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詩人 古代詩人

林語堂

林語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歲。

文學作品

後世紀念

漳州薌城區

林語堂紀念館位于漳州薌城區,于林語堂105歲誕辰紀念日 (2001年10月8日)當天開館。至2005年10月8日先後接待了7萬多名參觀者。該館坐落在其父母長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佔地面積7畝,前眺林語堂故居,背蕉林環抱。主體為半圓形二層建築,借鏡台北林語堂故居的建築風格,體現林語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館舍正面牆上,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的“林語堂紀念館”。館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語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紀念館有81級花崗岩台階,暗喻林語堂81年的生命。

林語堂紀念館內一層為活動室,二層為展覽室,布局簡潔,空間感強。館內展出林語堂先生100多幅珍貴照片和100多種書籍及一些林語堂用過的實物。

漳州平和縣

在林語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關于個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樂童年,至少有上萬字。

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就誕生在這座教堂的牧師樓上。教堂1974年被徹底拆除後,林語堂故居也不復存在。故居是經過1984年、2005年兩次建設,在原址上依原樣子建起來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築面積達360平方米的林語堂文學館。館名由季羨林題寫。該館闢有“山鄉孩子,和樂童年”、“文學大師,文化巨匠”、“魂牽祖國,夢繞家鄉”、“譽滿環球,名垂青史”四個展廳,展示了林語堂的畢生成就和他與平和坂仔的聯系,解讀從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語堂的家鄉情緣。

台北市故居

台北林語堂故居在位于台北市陽明山風景區的一所老房子內。1966年林語堂將西班牙建築設計風格與中國四合院結構相結合,打造出這棟世外桃源,並在這裏走完了他生命中的最後10年。書房內收藏了兩千多本書籍以及遺物、手稿,包括他設計的“中文明快打字機”、“電動牙刷”、以及“英文打字鍵盤”等模型、照片和設計手稿。

台北林語堂故居的特色在于它的藝術化和生活化,如今這裏經常舉辦林語堂學術研討會和講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