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文 經典美文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不體面

作者:陳思呈

我有幾個特別要好的朋友,都有強悍的金錢觀。吾友許多多,推崇亦舒金句“沒有愛,有許多許多的錢也好”。她說人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用錢就可以解決的,而錢解決不了的則屬于命運的範疇,操心不了。吾友金山山,她的代表言論是:“事實上掙錢多少往往能看出一個人貭素和能力的高低,你看在任何行業裏凡是收入高的職位,肯定吸引了絕大部分的聰明人。”

我覺得她們的言論既穩準狠又真實大氣,自然是比虛與委蛇的假清高者強。但我心裏總有一點不安,起因是我很窮,按金山山的標準,屬于能力不足的人群。但她要是看不起我倒也罷了,問題是她和許多多一樣,對我有一種對自己人才有的擔心,比如有時候我和許多多談人生,說到興起,她抽口煙:“紙媒都不行了,你有沒有想辦法?”她在煙圈後面憂慮地看著我。

“我有辦法多賺點錢的!”我指天畫地地保證,內心感到很溫暖。自從我媽去世之後,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類似的眼神了。

金山山呢,有時候會聊到誰誰生活狀態窘迫,推人及己,一副後怕不已的樣子,仿佛慶幸我們不至于此。我都不忍心把真相告訴她:其實我覺得我和她也差不多。

時代變了,談錢不可恥,不談錢才可恥,因為這有可能是自欺欺人,有可能是無能,更有可能是虛偽。

不過我最近認識了一個比我還窮,比我還寒酸的朋友。這件事,我認為值得寫寫,值得寫的不是她的窮,而是她的寒酸。窮是一種客觀處境,而寒酸則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我想說,寒酸,這個表面看來被賦予貶義色彩的詞,其實,可以富有一種美學意義。

我們是在一個會議上認識的,暫且稱她為宋勇氣吧。會議開了幾天,昏昏欲睡,剛好手機信息一響,發工資了。我一看,“您尾號××××的儲蓄卡賬戶于×月×日收到工資3560元,活期餘額4850.24元。”(請不要糾纏于金額這個細節,因為我還有稿費,所以也不至于每月真的就隻有這麽點收入。)因為我們幾天來常常談論紙媒快死的話題,所以我順便把這條信息遞給旁邊的宋勇氣看,以作佐證。她看了後很有同感地說,她的情況與我不相上下。為配合這窘迫的收入,我們進而比賽誰的生活狀態更寒酸。我說我現如今幾乎不買東西,因為我發現購物欲是越買越旺盛,而越不買則越不想買,都各有慣性。我告訴她,我穿我妹淘汰的衣服就可以了,因為我妹瘦身之後,衣服的碼數對我也完全合適,要不然的話,為了成功地穿上她的衣服,我說不定得去增肥。

她表示羨慕,然後開始陳述她的寒酸境界。除了和我一樣,用按鍵手機、出門盡量步行、不上淘寶、不參加飯局之外,她說她不打算買房。多少件衣服才能換一套房?于是我被打敗了。40歲、拖家帶口的中國人,如你所知,幾乎都把買房當成某種生活教義,沒房的都處于焦慮之中,事實上一套房都沒有的人極少,而宋勇氣顯然對此深感坦然。瞬間,我感到自己變成了許多多和金山山,也開始在廉價茶水的蒸氣後面,憂慮而費解地看著她。

我問她:“你覺得自己是窮人嗎?你怕不怕貧窮?”這個話題和剛相識的人說有點不禮貌,考慮到我們談話至此,已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另當別論。

她說:“誰真的不怕窮呢?如果家裏人吃不飽,孩子讀不上書,老無所養,還叫他不要怕窮,那肯定不現實。但像我們這類人,生活是有基礎品質的,有工作、閒暇、閱讀、交際,孩子能讀書,生病能治療,隻是衣食住行都要節儉一點,隻能買必需品,不能買奢侈品,我們這種不是絕對貧窮,而是相對貧窮。所以,不害怕。”

“房子不是必需品嗎?”我跟她確認。

“不是。”她說,“房子是這個時代的‘必需品’,不是真正的必需品,也許隻是中國經濟的陰謀。”

她咋能比我更不怕寒酸呢?她對貧窮的定義的底線,咋能比我還低呢?但我又隱隱覺得她有道理。事實上我們對錢的態度不但與欲望糾結在一起,還與體面糾結在一起,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表面上害怕的是貧窮,事實上是害怕不體面。這是多數人不能欣賞寒酸的原因。

于是宋勇氣還跟我說,有紀錄片講到,法國有一批人專門撿超市扔掉的食物吃,並計畫就這樣過一生。這批人肯定不是乞丐,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反對社會浪費,還有可能是,對“體面”這種東西給出的一種嘲諷的定義。

大師和聖人,屬于例外人群,他們得到異于常人的標準,寒酸也好,貧窮也好,都天然地擁有了美學價值。然而普通人的勇氣,比如那群遙遠的法國年輕人,比如身邊的宋勇氣,他們對物質的低欲,對寒酸的坦然,則令人起敬,也更值得玩味。我能猜出他們的後盾:那是物質無法否定的其他追求,而這就是生而為人最奇妙的所在。在物質帶來的匱乏感之外,他們早從別的途徑,可以獲得更多的生活樂趣,像加繆所說的那樣去“生活得最多”。這個途徑,也許是藝術,也許是孔子說的“道”,更可能是超出我們想象力的,總之必定是人世間最有力量的事物——這些驕傲地寒酸著的人,他們擁有這種事物。

孔子和子貢交流金錢觀,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說,這樣固然不錯,但還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你會發現,子貢說的是行為修養的問題,是怎麽對人;孔子的回答比他更進了一步,重點從“行為”轉到了“內心”,從“怎麽對人”轉為“怎麽對自己”。

而孔子的話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個“樂”字。“貧而樂”之所以被強調,正是因為多數時候貧窮容易讓人不快樂。而“貧而樂”的可能性,無非來自兩種:一種是他們得到關于幸福的更好的想象力,獨闢蹊徑,輕巧地繞過了物質的關卡;另一種是他們無感于約定俗成的標準,不恐懼尚未到來、或許永不到來的貧窮,不預支尚未到來、也或許永不到來的艱難。

我很擔心被讀者誤會為我不愛錢。其實,我完全認可錢越多越好的宇宙真理,並且也摩拳擦掌地準備多賺點。歸根到底,千言萬語,我隻是害怕我們還沒有窮死,就先被貧窮嚇死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