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勵志文章

百度副總裁徐勇:把創業的沖動變為現實

百度副總裁徐勇:把創業的沖動變為現實

開啟網際網路,人們可以看到一個醒目的標志“百度”,百度的搜尋引擎成為人們快速便捷的工具,隻要點擊一下關鍵性辭彙,人們想知道的事情的內容就奔涌而出。因此,百度的點擊量每日達3000萬次以上,網頁流覽量已居全球第17位,中文搜尋量也超過國內5家主要網站的總和,而且搜尋又不花錢,吸引了大量的網民,人們說:“要搜尋找百度。”

把創業的沖動變為現實

可是誰也沒想到:百度的成長、成功隻有兩年多的歷史,當記者前兩天在上海虹橋的一家賓館遇到百度的創業人之一——徐勇時,才對這家公司的創業速度、創業方式有了比較深的感覺。

徐勇談吐謙和,一襲黑色的中式服裝,一副學者風度,他1982年就讀于北京大學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學碩士後,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博士獎學金,赴美留學,獲博士學位,隨後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1999年,徐勇與好友李彥宏回國建立了百度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談起創業經歷,簡直就像發生在昨天,徐勇的目光充滿著興奮:“1999年底,當時的美國舉國上下都籠罩在網際網路的熱潮之中,所有人都在談論‘網’,我們預感到中國的網際網路今後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創業的沖動,使我和校友李彥宏走到了一起。李彥宏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在美國8年期間,李彥宏擔任了道·瓊斯公司高級顧問,他為道·瓊斯公司設計的即時金融系統,迄今仍被廣泛地套用于華爾街各大公司的網站,其中包括《華爾街日報》的網路版,他還是國際知名網際網路企業——INFOSEEK資源工程師,是新一代的網際網路技術領域專家。創業的沖動,促使李彥宏寫好了商業計畫。我們一起在美國生活了近10年,對美國的投資機製,西方人的價值觀念,都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當我們融到第一筆資金120萬美金的時候,從美國的矽谷回到中關村,建立百度網路技術公司。”

“公司的辦公地點最初在北京大學的‘資源賓館’裏。第一位加盟者是北京大學電腦系的一位副教授,他現在是公司的技術副總裁,當時加入兩個人的小公司需要勇氣,在美國95%以上的小公司會在3年內自動消失。隨後我們招了其他學生,都是北大、清華、中科院、交大的碩士畢業生。做了產品計畫,做中文的搜尋引擎。當時,李彥宏、劉建國幾個人租了酒店的房間,就是北京大學的‘資源賓館’。我們開始從事軟體體系的整體設計,分工寫程式,招來的人個個都是寫程式的達人。”

2000年5月,百度簽署第一個客戶矽谷動力,百度產品開始為使用者提供服務。

2000年6月,百度正式推出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尋引擎,並宣布全面進入中國網際網路技術領域。

2003年10月,百度在全國近百個城市展開“競價排名”付費搜尋服務市場推廣活動,目標直指數量龐大但是行銷無門的中小型企業,百度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勇坦言:“這是為納斯達克上市計畫贏得更多的資本。”現在已有數萬家企業在百度網頁上交費,排名次,續費率達85%,這給百度帶來豐厚的收入,目前國內的搜尋引擎市場,百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兩個:Google和慧聰。國內的搜尋引擎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爭奪局面。

我們追求的是那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百度創立于網路經濟開始出現泡沫的時候,和百度同時期的許多創業公司在當時發展勢頭都很好,但為什麽隻有百度等少數幾家能存活至今,而且發展壯大,進而開始盈利。百度是怎樣做到“適者生存”的呢?

徐勇把這段生存經歷歸結為商業模式的調和資金的控製。

徐勇說,當我們公司融到第一筆資金120萬美金的時候,網路經濟剛開始出現泡沫的苗頭。在這短短幾年時間裏,面對網路經濟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百度主要在商業模式調整和資金控製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我和李彥宏是比較典型的海歸派創業者,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帶回來的是矽谷的創業文化。在公司創業初期,我們一直專註于技術,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搜尋服務後台供應商。我們把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核心技術(高端)的開發。在我們的團隊中,技術人員比例一直保持在50%左右,而在做技術提供商時還高于這個數目。

2001年我們的搜尋服務被矽谷動力Chinaren,Sohu和sina等入口網站紛紛採用了,並迅速得到了眾多網民的認可。但是後來我們發現並沒有佔據最大的市場,特別是隨著專業搜尋引擎門戶的出現,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百度的商業模式。于是在2001年下半年,百度正式推出了面向終端的專業搜尋引擎門戶Baidu,並且推出競價排名等面向中小客戶的網路推廣服務,這意味著百度從單純的技術供應商向搜尋門戶的轉型。

商業模式調整的結果是在2003年的第二季度,百度現金流方面GAPP的各項指數全部為正,開始全面盈利。

要會融資,會花錢

該如何融資?有些創業者往往不明白,他們覺得一個好的想法和市場前景的方案,應該一定會有好的風險投資來投資,但是現實中他們經常碰壁。那是因為投資者總是希望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然後才是看盈利。投資者在選擇項目的時候所採用的是風險排除法。他們每天面對大量的項目報告書,必須迅速從報告書中掃描出缺點並且迅速判斷篩選。許多創業者在和投資者談過以後,往往感到很奇怪,為什麽投資者隻字不提項目優勢呢?這是因為創業者和投資者的角度是相反的,一個看到的是優點,一個是缺點。任何創業者要融資必須清楚地認識這個問題。

該怎麽花錢?我身邊很多的朋友融資很成功,但後來因為燒錢太厲害,都垮掉了。關于燒錢的問題,我一直堅持這不僅僅是管理上的問題,更多涉及到領導者責任感的問題。投資者投入的資金,既是對公司領導者的信任,也是對公司的信任,他們看好的是這個團隊。所以創業者在資金控製上一定要負起自己的責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