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範文 條據書信

狼圖騰讀書筆記

--永恆之狼性

很久之前就有聽說過《狼圖騰》這部作品,無奈一直沒有時間,閱讀的計畫也就此擱置著。直到最近,我在圖書館閒逛時無意中發現她,驚喜之餘不免覺得相見恨晚了。

在閱讀此書之前,對狼也隻能用知之甚少來形容。不懂得狼的特別在哪裏,更不知道何為狼性。一直以為狼隻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弱勢的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隻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仿佛隻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像在一部電影裏,它永遠隻能做配角。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麽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神秘的動物,出沒在蒙古草原上,它們就在那裏繁衍生息。狼,是蒙古人的圖騰,是蒙古人的靈魂。

然而人對狼,似乎並不和善,人們給予狼的,隻有無情的子彈。因為我們始終認為狼非善類,而狼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是凶殘、惡毒的動物。那是因為在生存的食物鏈中它永遠都是捕食羔羊、山羊、綿羊等羊類的殺手。在人們看來,羊是毫無戰鬥力的弱勢動物,在凶殘的狼面前,它們沒有任何攻擊力,隻是一隻任狼屠殺的羔羊而已。但這個時候狼為了生存,沒有表現出一點同情心,依然凶殘地捕食著自己的食物。狼隻是為了生存才表現得如此凶殘。而人呢,他們捕食羊甚至更多的弱勢、強勢動物,卻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以致享受生活。這樣看來,我們卻是比狼更加凶殘百倍、千倍。那麽,用“人心狗肺、人狽為奸、白眼人、披著羊皮的人”等辭彙來做形容詞或許更加地確切一些。還有”從“狼”字就看得出來。“狼”去掉一點是“狠”,可見,狼在人心目中,就是凶惡、狠毒的殺手。但是,它們在毀滅狼的過程中忽略了一點,正是這被忽略的一點便可能使草原變成一片茫茫沙漠。

草原狼的作戰計畫,可謂是天衣無縫。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根本不用狼嚎聯絡,隻需動動狼耳,甩甩狼尾,對方便心領神會。圍攻、偷襲,還有聲東擊西、出其不意、趁火打劫……這些計謀,幾乎是它們與生俱來的。就如同書中的陳陣養了一隻小狼,小狼從沒見過別的狼,卻能做出標準的嚎叫動作,發出一聲聲嘹亮、悠遠的狼嚎。

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等等,無不使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是一種幸運。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隻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裏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忽而又想到那天看的影片裏有關日本人的故事。日本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從二戰戰敗國的廢墟裏迅速走出來並成為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二大經濟體,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而在這裏我願意把他們與狼性聯系起來。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看了也有不同的感受。《狼圖騰》的作者以狼為標準進行了反思,雖然我對“圖騰”的了解還很局限,但我知道,那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一種頑強地拼搏精神,一顆永不放棄的恆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