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故事

乾隆搞《四庫全書》別有用心

世所共知,建州女真入主中原之後,熱衷文字獄,康雍乾祖孫三代,一個比一個能整文人,但是你要說他們要毀滅所有的文化,也是冤枉了他們。事實上,他們一邊整文人,一邊還念念不忘“文化工程”。

譬如乾隆這個在位時間最長的清帝,在大興文字獄的同時,也大搞了一次大型“文化工程”,那就是編撰《四庫全書》。漢學士紀曉嵐為此做了捉筆吏,並引以為“曠古成就”。

然而,《四庫全書》這項“文化工程”到底是怎麽回事?真的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嗎?

要弄清上述問題,必須先解開這個疑團——乾隆為什麽一遍搞文字獄,一邊搞四庫全書呢?

查考歷史,不得不承認:在對中原文化的揣摩與利用上,努爾哈赤的子孫不僅比成吉思汗的子孫聰明,甚至比漢族始皇帝還高明

比如乾隆搞的文字獄,就比秦始皇嬴政還高明。為封天下文人之口,秦始皇搞焚書坑儒,乾隆也焚書也坑儒,但是它同時又給讀書人一個出口——滿版“四書五經”,指定“統一答案”。這就是聲勢浩大的“四庫全書”工程。

也許建州女真人吸取了蒙古人和秦始皇短命統治的教訓,深悟此招更利于長治久安。

他們深知,自己是少數族群,單憑一點有限的武力維持窮凶極惡的專製政權,奴役廣大國民,是註定不能長久的,為了避免重蹈秦始皇與蒙古帝國的覆轍,于是使用文化“兩手”:一手文化殺戮,一手文化整容。

于是,確立全國統治之後,他們就開始把精力放在文化改造上。一邊揚言搞文化工程,一邊不遺餘力地搜書、焚書,舊書新書凡是有涉及外族的地方,一律修改,有詆毀的地方,全書抽毀或禁行或全毀。現存的作者一被舉發,充軍、殺頭。

《四庫全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滿清唯一允許留下來的“文獻”,因為這是經過“消毒”,全然沒有思想與民族氣節的“無骨漢才”。

後來的文化學者公認,整容過後的華夏文明已經體無完膚,四庫全書,這個“中國文化史上聲勢浩大的文化工程”實際上是“寓禁于征”,是一場打著文化工程旗號的文化浩劫。

乾隆文化兩手實施後,華夏文明成了滿清權貴的股掌之物。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顯然,在文化整治上,乾隆幹得比他阿公、爸爸都出色,他不僅殺威,而且“誅心”,凡是有一點點的思想火花,一點點的獨立人格,一點點氣節的人,全部撲殺!動輒“棄市”“凌遲”“滅族”,無所不用其極!

乾隆時期的文化官員為了政績,捕風捉影,大肆株連無辜,有時候乾隆明知道底下的奴才肆意濫殺,但並不加製止,他要的就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效果,讓被天下讀書人不要有一點點出格的念頭!

事實還真如他們想象的那樣發展了。

在乾隆“文化兩手”的效應下,中國文化上千年來積淀起來的人格、骨氣喪失殆盡!在那樣一個朝代,有骨氣的文化人無法存活。隻剩下阿諛奉承“奉旨寫作”的紀曉嵐這等御用文人之流跟《四庫全書》一起留了起來。

難怪民國學者章太炎說:“乾隆焚書,其陰騭不後于秦也!”文學家魯迅指出,他們“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現代歷史學家吳晗評價《四庫全書》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乾隆大功告成後,文化在中國徹底成為一項“僵屍產業”。“避席畏聞文字獄”是當時的文人士子風聲鶴唳般的真實寫照,氣節、思想、民權想都別想,所謂學士學者,隻能在生命的淺層次爬行,像低級動物一樣“著述都為稻糧謀”……

(編輯註: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