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智囊 第六部 捷智

捷智·以計應危

【原文】
西江有水,遐不及汲。壺漿簞食,貴于拱璧①。豈無永圖,聊以紓急?集“應卒”。

【注解】
①拱璧:拱形的大璧,泛指珍貴之物。

【譯文】
西江的滔滔之水,卻沒有辦法汲取以解除遙遠之地的災禍。一筐食物一壺水,有時比璧玉還要珍貴。人生難免有危難,正確的應變,才能化解突然發生的災難。集此為“應卒”卷。

張良
【原文】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上在洛陽南宮,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偶語。以問留侯,對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誅皆仇怨,故相聚謀反耳。”上憂之。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數窘我。”留侯曰:“今急①。先封雍齒,則群臣人人自堅矣。”乃封齒為什邡侯,群臣喜曰:“雍齒且侯。吾屬無患矣。”
〔評〕溫公②曰:“諸將所言,未必反也。果謀反,良亦何待問而後言邪?徒以帝初得天下,數用愛憎行誅賞。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納忠以變移帝意耳!”袁了凡曰:“子房為雍齒遊說,使帝自是有疑功臣之心,致三大功臣相繼屠戮,未必非一言之害也!”由前言,良為忠謀;由後言,良為罪案。要之布衣稱帝,自漢創局,群臣皆比肩共事之人,若觖望自危,其勢必反。帝所慮亦止此一著,良乘機道破,所以其言易入,而諸將之浮議頓息,不可謂非奇謀也!若韓、彭俎醢③,良亦何能逆料之哉!

【注解】
①急:情況緊急。
②溫公:司馬光,封溫國公。
③韓、彭俎醢:漢誅殺韓信三族,又誅彭越,醢其肉賜諸侯。俎醢:剁為肉醬。

【譯文】
漢高祖劉邦即帝位之後,封賞了建立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還沒有封賞的將領,為了爭奪獎賞而爭相表功,沒完沒了。漢高祖住在洛陽南宮的時候,看到將軍們常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于是召見張良詢問,張良說:“陛下由平民的身份而取得天下,今天已貴為天子。但是所分封的對象都是自己的舊友,而往日和陛下有仇怨的都遭到了誅殺,將軍們擔心自身的安危,因此聚在一起密謀造反。”漢高祖感到十分不安,問張良:“該怎麽辦呢?”張良說:“陛下生平最討厭的,而大臣也都知道的人,是誰?”漢高祖說:“雍齒曾經多次讓我難堪,我一直想要殺他,但是他功勞頗多,因此不忍心。”張良說:“現在情況緊急,臣認為陛下首先要封為侯的就是雍齒,那麽其他大臣就不會再心存疑慮了。”于是漢高祖封雍齒為什邡侯,群臣高興地說:“連雍齒都能封侯,我們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評譯〕司馬溫公說:“將軍們所談論的未必一定是有關謀反的事;他們如果真的有造反的意圖,張良也不會等到高祖詢問的時候才說。張良隻是因為高祖在即帝位的初期,便以個人的愛憎行賞論罪,造成諸臣的不安,因此才忠言勸諫,改變了高祖的作風。”袁了凡說:“張良替雍齒遊說,導致高祖對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後三大功臣都遭到誅殺,未嘗不是張良的一句話所種下的禍根。”從前者來看張良是個忠臣,從後者來看張良卻是個禍首。我認為劉邦以平民身份建立漢朝,所有的大臣都是當年並肩征戰的伙伴,如果人心不安必定會產生謀反,高祖所憂慮的也是這些。張良借高祖問話道破了高祖的心意,因此高祖能輕易接受張良的建議,平息群臣的疑慮,不能不說張良的計謀是非常高明的。至于說日後韓信、彭越等功臣的被誅殺,又豈是張良所能預料到的呢?

宋太宗
【原文】
太宗①以北兵渡淮,時無一葦之楫。有人于囊中取幹豬脬十餘,內氣其中,環著腰間,泅水而南。徑奪舟以濟。

【注解】
①太宗:宋太宗趙光義。

【譯文】
宋太宗率領北方兵渡淮河,找不到渡河用的船隻。有位士兵從背囊中取出十多節幹豬脬,將豬脬灌滿氣,然後綁在腰間,向南邊遊去,奪取船隻,讓全軍順利渡河。

顏常道
【原文】
顏常道曰:“某年河水圍濮州,城竇失戒①,夜發聲如雷,須臾巷水沒骭。士有獻衣袽之法,其要,取綿絮胎,縛作團,大小不一,使善泅卒沿城捫漏便塞之,水勢即弭,眾工隨興,城堞無虞。”

【注解】
①城竇失戒:城牆的漏洞疏于防護。

【譯文】
顏常道說:“有一年河水暴漲,濮州被水圍困,由于城牆的漏洞疏于防護,夜晚河水從孔洞中涌入,夜晚發出的聲音好像巨雷一般,一會兒工夫,城中巷道的積水就已經到達了膝頭。有人建議,用破衣物將那些洞堵住,取來大大小小的棉團,命令善于遊泳的小兵,沿著城牆用手探索牆上的孔洞,然後塞入棉團,果然不久城內的積水就退去了,隨後工人們立即動工修補城牆,城池沒有危險。”

侯叔獻
【原文】
熙寧中,睢陽界中發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頗壞陷,人力不可製。時都水丞侯叔獻蒞役相視,其上數十裏有一古城,急發汴堤註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使人亟治堤陷。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復行,而堤陷已完矣,徐塞古城所決,內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眾皆伏其機敏。

【注解】
①發汴堤淤田:開啟河堤放出河水,用河水中的沉積物灌耕地,有施肥的作用。

【譯文】
北宋神宗熙寧年間,睢陽一帶築汴堤來排水,想讓低窪地成為可耕的田地。未料汴河水位突然暴漲,堤防崩塌,一時之間無法搶修。當時都水臣侯叔獻巡視災情後,發現上遊數十裏外有一座廢棄古城,命人掘開一部分堤防,引水入古城,于是下遊的水量減少,工人才有辦法靠近修堤。第二天古城積水已滿,河水又開始往下躥流,但堤防已修復,于是將古城處掘開的堤防堵塞,使河水能沿著河道平穩地流,而城內的積水在短時間內也都消退,眾人都對侯叔獻的機智聰明佩服不已。

孫權
【原文】
孫權濡須①之戰,孫權與曹操相持月餘。權嘗乘大船來觀公軍②,公軍gōng弩(版 權 所有 e wen ya n . c om 易 文言網)亂發,箭著船旁,船偏重,權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注解】
①濡須:渡口名,在今安徽巢湖東南。
②公軍:曹軍,曹操被封為魏國公。

【譯文】
濡須之戰的時候,孫權和曹操相持了一個多月。有一天,孫權乘著大船窺探曹操的軍營,曹營中的弓箭手一時間萬箭齊發,面向曹營的船身全插滿了箭,船失去平衡開始傾斜,有翻船的危險,孫權立即下令掉轉船頭,用船的另外一面承受曹營的弓箭,于是船身兩面受箭平衡,不再傾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