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導遊詞 景點導遊詞大全

順德清暉園導遊詞(東門入)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來到順德著名的古典園林清暉園遊覽。我叫×××,是這裏的景點導遊,我先預祝各位今天有一個愉快美好的旅程。

順德“清暉園”與番禺“餘蔭山房”、東莞“可園”和佛山“梁園”合稱為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暉園更被列入中國十大名園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遊景點。步入清暉園,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裏就象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蓬萊仙土。

各位遊客,大家見到的左手邊的一排仿古式民間建築,就是清暉園史館,裏面陳設有許多圖片和文字說明,講述了清暉園的百年發展歷史。現在,大家可以先跟我進去了解一下清暉園的名園春秋。

清暉園,是明代萬歷狀元、禮部尚書、大學士順德杏壇人黃士俊在太艮(即現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築的黃家祠、天章閣的舊址,到清朝乾隆年間,黃家衰落,由順德進士曾出任山西靈石知縣的龍應時購得,析產後其子龍廷槐、龍廷梓改建為庄園居住。龍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聰穎好學,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進士,他初授翰林院編修,不久授監察御史之職,後入值上書房,官至太常卿。到嘉慶五年(1800年)龍應時病逝,廷槐獲準回鄉守孝三年,後見皇親和坤弄權,無心復出,但在鄉中威望頗高。到嘉慶十年(1805年)龍廷槐將父親生前購得產業的中部拓建成庄園,侍奉母親居住。一年後,龍廷槐請同榜進士、江蘇武進的書法家李兆洛題寫“清暉”的園名,意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示築園奉母是為了報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這也是清暉園名的由來。從應時、廷槐、元任、景燦到渚惠,清暉園經歷了五代人,屢經修繕,特別是龍渚惠,他曾帶領設計師和工匠到蘇州一帶參觀著名庭院,回來後對原建築物作了一番大規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嶺南園林風貌。

獲得左右兩部分庭院的龍廷梓,將它們建成以居室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稱為“龍太常花園”和“楚薌園”。後來龍太常花園的園主衰落,賣給一位商人經營蠶種生意,掛上“廣大”的招牌,故又稱為“廣大園”。到五十年代後,由省、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幾經修葺興建,將清暉園、楚薌園、廣大園及龍家住宅等一起收入園址,基本恢復當年黃士俊花園的範圍。近年來,順德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為了進一步開發我市的旅遊資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古老的清暉園遊覽面積從原來的7000多平方米擴大到2.2萬平方米。新擴建的庭院,充分吸收了嶺南園林建築的精粹,更借鏡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使之成為園中有園,景內有景,步移景換,充分體現我國園林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

(走出解說大廳)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暉園的歷史,現在,我們就開始遊覽龍家花園。剛才我們走過的白石園門,增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上面“清暉園”三字是臨摹清代進士、江蘇武進書法家李兆洛的筆跡。站在大門口,我們往裏面看去,穿過這一個寬廣的庭院,正對著的是一個“八角壁裂池”,整個水池是以石頭砌成,沒有用水泥、石灰邊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條陶瓷燒成的紅鯉魚,圍成一圈向中央的寶珠噴水,十分壯觀。

再看右手邊的平台上,建有一座“大會議室”,這座建築物建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南巡視察時,途經順德,曾在此會見當時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人。

步入庭院之中,滿眼都是蔥蔥鬱鬱的樹木,其中有不少還是我們順德重點保護的古樹名木呢。就如近大門處的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樹,它的學名叫銀杏,有“活化石”之稱。據考證在地球第四紀冰川之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均有此樹生長,但冰川期後,唯獨中國的大山大嶺中才能儲存下來,目前這種樹,樹齡最大的是山東呂縣定林寺的一棵銀杏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這種樹一般要大面積種植,並雌雄間種才能結果,但清暉園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樹齡的老樹,卻能在二十多年內,持續單株結果(每年9至10月間掛果)是一棵“雙性樹”,可謂奇特。

移步換景,穿過這一個拱形小門,園裏的景致又是另一種風格。面前的惜陰書屋和真硯齋是一組相聯的園林小築,此組庭院式書齋為昔日園主供族中子弟讀書及接待到訪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園主龍家歷代不乏學業有成之人,“惜陰書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陰、發奮攻讀之意。“綠雲深處”匾額為乾隆帝十一子、書法家成親王所書,形象描繪出四周綠樹掩映之清幽景致。“真硯齋”的匾額是原來由清代湖南書法家何紹基所題,因日久而損毀,現掛的是廣東書法家秦鄂生重寫的。

在惜陰書屋左面較高的小坡處,建有“花 ”四角亭,花 亭原來叫鳳台,後來被大風刮倒,龍渚惠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建改此名。亭內上方還掛著當年由李文田所書的“鳳台”二字牌匾。亭旁是一座惟妙惟肖的“獅山”,有一大二小的三隻獅子蹲伏棕竹叢中,相互偎依,呼之欲出。這座石山與東莞可園的“獅子上樓台”並稱為嶺南園林掇山傑作。在獅山的周圍遍植各種嶺南奇花異木,有一株是玉棠春,又名木蘭,是龍元任之侄耀衢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赴開封應順天鄉試,落第後取道北京遊頤和園,經花匠介紹,到蘇州購得兩棵,但隻存活了一棵。玉棠春下面長著一棵約百年的白茶花,主幹雖死,每逢冬春之間仍保持枝葉茂盛。獅山後面還有一株160多年龍眼樹,1962年給強台風吹斷,隻剩下一米多的樹于,經過園藝師的精心處理,使它重新發芽,現在每年都開花結果,被人們譽為“枯木逢春”。還有,一般的龍眼品種是一枝帶十葉,而清暉園的龍眼是一枝帶十二葉,比其它的龍眼樹更珍稀,因此果子也更肉厚味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