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禮記

古之教者

古之教者(1)
——用製度確保教育的是實施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2),黨有庠(3)。術有序(4),過有學(5)。比年入學(6),中年考校(7)。一年視離經辨志(8),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9)。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10)。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11),而遠者懷之(12),此大學之道也。記曰(13):“蛾子時術之(14)。”其此之謂乎!


【注解】


①本節選自《學禮》。②家:這裏指“閭”,二十五戶人共住一巷稱為閭。塾:閭中的學校。(3)黨:五百戶為黨。庠(xiang):設在遂中的學校。④術(sui):同“遂”,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遂。序:設在遂中的學校。(5)國:京城。學:大學。(6)比年:沒年。(7)中年:沒隔一年。(8)離經:給經書斷句。(9)小成:小有成就。(10)大成:大有成就。(11)說:同
“悅”。(12)懷:向往。(13)記:記言記得事的書。(14)蛾(yi)子:小螞蟻。術:學習。


【譯文】


古時教學,閭中有塾,黨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學。每年有新生入學,隔一年有一次考試。入學第一年考查斷句的能力,辨別志向所趨;第三年考查是否專心于學業,是否樂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愛師長;第七年考查對學問的見解,和對朋友的選擇。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識暢達,觸類旁通,能遇事不惑,不違背師訓,這就叫做“大成”。像這樣,就能夠教化民眾,改變風俗,使近處的人心悅誠服,使原處的人都來歸附,這就是大學教育的道理。古書上說:“小螞蟻經常學習街土堆成堆。”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讀解】


學習的確需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這是一個時間過程,由此設立一整套的製度和措施,比如課程設定,教學方法,考試製度等等,是完全必要的。我們看到,這些東西在先秦時代已發展的比較完整了,也可算作是咱們這個文明古國值得炫耀的成就吧。


  但是我們發現,儒家講教育,處處不忘一個“用”字。很難籠統地說“用”是好還是不好,因為“用”(實用)有不同的層面。比如科技就很註重實用,但咱們的古代教育似乎從未把這方面的內容納入教育、教學體系之中。器物層面的東西,總是為古人所蔑視的。直截了當地說,儒家教育所看重的“用”,是統治國家和民眾能夠的統治術。在他們看來,與統治術無關的東西,都算不得知識和學問,都沒有學習和傳授的必要。


這樣來看,儒家的教育思想就該大大折扣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可以構想,如果照這套思路做下去,全國的學校都該辦成政治學校了,學校的目標全變成了培養政府官員和政治家。一個國家滿是政府官員和政治家,是一樁匪夷所思的事,大概也是有點可怕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