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言文 國中文言文

三峽

原文
自(1)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重岩疊嶂(3),隱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見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絕。或王命急宣(9),有時朝發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御風(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14),回清倒影(15)。絕巘(yǎn)(16)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17),清榮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21),空谷傳響,哀轉久絕(22)。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解: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遊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隻有四百多裏。 (2)略無:完全沒有。闕:通“缺”,中斷 。 (3) 嶂(zhàng):高峻險拔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時。王命:皇帝的聖旨。宣:宣布,傳達。 (10)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12)雖:即使。 奔:賓士的馬。御:駕著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註刊誤》)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高。巘:山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刷。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19) 良:實在,的確。 (20) 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不斷。屬(zhǔ):動詞。連線。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22)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絕:消失。 (23)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24) 沾:打濕。 (25) 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確數 (26) 裳(cháng):衣裳。

《三峽》翻譯

在七百裏長的三峽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中間沒有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隻都被阻隔了。 如果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賓士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瀑布沖蕩在岩石山澗中,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時候,樹林山澗一片清涼寂靜,經常有猿猴在高處長嘯,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劃分朗讀節奏: 名字:“三峽” 自 / 三 峽 七 百 裏 中 , 兩 岸 / 連 山 , 略 無 /闕(quē) 處 。 重(chóng) 岩 / 疊 嶂(zhàng) , 隱 天 / 蔽 日 。 自 / 非 亭 午 夜 分 , 不 見 曦(xī )月 。 至 于夏 / 水 襄(xiāng) 陵 , 沿/ 溯(sù) 阻 絕 。 或 / 王 命 急 宣 , 有 時 / 朝(zhāo )發 白 帝 , 暮 到 / 江 陵 , 其間(jiān )/ 千 二 百 裏 , 雖 / 乘 奔(bēn )御 風 , 不 以 / 疾 也 。 春 冬 之 時 , 則 / 素 湍(tuān) / 綠 潭 , 回 清 / 倒 影 。 絕巘(yǎn) / 多 生 怪柏(bǎi) , 懸 泉 / 瀑 布 , 飛 漱(shù) / 其 間 。 清 / 榮 / 峻 / 茂 , 良 多 趣 味 。 每 至 / 晴 初 霜 旦 , 林 寒 / 澗 肅 , 常 有 / 高 猿 長 嘯 ,屬(zhǔ )引 /凄 異 , 空 谷 / 傳 響 , 哀 轉 / 久 絕 。 故 / 漁 者 歌 曰 :“ 巴 東 三 峽 巫 峽 長(cháng), 猿 鳴 三 聲 淚 沾 裳 (cháng) 。”

古今異義詞: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詞) 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古義:一個動詞“到”和一個介詞“于”【 連詞】承上啓下(到了) 今義:常連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雖乘奔御風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4.淚沾裳 (裳 古義:古人的下衣 今義:衣服) 5.不以疾也 (疾 古義:快 今義:疾病) 6.良多趣味 (良 古義:真,實在 今義:好) 7.屬引凄異(屬 古義:連續 今義:屬于) 8.猿鳴三聲淚沾裳(三聲 古義:幾聲,不是確數 今義:三聲)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裏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寫作‘山’字旁在一個奉‘獻’的‘獻’)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消失)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世隔絕) 群響畢絕:停止 以為妙絕:極點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榮峻茂(水清) ④屬: 屬引凄異 (屬(zhǔ):動詞。連線)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囑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實在,的確)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善良) 疾: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病)

通假字:

① 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這裏指中斷) ② 哀轉久絕(“轉”通“囀”,婉轉)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賓士的快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降霜、下霜) 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裏) ⑤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⑥林寒澗肅(寒,清涼;肅,寂靜。寒、肅,在句中充當謂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特殊句式:

1.兩岸連山:省略句,省略定語“三峽”。 2.重岩疊嶂:省略句,省略主語“兩岸”。

重點語句翻譯:

1、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即使騎著快馬,駕著風,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茂,實在是趣味無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兩岸的山丘,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隻都被阻擱了。 4、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空蕩的山谷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譯:層層疊疊的山峰像屏障一樣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 7、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完全沒有空缺的地方。

《三峽》賞析

本文是《水經註》中《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註之”的一條註。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總寫三峽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自三峽七百裏中”,交代峽之長,接著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于“連”。“略無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一步寫“連”。下面接著寫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遮蔽住太陽匿于天空,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重”和“疊”,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以上特點。隻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隻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于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了。這裏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一特例,以進一步證明水速。隻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時,才會有航船。這一方面照應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溯阻絕”的,同時借此可寫出船行之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裏”,則時速約為百裏,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為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承上段而來。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寫水設定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裏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註,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一種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裏先寫俯視江中所見。“湍”是動態,“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準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裏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聳入雲,故為“絕”。山上的柏樹,托足于岩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大,自然枝幹扭曲,何況年代久遠,當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作者寫此,還隻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最後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本節所寫與上節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為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對三峽“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空谷傳響”,直言在山中。“久絕”,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本文雖屬節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于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的風貌。首先,作者採取先大而小,先總後分的辦法,按季節分層次,寫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如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表現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著首段關于山峽總的特點來寫。最後,作者運筆富于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隻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裏,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裏。

《三峽》詞類小結

略無:完全沒有。略,這裏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闕: 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漲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這裏是丘陵的意思。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時。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市奉節縣。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奔:賓士的快馬。 御風:駕風。 以:也不如,可作“認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頂。 飛漱:飛流沖蕩。漱,沖蕩。 懸泉:從山頂飛流而下的泉水。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良:實在,的確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zhǔ):動詞,連線。 引:延長。 凄異:凄涼怪異。 哀轉(zhuàn)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能消失。轉,同“囀”,婉轉。 巴東:漢郡名,在現在重慶雲陽、奉節一帶。 沾:打濕。 *註意區分 綠:綠色。 藍:深青色。 蒼:青色(深藍或暗綠色)。 碧:青綠色。 青:藍色。 三峽 酈道元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  夏天:從江水奔騰的速度描寫水流湍急 春 冬:從兩岸的景色與江水交相輝映,交織出一幅美景

《三峽》總小結

一、原文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二、譯文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釋:從七百裏長的三峽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樣,遮住了藍天和太陽。除非正午,看不到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 一層 三峽的山(長、多、陡、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釋: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了兩岸的小山包,上下航行的船隻都被阻隔斷了。 有時皇上的命令要緊急傳達,白天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著賓士的快馬,駕著快風飛翔,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 二層 三峽的水(凶險、迅疾)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釋:春冬時節,白色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泉水和瀑布,從上面飛瀉下來,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樂趣無窮。  三層 三峽的春冬美景(清幽)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山間一片清寂,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大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層 三峽的秋景(悲寂、凄涼)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釋: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一片清寂,經常有處在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叫聲接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所以漁歌裏面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主題思想 1.主旨: 《三峽》是酈道元《水經註·江水》中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盡管隻有155個字,卻寫出了三峽七百裏的萬千氣象。文章生動地描寫了江水流經三峽時的壯觀場面,描繪了兩岸的景物;山石樹木,飛泉哀猿,情景歷歷如繪,使人讀後,宛如身歷其境。 本篇用彩筆描繪了三峽的地貌,再寫三峽不同季節的壯麗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後以憂傷的漁歌做結,表現了“山水雖佳,可世上猶有勞貧”的思想感情。文篇雖小,但展示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奇麗、無限壯觀的景象。 2.詳細解釋: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裏“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裏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位;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位,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漁人漂泊不定的悲傷,襯托了秋的凄涼。體現了作品的人文關懷。 四、寫作特色 1.抓住景物的特征寫景 2.語言生動簡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