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論文寫作

畢業論文寫作基本步驟

畢業論文寫作基本步驟

第一步,確定論文的選題

從廣義上說,選任何本專業範圍內的題目都能夠寫出東西來,隻要你有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這後面的“五新”大大限製了論文的選題。這是由于作者多數是第一次寫這麽長的學術論文,缺乏經驗,也缺乏深厚的知識積累,難以把握;同時,二三萬字這個條件也對選題有很大的製約,如果題目過大,無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範圍內展開。所以,選題是否得當,對于論文的成功,影響很大,甚至有人說,一個好的選題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據許多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第二步,圍繞已經確定的論文選題,回顧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或者叫“文獻檢索”

這一步的工作是較為艱苦的,需要有思想準備。在我國,多數中文學術資料目前沒有上網,需要手工查找,因而這個步驟中查找中文資料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資料,特別是英文資料由于網路傳播的方便條件,相對好查詢。但是不少資料即使找到了目錄,真正能夠閱讀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一步,你的論文內容很可能重復了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啓發思路、產生觀點火花的過程,不走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一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關于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

選題是指準備寫的論文的大體方向和範圍,真要動手寫作,就會遇到兩類具體的問題。第一類屬于觀點方面的:我的具體觀點是什麽?你可以構想出一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僅僅是一種假設,通過許多證據、材料,通過嚴密的論證和適當的論證架構結構,證明你的假設是成立的,這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第二類屬于實用方面的:我要具體論證什麽問題?你可以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是不是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相關到什麽程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調查和分析。

不論哪一種情況,這涉及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一定要明確,並且貫穿論文的始終。由于論文字數相對長,常見的問題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寫著寫著,無形中脫離了自己原來確定的假設或具體問題,說了許多無關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的內容。

第四步,決定採用哪些研究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歸為兩大範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後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人們為探究社會事實或社會現象,而採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對結果的判斷標準。但是各種研究方法在現在的論文寫作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呈現相容和內在的連線。一般地說,根據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以一種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為大眾媒體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時的狀況,這種研究取向就決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為主,但同時也需要一些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經濟學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論文中,作者直接為論文進行的定量分析,規模一般較小,適應的範圍也是有限的,較多地採用別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調查結果。這是由于論文的規模較孝給予作者的研究經費有限、作者個人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邏輯分析為主的論文,適當採用一些定量分析的資料,有時會給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據實際需要,而不要為了顯示研究方法的多樣而有意去做。例如一個很巨觀的話題本來適于思辨研究,硬要加進一項微觀的量化調查結果證明什麽,反而會弄巧成拙。這是現在寫好論文要把握的一個具體問題。

第五步,設計論文的架構結構

一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有這一步,但對論文來說,更為必要,其要求也更細一些。一般情況下,一篇論文要有緒章、入題的第一章、主體章節,以及結束語。章節的設定在寫前要有個大體的布局邏輯,使之結構合理;章和章之間有一種邏輯聯系,防止盲目寫下去,淹沒主題,不知所雲。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會根據收集材料的情況、調查訪問中遇到的新情況,經常變動。但是就像建築師在蓋房子前必須有圖紙一樣,到了寫論文這個層次上,大體的文章架構不能僅僅存于腦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對細致一些,具體到“節”更好(但“節”的層次開始時不要固定化),便于寫作時心中有數。

到了設計論文架構這一步,因為有了文字化的章節設計,除了請導師指導外,這是在正式動筆寫前較廣泛地征求其他專家意見的一個好機會。架構還不是厚厚的論文,看時花費的時間不多,又可以大體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這時修改論文結構比寫完後修改要輕松、容易得多,時間也較為寬餘,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六步,對已經取得的文獻資料、調查材料和各種論據進行分析、歸類,分別充實到各章節中,再進行解釋、論證

這實際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樣描述,意在讓作者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不是天生就可以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的,需要通過作者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極其自然、有力地為自己所論的題目服務。

在這一步,需要溫習一下學過的邏輯學或社會調查統計的知識,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資料組織方式,緊緊圍繞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動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通過正論(這是主要的)、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手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論,完成論文。

論證中肯定會出現種種材料使用或缺乏的問題、邏輯推理的問題、論據與論題不相配的問題等等,需要停下來再找材料和訪問專家,充實或削減原來論文架構中的內容,必要時對架構結構進行局部調整。這種情形是正常的、經常發生的。在時間的安排上,對此要作出計畫。如果時間安排不當,有時論文功虧一簣的原因就在于寫作時間安排過緊,來不及調整論文結構,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時重新估量選題,修正論證對象的範圍

這是與第六步同時出現的另一種情形,即通過較為廣泛地征求意見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來的選題對自己不適當,或難以完成,那麽就要及時調整整個論文寫作的計畫,改變選題。這種情形也是正常的,關鍵在于不要長時期猶豫不決,必須較快地作出決定,以便有時間重起爐灶。由于前面已經對本專業的學術研究有過較多的思考和文獻檢索,即使改變選題,重新做起,花費的時間不會很多,對此過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選題不當、難以完成的另一種情況不在于選題本身,而在于選題論證的範圍過大。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把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就是了。這裏最大的障礙在于作者舍不得“割愛”,花費了許多功夫準備論文,一旦許多材料用不上,難以割舍。這種情況當然會涉及到重新設計論文架構結構的問題。不過,將較大的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總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論文寫作中,論證對象範圍過小的情況很少見,因為二三萬字的論文,本來大多適宜開口較小的選題。

第八步,對論文從技術上進行規範化的檢查和調整

章節設計的技術問題(含目錄)、文中的引證標示、注解及編號、文後的參考文獻編排,以及不屬于論文本身的內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關鍵字等等,都要按照規範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整。這些雖然屬于技術性問題,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度。特別是引證,凡是使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都必須註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將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明的材料來源也要十厘清楚,論著名稱、作者或編者、出版社或發表的刊物名稱、出版或發表時間等等,一應具全。有時,一篇較有水準的論文,答辯時提出批評的主要問題是引證的不規範,由于這個原因使論文的評價低一檔,這很不值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