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全唐詩

李嶠的詩

卷五十九

卷59_1 「日」李嶠

旦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雲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

東陸蒼龍駕,南郊赤羽馳。傾心比葵藿,朝夕奉光曦。

卷59_2 「月」李嶠

桂滿三五夕,蓂開二八時。清輝飛鵲鑒,新影學蛾眉。

皎潔臨疏牖,玲瓏鑒薄帷。願言從愛客,清夜幸同嬉。

卷59_3 「星」李嶠

蜀郡靈槎轉,豐城寶劍新。將軍臨北塞,天子入西秦。

未作三台輔,寧為五老臣。今宵潁川曲,誰識聚賢人。

卷59_4 「風」李嶠

落日生蘋末,搖揚遍遠林。帶花疑鳳舞,向竹似龍吟。

月動臨秋扇,松清入夜琴。若至蘭台下,還拂楚王襟。

卷59_5 「雲」李嶠

英英大梁國,鬱鬱秘書台。碧落從龍起,青山觸石來。

官名光邃古,蓋影耿輕埃。飛感高歌發,威加四海回。

卷59_6 「煙」李嶠

瑞氣凌青閤,空濛上翠微。迥浮雙闕路,遙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暉。還當紫霄上,時接彩鸞飛。

卷59_7 「露」李嶠

滴瀝明花苑,葳蕤泫竹叢。玉垂丹棘上,珠湛綠荷中。

夜警千年鶴,朝零七月風。願凝仙掌內,長奉未央宮。

卷59_8 「霧」李嶠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卷59_9 「雨」李嶠

西北雲膚起,東南雨足來。靈童出海見,神女向台回。

斜影風前合,圓文水上開。十旬無破塊,九土信康哉。

卷59_10 「雪」李嶠

瑞雪驚千裏,同雲暗九霄。地疑明月夜,山似白雲朝。

逐舞花光動,臨歌扇影飄。大周天闕路,今日海神朝。

卷59_11 「山」李嶠

地鎮標神秀,峨峨上翠氛。泉飛一道帶,峰出半天雲。

古壁丹青色,新花綺綉紋。已開封禪所,希謁聖明君。

卷59_12 「石」李嶠

宗子維城固,將軍飲羽威。岩花鑒裏發,雲葉錦中飛。

入宋星初隕,過湘燕早歸。倘因持補極,寧復想支機。

卷59_13 「原」李嶠

王粲銷憂日,江淹起恨年。帶川遙綺錯,分隰迥阡眠。

□□橫周甸,莓苔闕晉田。方知急難響,長在脊令篇。

卷59_14 「野」李嶠

鳳出秦郊迥,鶉飛楚塞空。蒼梧雲影去,涿鹿霧光通。

草暗少原綠,花明入蜀紅。誰言版築士,猶處傅岩中。

卷59_15 「田」李嶠

貢禹懷書日,張衡作賦辰。杏花開鳳軫,菖葉布龍鱗。

瑞麥兩岐秀,嘉禾同穎新。寧知帝王力,擊壤自安貧。

卷59_16 「道」李嶠

銅駝分鞏洛,劍閣低臨邛。紫徼三千裏,青樓十二重。

玉關塵似雪,金穴馬如龍。今日中衢上,堯尊更可逢。

卷59_17 「海」李嶠

習坎疏丹壑,朝宗合紫微。三山巨鰲涌,萬裏大鵬飛。

樓寫春雲色,珠含明月輝。會因添霧露,方逐眾川歸。

卷59_18 「江」李嶠

日夕三江望,靈潮萬裏回。霞津錦浪動,月浦練花開。

湍似黃牛去,濤從白馬來。英靈已傑出,誰識卿雲才。

卷59_19 「河」李嶠

源出昆侖中,長波接漢空。桃花來馬頰,竹箭入龍宮。

德水千年變,榮光五色通。若披蘭葉檢,□□□□□。

卷59_20 「洛」李嶠

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花明丹鳳浦,日映玉雞津。

元禮期仙客,陳王睹麗人。神龜方錫瑞,綠字重來臻。

卷59_21 「城」李嶠

四塞稱天府,三河建洛都。飛雲靄層闕,白日麗南隅。

獨下仙人鳳,群驚御史烏。何辭一萬裏,邊徼捍匈奴。

卷59_22 「門」李嶠

奕奕彤闈下,煌煌紫禁隈。阿房萬戶列,閶闔九重開。

疏廣遺榮去,于公待駟來。詎知金馬側,方朔有奇才。

卷59_23 「市」李嶠

闤闠開三市,旗亭起百尋。漸離初擊築,司馬正彈琴。

細柳龍鱗映,長槐兔月陰。徒知觀衛玉,詎肯掛秦金。

卷59_24 「井」李嶠

玉甃談仙客,銅台賞魏君。蜀都宵映火,杞國旦生雲。

向日蓮花凈,含風李樹薰。已開千裏國,還聚五星文。

卷59_25 「宅」李嶠

寂寞蓬蒿徑,喧喧湫隘廬。屢逢長者轍,時引故人車。

孟母遷鄰罷,將軍辭第初。誰憐草玄處,獨對一床書。

卷59_26 「池」李嶠

彩棹浮太液,清觴醉習家。詩情對明月,雲曲拂流霞。

煙散龍形凈,波含鳳影斜。安仁動秋興,魚鳥思空賒。

卷59_27 「樓」李嶠

百尺重城際,千尋大道隈。漢宮井幹起,吳國落星開。

笛怨綠珠去,簫隨弄玉來。銷憂聊暇日,誰識仲宣才。

卷59_28 「橋」李嶠

烏鵲填應滿,黃公去不歸。勢疑虹始見,形似雁初飛。

妙應七星製,高分半月輝。秦王空構石,仙島遠難依。

卷59_29 「經」李嶠

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五千道德闡,三百禮儀成。

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誰知懷逸辯,重席冠群英。

卷59_30 「史」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裏新。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卷59_31 「詩」李嶠

都尉仙鳧遠,梁王駟馬來。扇中紈素製,機上錦紋回。

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緇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卷59_32 「賦」李嶠

布義孫卿子,登高楚屈平。銅台初下筆,樂觀正飛纓。

乍有凌雲勢,時聞擲地聲。造端長體物,無復大夫名。

卷59_33 「書」李嶠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河圖八卦出,洛範九疇初。

垂露春光滿,崩雲骨氣餘。請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虛。

卷59_34 「檄」李嶠

羽檄本宣明,由來□木聲。聯翩至漢國,迢遞入燕營。

毛義持書去,張儀韞璧行。曹風雖覺愈,陳草始知名。

卷59_35 「紙」李嶠

妙跡蔡侯施,芳名左伯馳。雲飛錦綺落,花發縹紅披。

舒卷隨幽顯,廉方合軌儀。莫驚反掌字,當取葛洪規。

卷59_36 「筆」李嶠

握管門庭側,含毫山水隈。霜輝簡上發,錦字夢中開。

鸚鵡摛文至,麒麟絕句來。何當遇良史,左右振奇才。

卷59_37 「硯」李嶠

左思裁賦日,王充作論年。光隨錦文發,形帶石岩圓。

積潤循毫裏,開池國小前。君苗徒見爇,誰詠士衡篇。

卷59_38 「墨」李嶠

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繞畫蠅初落,含滋綬更深。

悲絲光易染,疊素彩還沉。別有張芝學,書池幸見臨。

卷59_39 「劍」李嶠

我有昆吾劍,求趨夫子庭。白虹時切玉,紫氣夜幹星。

鍔上芙蓉動,匣中霜雪明。倚天持報國,畫地取雄名。

卷59_40 「刀」李嶠

列闢鳴鸞至,惟良佩犢旋。帶環疑寫月,引鑒似含泉。

入夢華梁上,含鋒彩筆前。莫驚開百煉,特擬定三邊。

卷59_41 「箭」李嶠

漢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圍。影隨流水急,光帶落星飛。

夏列三成範,堯沉九日輝。斷蛟雲夢澤,希為識忘歸。

卷59_42 「彈」李嶠

俠客持蘇合,佳遊滿帝鄉。避丸深可誚,求炙遂難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誰知少孺子,將此見吳王。

卷59_43 「弩」李嶠

挺質本軒皇,申威振遠方。機張驚雉雊,玉彩耀星芒。

高鳥行應盡,清猿坐見傷。蘇秦六百步,持此說韓王。

卷59_44 「旗」李嶠

桂影承宵月,虹輝接曙雲。縱橫齊八陣,舒卷引三軍。

日薄蛟龍影,風翻鳥隼文。誰知懷勇志,蟠地幾繽紛。

卷59_45 「旌」李嶠

告善康庄側,求賢市肆中。擁麾分彩雉,持節曳丹虹。

影麗天山雪,光搖朔塞風。方知美周政,抗旆賦車攻。

卷59_46 「戈」李嶠

富父舂喉日,殷辛漂杵年。曉霜含白刃,落影駐雕鋋.

夕擯金門側,朝提玉塞前。願隨龍影度,橫□陣雲邊。

卷59_47 「鼓」李嶠

舜日諧鞀響,堯年韻士聲。向樓疑吹擊,震谷似雷驚。

仙鶴排門起,靈鼉帶水鳴。樂雲行已奏,禮曰冀相成。

卷59_48 「弓」李嶠

桃文稱闢惡,桑質表初生。宛轉雕鞬際,依稀半月明。

遙彎落雁影,虛引怯猿聲。徒切烏號思,攀龍遂不成。

卷59_49 「琴」李嶠

名士竹林隈,鳴琴寶匣開。風前中散至,月下步兵來。

淮海多為室,梁岷舊作台。子期如可聽,山水響餘哀。

卷59_50 「瑟」李嶠

伏羲初製法,素女昔傳名。流水嘉魚躍,叢台舞鳳驚。

嘉賓飲未極,君子娛俱並。倘入丘之戶,應知由也情。

卷59_51 「琵琶」李嶠

朱絲聞岱谷,鑠質本多端。半月分弦出,叢花拂面安。

將軍曾製曲,司馬屢陪觀。本是胡中樂,希君馬上彈。

卷59_52 「箏」李嶠

蒙恬芳軌設,遊楚妙彈開。新曲帳中發,清音指下來。

鈿裝模六律,柱列配三才。莫聽西秦奏,箏箏有剩哀。

卷59_53 「鍾(一作宋之問詩)」李嶠

既接南鄰磬,還隨北裏笙。平陵通曙響,長樂警宵聲。

秋至含霜動,春歸應律鳴。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餘清。

卷59_54 「簫」李嶠

虞舜調清管,王褒賦雅音。參差橫鳳翼,搜尋動人心。

□□□□□,□□□□□。□□□□□,□□□□□。

卷59_55 「笛(一作宋之問詩)」李嶠

羌笛寫龍聲,長吟入夜清。關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

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驚。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卷59_56 「笙」李嶠

懸匏曲沃上,孤筱汶陽隈。形寫歌鸞翼,聲隨舞鳳哀。

歡娛分北裏,純孝即南陔。今日虞音奏,蹌蹌鳥獸來。

卷59_57 「歌」李嶠

漢帝臨汾水,周仙去洛濱。郢中吟白雪,梁上繞飛塵。

響發行雲駐,聲隨子夜新。願君聽扣角,當自識賢臣。

卷59_58 「舞」李嶠

妙伎遊金谷,佳人滿石城。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明。

儀鳳諧清曲,回鸞應雅聲。非君一顧重,誰賞素腰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