹,字思遠,升任江州剌史、平南將軍,死後追贈鎮南大將軍。王脩載:應是王世將的兒子,《晉書·無忌傳》說到餞行時,丹陽丞省之在座,那麽脩載應是耆之的字。

②直兵參軍:王公府裏的矚官。

③阿(gě):大船。

【譯文】鎮南大將軍應詹出任荊州刺史時,王脩載和譙王司馬丞的兒子無忌同時到新亭給他餞別。座上賓客很多,沒想到這兩人都來了。有一位客人說:“譙王丞遇難,不是大將軍的意思,隻是平南將軍幹的罷了。”無忌于是奪了直兵參軍的刀,就要殺王脩載;脩載逃出去,被迫投河,船上的人救了他,才得以免死。

(5)王右軍素輕藍田,藍田晚節論譽轉重,右軍尤不平。藍田于會稽丁艱,停山陰治喪①。右軍代為郡,屢言出吊,連日不果②。後詣門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③。于是彼此嫌隙大構。後藍田臨揚州,右車向在郡,初得訊息,遣一參軍詣朝廷,求分會稽為越州④。使人受意失旨,大為時賢所笑。藍田密令從事數其郡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為其宜⑤。右軍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致終。

【注解】①丁艱:指王藍田死了母親。

②不果:沒有成為事實;沒有實現。

③陵辱:凌辱;侮辱。

④臨:監臨;治理。按:王述除服後,出任揚州刺史。求分會稽為越州:會槽郡矚揚州,王羲之不願在王述管轄之下,所以請求把會槽從揚州分出並升格為州。

⑤數:一一列舉。

【譯文】右軍將軍王羲之一向輕視藍田侯王述,王述的晚年得到的評價和聲譽更高更大,王羲之尤其不滿。王述在任會稽內史時遭母喪,留在山陰縣辦理喪事。王羲之接替他出任會稽內史,他屢次說要前去吊唁,可是一連多天也沒有去成。後來他親自登門通知前來吊唁,等到主人哭起來後,他又不上靈堂就走了,以此來侮辱王述。于是雙方深結仇怨。後來王述出任揚州刺史,王羲之仍然主管會稽郡,剛得到任命王述的音訊,就派一名參軍上朝廷,請求把會稽從揚州劃分出來,成立越州。使者接受任務時領會錯了意圖,結果深為當代名流所譏笑。王述也暗中派從事去一一檢察會稽郡各種不法行為,因為兩人先前有襲痕,”王述就叫王羲之自己找個合適的辦法來解決。王羲之于是告病離任,因憤慨而送了命。

(6)王東亭與孝伯語,後漸異①。孝伯謂東亭曰:“卿便不可復測?”

答曰:“王陵廷爭,陳平從默,但問克終雲何耳②。”

【注解】①”王東亭”句:王恭(字孝伯)因為中書令王國寶專擅朝政,想殺國寶,而東亭侯王殉以為時機未到,極力勸止。後來王殉又勸王國寶辭職,以緩和矛盾。這裏所謂後漸異,疑指此。②“王陵”句:漢惠帝死,呂後想封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認為不可,再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認為可以。後來陳平和周勃一起誅殺諸呂,立漢文帝,安定了劉氏天下。從默,依從,不說話。克終,結果,未了。

【譯文】東亭侯王珣和王孝伯兩人談論過,後來,王珣的意見逐漸不一樣了。王孝伯對王珣說:“您怎麽再也不可捉摸了?”王珣回答說:“王陵在朝廷上力爭,陳平順從而不說話,這都不足為據,隻看結果怎麽樣啊。”

(7)王孝伯死,縣其首于大桁①。司馬太傅命駕出至標所,孰視首②,曰:“卿何故趣欲殺我邪③?”

【注解】①“王孝伯”句:晉安帝時,太傅司馬道子專權,引王愉、司馬尚之為腹心。隆安二年(公元398 年),王孝伯以討伐王愉等為名,起兵反,兵敗被殺。縣(xuán),懸掛。大桁,即朱雀橋,橫跨于秦淮河上。

②標所:立柱子懸首示眾的地方。

③趣(cù):通“促”,急促。

【譯文】王孝伯死後,把他的頭掛在朱雀橋上示眾。太傅司馬道子坐車到示眾的地方,仔細地看著王孝伯的頭,說道:“你為什麽急著要殺我呢?”

(8)桓玄將篡,桓脩欲困玄在脩母許襲之①。庾夫人雲:“汝等近,過我餘年,我養之,不忍見行此事。”

【注解】①“桓玄”句:桓玄和桓脩是堂兄弟,桓脩年幼時常受到桓玄的欺侮,所以懷恨在心。

【譯文】桓玄將要篡奪帝位,桓脩想趁桓玄在桓脩母親那裏時襲擊他。桓脩母親庾夫人說:“你們是近親,等過了我的晚年再說吧,我養大了他,不忍心看到你做這種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