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詩大全 詠史懷古詩

浣溪沙·紅橋懷古

無恙年年汴水流。一聲水調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綠楊清瘦至今愁。玉鉤斜路近迷樓。

注解
①紅橋:吳綺《揚州鼓吹詞序》:“紅橋在城西北二裏。崇禎間形家設以鎖水口者,朱欄數丈,遠通兩岸。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檻,鱗次環繞,綿亙十餘裏。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畫船,掩映出沒于其間,誠一郡之麗觀也。”又,王士禎《紅橋遊記》:“出鎮淮門,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拿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于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裏,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遊矣。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登橋四望,忽復徘徊感嘆。當哀樂之交乘于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然耶?壬寅季夏之望,與籜庵、茶村、伯磯諸子偶然漾舟,酒闌興極,援筆成小詞二章,諸子倚而和之。籜庵繼成一章,予亦屬和。暖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予與諸子聚散不恆,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千後世,增懷古憑吊者之徘徊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也。”王阮亭,王士禎(1634—1711),字子真,一字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少時多填詞,有《衍波詞》。主“神韻說”,並主盟詩壇多年。

②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滎陽附近受黃河之水,流經開封,東至江蘇徐州轉入泗水。隋煬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廢,僅泗縣尚有汴水斷渠。

③水調:曲調名,傳為隋場帝時,開汴渠成,遂作此。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此曲為商調曲,唐曲凡十一疊。

④曾是句:長堤,指隋堤。隋煬帝大業元年,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黃河;自板渚引黃河入汴水,經泗水達邗溝,自山陽至揚子入長江。渠廣四十步,旁築御道,並植楊柳,後人謂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三株兩株汴河口。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裏。” 錦纜,唐顏師古《大業拾遺記》謂隋煬帝“至汴,帝御龍舟,蕭妃乘鳳舸,錦帆彩纜,窮極侈靡。……每舟擇妙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板鏤金揖,號為殿腳女。錦帆過處,香聞十裏.”後以此典喻指帝王窮奢極侈,招致國破身亡。

⑤玉鉤斜:隋代葬埋宮女的墓地。參見《青衫濕遍·悼亡》註③。 一迷樓,樓名。故址在今揚州西北。隋煬帝時,浙人項升進新宮圖。帝令依圖起造于揚州,經年始成。回環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麗,自古無有,費用金玉,努庫為之一空。《古今詩話》雲:“帝幸之,曰:‘使真仙遊此,亦當自迷。’乃名迷樓。”

賞析
這首詞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為納蘭扈駕巡幸江南抵達揚州之時所作。王士禎在其《浣溪沙》詞序中雲:“紅橋同籜庵、茶村、伯璣、其年、秋崖賦”。詞共二首,其一系納蘭和作之本,詞雲:“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詞中亦有懷古之意,唯詞題未予標出。納蘭此篇則明示之“懷古”,“懷古”之作是詩人詠懷的一種手法,無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達意而已,可以說舉凡詩詞中的懷古之作都是詩人的詠懷之作。本篇亦是如此,作者借詠隋煬帝窮奢極欲,腐敗昏饋之故實,抒寫了自己的不勝今昔之慨。詞以情景俱到之法出之。上片寫紅橋一帶之景物和感受,其今昔之感已見篇中。下片點出煬帝舊事,懷古之意顯明鮮活。結處尤為深刻,“玉鉤斜”、“迷樓”于一句中形成對比,意含深曲,令人回味深思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