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口語交際課題結題報告

XX年3月,在區教育局教研室的具體指導下,我校承擔了區級課題《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始終把課題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課題研究的著眼點,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有效地推進了學校新課程改革,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將我校課題組研究的情況作出如下匯報:

一、課題的提出

1、時代發展的需要。

人類已經走進嶄新的21世紀,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實施,我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靈活開放、自由競爭的態勢。人們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與勞動技術,交流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擇業、事業競爭、開展多樣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渠道與機會,社會交際活動空前廣泛、活躍和頻繁起來。因此口頭語言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更經常地擔負起了每個人社會交際的效率甚至成敗的重任,顯得更為重要。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成為了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人才基礎語文貭素的國小語文教學,理應註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XX年9月,“口語交際”以全新的面貌出現,正是順應了這種時代發展的潮流,體現了深刻的思想內涵,意味著觀念的更新,同時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開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探討口語交際教學的規律,總結教師在口語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對于突破課堂教學經驗層次和傳統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促進我校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貭素教育的要求

貭素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換句話說,貭素教育就是要創造一種適合所有學生的教育。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具體化地表達,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讓學生的聽說能力在交際實踐中協同發展。

3、課程改革的呼喚

當前,在《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導下,圍繞《基礎教育課程綱要》的要求,廣大教師正在大力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關註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課程改革強調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克服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傾向;強調學習內容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要求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對問題允許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充分的空間……新課程力圖從根本上扭轉人們對教學的片面看法,倡導探究性、合作性、開放性的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應該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現實任務。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研究有兩大目標:一是科研目標;二是育人目標。它是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套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口語交際課教學模式,實現對口語交際課的深層次、規律性的探索。在理論層面上,力求以時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對口語交際教學在模式使用過程中的事實、行動和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探索規律;在實踐層面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樂于表達,敢于交流,善于思考,切實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學生整體貭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使他們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團隊精神的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師資,從而提高學校的科研水準和辦學水準。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課標的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另外,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他認為個人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獲得相關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它在哲學上堅持馬克思的實踐論,在心理學上主張情知對稱論,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樂學論,在培養目標上追求全面發展論。同時,創設情境屬于情境教學的一部分,保加利亞情境教學的倡導者洛扎諾夫認為,學生與情境之間發生種種信息交流,能極大的開發人的潛力。

2、集體動力和動機理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