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培養美術系學生科學精神的開題報告

一、 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一)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民族預科班教育教學

少數民族地區各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從少數民族學生中招生的少數民族學生班。它們基本分為三類:純民族語言授課班、用漢語授課的民族班和民族預科班。這些辦學形式承擔著為在地區培養各類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兩種形式是,從入學到畢業整班移動,專業設定以文科類和地方特色的專業為主。學製一般為四年,管理和教學相對獨立,教學和畢業有相對獨立的標準。預科班是經過預科期間的學習,然後轉入普通大學部學習,除了預科期間學習和管理相對獨立外,其它與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專業都對預科開放。預科形式對培養高質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獨特的優勢(見後面的敘述),也是民族教育典型的辦學形式,其教育教學方式有普遍性,對預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是具有普遍意義。

民族預科班由從全區(少量外省)蒙授學生中錄取的學生組成。預科學生由于文、理科基礎較差,以及各種客觀條件的限製,不能直接進入大學部,必須通過預科階段的學習,達到應有的入學標準才能進入大學部學習(漢生班)。民族預科教育的政策性非常強,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在新時期,如何提高全面民族生的貭素,是民族預科教育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不斷總結辦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要重視基礎課程的改革,建立符合預科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背景是內蒙古工業大學民族預科班的教育教學沿革。

(二)民族預科教育對培養民族人才的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高等教育的興旺與否,關系到我國國土面積二分之一以上的少數民族地區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問題,是關系到實現祖國統一各民族大團結的百年大計。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有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區耕地面積八千多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5.2%;有二億四千多萬畝的森林,十三億畝的草原。牲畜頭數居全國第一位。地下資源豐富,稀土儲量相當于世界其他各國總儲量的一倍,佔全國總產量的99%;煤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發展能源工業和稀土工業以及民族工業的潛力很大。

民族預科班學生畢業後,經過幾年的社會實踐,大多走向地方領導崗位或成為地區經濟建設骨幹力量,他們也是保持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在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民族教育和工作的指導方針。陳至立同志在此次會議上總結了我國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基本經驗,提出了新時期民族教育工作的方針和任務。在談到深化改革和加快民族教育政策措施時提出:“加快民族教育的發展,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奠基性工程,對于確保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增強民族地區綜合競爭能力,有效抵御國內外民族分裂勢力的滲透和破壞,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加快民族和西部地區的發展,人才、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確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認識民族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把民族教育置于新世紀我國教育優先發展的重點位置,採取切實措施,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