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諫太宗十思疏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遠者[2],必浚其泉源[3];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6],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9]。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yú[同“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10],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11]。竭誠則吳越[12]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13]。雖董之以嚴刑[14],振之以威怒[15],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豈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1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1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18];樂盤遊[19],則思三驅以為度[20];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21];慮壅(yōng)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22];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23]。簡能而任之[24],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26]

注解

[0]長(zhǎng):生長,長成。 [1]固:使……穩固。 [2]遠: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流得遠。 [3]浚(jùn):疏通,深挖。 [4]當: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據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間。語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重大。 [9]克:能夠。蓋: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但,則。 [10]蓋: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別人。物:這裏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吳越:吳國和越國,春秋時兩個敵對的諸侯國。  [13]行路:路人,陌生人。 [14]董:督責,監督。 [15]振:通“震”,威嚇。 [16]作:建造,興建。指大興土木,建設宮殿苑囿一類事情。 [17]謙沖:謙虛。沖:虛。自牧:自我約束。牧:養。這裏引用了《易經》“卑以自牧”的意思。 [18]下:居于……之下。 [19]盤遊:娛樂遊逸,指從事打獵。 [20]三驅:出自《易經》“王以三驅”,有兩說:一說狩獵時讓開一面,三面驅趕,以示好生之德;一說一年以三次田獵為度。 [21]敬:慎。 [22]黜:排斥。 [23]擴大九德的修養。宏:使……光大。茲:此。九德,即指九種美好品德,出自《尚書·臯陶謨》:“寬而傈(庄嚴),柔而立(能立事),願(良善)而恭,亂(有智力的才能)而敬,擾(和順)而毅,直(正直)而溫,簡(簡易、寬大)而廉,剛而塞(充實),彊而義。” [24]簡:同“揀”,選拔。 [25]信者:誠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27】勞神苦思:勞 苦,使動用法,使……勞累,使……辛苦。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樹根不穩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厚實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您這)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要職權,據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將會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休止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是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啊。 (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沒有不處在深切的憂慮之中而治道顯著,功德圓滿之後德行就開始衰微了,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因為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成功之後,就放縱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就會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合,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毫不相幹的陌生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監督人民,用威風怒氣來威嚇他們,(人們)最終隻是苟且免于刑罰但是並不會懷念(皇上的)仁慈,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裏卻不服氣。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民眾(的力量);人民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這是應當深切戒慎的。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這是可以忽視的嗎?如果看見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將要興建什麽,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寧;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險,就要不忘謙虛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害怕會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容納千百條河流;喜愛狩獵,就想到用三面捕殺,留一面給它們逃生(不要趕盡殺絕),以此為限度;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畏懼說壞話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來斥退奸惡小人;施加恩澤,就要考慮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錯誤地獎賞;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憤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地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擴大九德的修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麽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們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盡到他們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傳播他們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一起任用,君王大臣之間沒有什麽事情(煩心),可以盡享遊玩的快樂,可以頤養像松、喬兩位神仙的長壽。(皇上)垂衣拱手(不親自處理政務),不必多說,老百姓就可以被感化,為什麽要自己勞神費思,代臣下管理職事,使自己的耳目勞損,使無為而治的方針毀壞呢?

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無”通“毋”,不要。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嚇。

二、古今異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縱情:古義,放縱情感,即“驕傲”;今義,盡情。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虛心:古義,使心虛;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以為,古義:以(之)為;把(它)當作。/今義:認為。

三、詞類活用

① 名詞用作狀語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 心:在內心。 ② 名詞作動詞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 君:做君主,統治。 ③ 形容詞用作名詞 人君當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權。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懼讒邪 邪:邪惡的小人。 擇善而從之 善:好的意見。 則思正身以黜惡 惡:奸惡的小人。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能:有才能的人。 善:好的意見。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環境。 危:危險的可能。 ④ 形容詞用作動詞 智者盡其謀 盡:用盡。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遠:遠長。 塞源而欲流長者 長:遠長。 能克終者蓋寡 終:堅持到底。 ⑤ 形容詞使動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寧。 正身以黜惡 正:使……端正。 ⑥動詞用作名詞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 可欲:指看見想要的東西  ⑦形容詞意動用法 樂盤遊,則三思以為度 樂:以……為樂,喜歡。 憂懈怠,則慎思而敬終 憂:以……為憂,擔心。

四、重要虛詞

之:①臣聞求木之長者 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結構助詞,的。 ③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代詞,指代天下。 以:①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 ②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 ③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來,表目的的連詞 ④則思無以怒而濫刑。介詞,因為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連詞,表轉折。 ②則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遞進。 ③垂拱而治:連詞,表修飾。 ④子產而死,誰氣嗣之:連詞,表假設。 五、重點實詞 蓋:①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大概。 ②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連詞,承接上文,表示推斷原因,因為。 雖: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雖然。 ②雖董之以嚴刑:即使。 誠:①必竭誠以待下:誠心。 ②誠能見可欲:如果。 下:①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臣下的意見。 ②臣雖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地位低下的人。 當:①盛夏之時,當風而立:對著,面對。 ②人君當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當dàng車:當作。 安:①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鴻之志哉:怎麽。 ③項王曰:“沛公安在?”:哪裏。 ④衣食所安,弗敢專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環境。 ⑥則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寧。 信:①信者效其忠:誠實。 ②願陛下親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額度。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請求。 ④不求聞達與諸侯:追求。 ⑤府史聞此變,因求假暫歸:請求。 治: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治。 ③不效則治臣之罪:懲治。 哉:①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哉。表反問語氣,呢 ②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表反問語氣,嗎 ③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反問語氣,呢 所:①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所”加動詞的固定結構 ②山巒為晴雪所洗。表被動 克:①能克終者蓋寡:能夠。 ②然操雖能克紹:戰勝。 ③公乃與克日會戰:約定。 ④克己復禮為仁:約束。 終:①終苟免而不懷仁:最終。 ②能克終者蓋寡:堅持到底。 六、句法 1、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介賓短語後置 2、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 省略句 3、 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豈……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譯為“難道……嗎? 4、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判斷句

七、成語

居安思危 載舟覆舟 擇善而從 善始善終 垂拱而治 戒奢以儉

作品賞析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點,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盛。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綴成文,文理清晰,結構縝密。並運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第一段

以"固本思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開啟話題。"臣聞"的口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事理,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這樣就加重了強調意味。反問的一句,差不多帶有"挑釁"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處。接著,進一步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一樣荒誕。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與"水"的比喻。

第二段

總結歷史經驗,並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終者蓋寡。"開頭幾句,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國之安",就必須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來,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為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殷憂,則竭誠待人;得志,則縱情傲物。而"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裏借鏡古人的論述,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振聾發聵,令人警覺。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內容是正己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重。"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兩條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這兩條是戒驕躁,勸皇帝要恪守職分,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是勸皇帝不要放任縱欲;"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是勸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是說"兼聽則明";"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是說"偏聽則暗";"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是說賞罰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頗。"十思"就是十條勸戒,語語坦誠,字字驚心。文章最後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即"用人""納諫"策略,實際上成為初唐的治國方略,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寫作特點

1.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寫。這篇奏疏雖然也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2.正反論述,務盡其旨 全文以論述為主,對同一個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這樣,說理更加透徹。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再從反面闡述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于"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復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應)與理性自製的對舉,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3.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文章以淺顯的比喻襯出中心論題,比喻作為一種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動、直觀的效果;全文的論述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