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夢溪筆談

藝文一

“郭索”與“鉤輔”
【原文】
歐陽文忠嘗愛林逋詩“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之句,文忠以謂語新而屬對親切。鉤輈,鷓鴣聲也,李群玉①詩雲:“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輈格磔聲。”郭索,蟹行貌也,揚雄《太玄》②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注解】
①李群玉:晚唐詩人。曾任校書郎。
②《太玄》:即《太玄經》,西漢末揚雄的哲學著作。

【譯文】
歐陽文忠公(修)曾特別喜歡林逋的“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兩句詩,他以為這兩句用語新穎而且對仗親和貼切。“鉤輈”是形容鷓鴣的鳴叫聲,李群玉有詩說:“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輈格磔聲。”“郭索”是形容螃蟹爬行的樣子,揚雄的《太玄經》說:“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相錯成文
【原文】
韓退之①集中《羅池神碑銘》②有“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③”,今驗④石刻,乃“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⑤”。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詞》:“吉日兮辰良⑥。”又:“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⑦。”蓋欲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耳。杜子美詩:“紅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⑧。”此亦語反而意全。韓退之《雪詩》:“舞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⑨。”亦效此體,然稍牽強,不若前人之語渾成也。

【注解】
宋代獨角旋風炮①韓退之:即韓愈(768—824),字退之,唐鄧州南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貞元八年中進士,貞元十九年任監察御史,後一度被貶,至唐穆宗時詔為國子監祭酒,轉兵部、吏部侍郎。因其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韓愈是一代文章大家,與柳宗元齊名,並稱“韓柳”。
②《羅池神碑銘》:韓愈的好友柳宗元死于廣西柳州,當地人為之立廟于羅池(位于柳州城東),《羅池神碑銘》是韓愈為柳宗元所作的碑文,原題為《柳州羅池廟碑》,語體為韻文。
③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意思是說柳宗元的魂靈春天與猿相伴同吟,秋天與鶴相隨齊飛。
④驗:查驗,文中是“核對”的意思。
⑤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句子的意思與前文出現的“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是一樣的,隻是將“秋與鶴飛”的語序倒置為“秋鶴與飛”。
⑥吉日兮辰良:正常語序應為“吉日兮良辰”。
⑦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這裏也使用了語序倒置的方法,“蕙餚蒸”就是“蒸蕙餚”,為了與下文“奠桂酒”的結構有所區別而故意將語序倒置。也有人把用這種方法作成的對仗(對聯)稱為“蹉對”、“蹉對格”。
⑧紅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上下聯均使用了語序倒置的方法,正常語序應為“鸚鵡啄餘紅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紅稻:有的版本作“香稻”。
⑨舞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上下聯使用了語序倒置的方法,應該理解為“鸞窺沼舞鏡(似舞于鏡前),馬度橋行天(如行于天上)”。正因為這一聯在“恢復”正常語序時需要加上一些成分來理解才順暢,所以沈括在下文才會說它“稍牽強,不若前人之語渾成”。舞鏡:有的版本作“入鏡”。

【譯文】
韓愈文集裏的《羅池神碑銘》中,有“春與猿吟兮秋與鶴飛”一句,現在跟石刻核對,原來應該是“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古人經常使用這種格式,如《楚辭》裏的“吉日兮辰良”,又如“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大概是想要交錯行文,以求文章氣勢矯健。杜甫詩裏有“紅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的句子,也是語序倒置而意涵完整。韓愈《雪詩》裏的“舞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也是效法這種格式,不過略微有點牽強,不如前人那些語句來得渾然天成。

旬鍛月煉
【原文】
唐人以詩主人物①,故雖小詩,莫不埏蹂②極工而後已,所謂“旬鍛月煉”者,信非虛言。小說崔護《題城南詩》,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以其意未全,語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隻今何處在”。至今所傳此兩本,唯《本事詩》作“隻今何處在”。唐人工詩,大率多如此。雖有兩“今”字,不恤也,取意涵為主耳。後人以其有兩“今”字,隻多行前篇。

【注解】
①以詩主人物:《事實類苑》卷四十所引,“詩”字後有“學”字。
②埏(shān)蹂:原指製陶器時反復和土揉泥,後引申為一般意義上的“錘煉”之意。

【譯文】
唐人以詩歌評價作者,所以作詩者雖是小詩,莫不反復錘煉以至極為工致才肯罷休,所謂“旬鍛月煉”,誠然不是虛說。有關崔護《題城南詩》的小說記載,其詩最初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以詩意未全,用語未工,改第三句為“人面隻今何處在”。至今所傳這兩種文本,隻有《本事詩》作“隻今何處在”。唐人作詩追求精工,大率多如此例。所改雖有兩個“今”字,作者也不顧忌,但取意涵的完善為主。後人以其有兩個“今”字,多隻採用前篇。

唐人富貴詩的誇張
【原文】
唐人作富貴詩,多紀①其奉養②器服③之盛,乃貧眼④所驚耳,如貫休⑤《富貴曲》雲:“刻成箏柱雁相挨⑥。”此下裏⑦鬻彈者⑧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韋楚老⑨《蚊詩》雲:“十幅紅綃⑩圍夜玉。”十幅紅綃為帳,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腳?此所謂“不曾近富兒家”。

【注解】
①紀:同“記”。
②奉養:侍奉和贍養。
③器服:器物和衣服。
④貧眼:窮困之人的眼光,文中指見識不廣的人。
⑤貫休:唐末詩僧,俗姓姜,名德隱(832—913),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擅長書畫。
⑥刻成箏柱雁相挨:意思是說箏製作得很講究,連箏柱上都刻滿了裝飾用的雁紋。
⑦下裏:鄉裏。成語有“下裏巴人”,古代指民間通俗歌曲。
⑧鬻(yù)彈者:賣唱的人。鬻:賣。
⑨韋楚老:唐詩人,生卒年不詳。
⑩綃:絲織成的薄紗。
方:見方。

【譯文】
唐代人寫富貴詩,大多記述他們用于侍奉和贍養的器物及衣服的豐盛,那隻不過是窮人看來感到驚奇的東西罷了。例如貫休的《富貴詩》裏說:“刻成箏柱雁相挨。”這樣的箏就連在鄉間賣唱的藝人都有,哪裏值得誇耀!另外韋楚老的《蚊詩》裏說:“十幅紅綃圍夜玉。”用十幅紅綃做成的帳子,還不到四五尺見方,不知道人怎麽能伸直腿?這些都是所謂“從來沒有接觸過富貴人家的人”啊!

王聖美右文說
【原文】
王聖美①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②。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③”,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

【注解】
①王聖美:即王子韶,字聖美,宋太原人,是沈括的父系親戚,與沈括交往密切。
②右文:文字學術語,根據漢字形聲字右邊的聲符來解說字義的學說稱為“右文說”。左右結構的形聲字中,表示義類的義符在左、聲符在右者稱“左文”,例如“木”類字其左邊都是“木”字旁。如果其中的右旁(聲符)在表示讀音的同時也兼表意義,就稱為“右文”。
③戔:少,細微。

【譯文】
王聖美研究文字學,推演文字的義類而提出了“右文”說。古代的字書,都是從文字的左偏旁歸類的。大凡一個字的構成,表示類別的部分在左邊,表示意義的部分在右邊。如表示樹木這一類別的字,其左邊都從“木”。所謂“右文”,如“戔”字,意義為小,所以水之小者寫作“淺”,金之小者寫作“錢”,歹之小者寫作“殘”,貝之小者寫作“賤”。諸如此類,都以右邊的“戔”為字的意義。

王聖美嘲諷達官
【原文】
王聖美為縣令時,尚未知名,謁①一達官,值②其方與客談《孟子》,殊③不顧聖美。聖美竊哂④其所論。久之,忽顧聖美曰:“嘗讀《孟子》否?”聖美對曰:“生平愛之,但都不曉其義。”主人問:“不曉何義?”聖美曰:“從頭不曉。”主人曰:“如何從頭不曉?試言之。”聖美曰:“‘孟子見梁惠王’,已不曉此語。”達官深訝⑤之,曰:“此有何奧⑥義?”聖美曰:“既雲孟子不見諸侯⑦,因何見梁惠王?”其人愕然⑧無對。

【注解】
①謁:拜見。
②值:遇到,碰上。
③殊:很,極。
④哂(shěn):笑,微笑。
⑤訝:詫異。
⑥奧:深奧,不容易理解。
⑦孟子不見諸侯:這實際上是王聖美故意曲解《孟子·滕文公下》裏的有關內容來譏誚那位大官的話。
⑧愕然:吃驚的樣子。

【譯文】
王聖美做縣令的時候,還沒有什麽名氣,去拜見一位大官,碰到大官正在跟客人談論《孟子》,一點也不顧及來訪的王聖美。王聖美暗笑他們所談論的內容。過了很長時間,那位大官突然回頭對王聖美說:“曾經讀過《孟子》嗎?”王聖美回答說:“平生就喜歡《孟子》,隻是一點兒都不懂它的意思。”作為主人的大官問道:“不懂什麽意思呀?”王聖美說:“從開頭起就不懂。”大官說:“怎麽個從開頭起就不懂呢?試著說說看。”王聖美說:“‘孟子見梁惠王’,(這第一句)就已經不懂了。”大官對他的說法感到很吃驚,說:“這一句有什麽深奧難懂的呢?”王聖美說:“既然說孟子不見諸侯,為什麽去見梁惠王呢?”那位大官大為詫異以至無言以對。

宋初古文
【原文】
往歲士人多尚對偶為文,穆修、張景①輩始為平文,當時謂之“古文”。穆、張嘗同造朝,待旦于東華門外。方論文次,適見有奔馬踐死一犬,二人各記其事,以較工拙。修曰:“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曰:“有犬死奔馬之下。”時文體新變,二人之語皆拙澀,當時已謂之工,傳之至今。

【注解】
①穆修(979—1032):字伯長,汶陽(今山東汶上)人。曾任文學參軍。提倡散文,對後來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歐陽修等都有影響。張景:字晦之,公安(今屬湖北)人。為宋初古文運動先驅者柳開門人,歷文學參軍。

【譯文】
往年士人大都崇尚對偶的駢體文,穆修、張景等人始提倡散文,當時稱之為“古文”。穆、張曾一同參加朝會,在東華門外等待天亮。正討論古文章法,恰好看到有一匹奔馬踏死了一條犬,二人于是相約各描述其事,以比較各自的工拙。穆修說:“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說:“有犬死奔馬之下。”其時文體剛開始發生變化,二人之語都樸拙硬澀,而當時已認為精工,故流傳至今。

王安石集句詩
【原文】
古人詩有“風定花猶落①”之句,以謂無人能對。王荊公②以對“鳥鳴山更幽”。“鳥鳴山更幽”本宋③王籍④詩,元對⑤“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上下句隻是一意;“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則上句乃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荊公始為集句⑥詩,多者至百韻,皆集合前人之句,意涵對偶,往往親切⑦,過于本詩。後人稍稍有效而為者。

【注解】
①風定花猶落:詩句出自六朝時謝貞《春日閒居》,是該詩僅存的殘句。謝貞,字元正,自幼聰穎,《春日閒居》是他八歲時所作的詩。
②王荊公:王安石。
③宋:南北朝時宋、齊、梁、陳之宋。
④王籍:齊梁時人,字之海,以博學多才出名。
⑤元對:即原對,原來的對句。
⑥集句:集古人句而成詩。
⑦親切:文中指集句而成的詩內容貼切自然。


【譯文】
古人詩有“風定花猶落”之句,以為無人能對出下聯。王荊公(安石)以“鳥鳴山更幽”為對。“鳥鳴山更幽”本為劉宋王籍的詩句,原詩是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為對的,上下句隻是一個意思;荊公以“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為對,則上句是靜中有動,下句是動中有靜。荊公先前為集句詩,多的時候達上百首,都集合前人的詩句而成,意涵和對偶,往往比原詩更為融洽與貼切。後人漸漸有仿效而作這種集句詩的。

女詩人佳句
【原文】
毗陵郡①士人家有一女,姓李氏,方年十六歲,頗能詩,甚有佳句,吳人多得之。有《拾得破錢詩》雲:“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又有《彈琴詩》雲:“昔年剛笑卓文君,豈信絲桐解誤身。今日未彈心已亂,此心元自不由人。”雖有情致,乃非女子所宜。

【注解】
①毗陵郡:指今江蘇常州。

【譯文】
毗陵郡某士人家有個女兒,姓李,年齡剛十六歲,頗能寫詩,很有些佳句,吳人往往能得到。她有《拾得破錢詩》說:“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又有《彈琴詩》說:“昔年剛笑卓文君,豈信絲桐解誤身。今日未彈心已亂,此心元(原)自不由人。”這類詩雖有情致,卻不是女子適宜作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