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容齋隨筆 容齋三筆

容齋三筆·卷十一

漢文帝不用兵
【原文】
《史記·律書》雲:“高祖厭苦軍事,偃武①休息。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擁兵阻扼②,選蠕觀望③。宜及士民樂用④,征討逆黨,以一封疆⑤。’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誤居正位,常戰戰傈傈,恐事之不終。且兵凶器,雖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遠方何?今匈奴內侵,邊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⑥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願且堅邊設侯,結和通使,休寧北陲⑦,為功多矣。且無議軍。’故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⑧,天下富盛,粟至十餘錢。”予謂孝文之仁德如此,與武帝黷武窮兵,為霄壤不侔⑨矣。然班史略不及此事。《資治通鑒》亦不編入,使其事不甚暴白,惜哉!

【注解】
①偃武:停止戰鬥。
②擁兵阻扼:派重兵扼守險要的地勢。
③選蠕觀望:選擇時機觀望。
④宜及士民樂用:應當調動兵馬。
⑤以一封疆:以平定邊疆。
⑥荷兵:征戰。
⑦休寧北陲:使北方邊境安寧。
⑧得息肩于田畝:得以休養生息,積極農耕。
⑨為霄壤不侔:是天壤之別。侔,相比。

【譯文】
《史記·律書》中說:“漢高祖厭惡打仗,停止戰鬥休息。孝文帝即位後,將軍陳武等人提議說:‘南越、朝鮮,擁重兵把守險地,選擇時機觀望。應當調動兵馬,征討叛賊,以平安邊疆。’孝文帝說:‘朕能勝任皇上的衣冠,但想不到這一點。碰到呂氏之亂,誤坐皇位,經常戰戰傈傈,恐怕大事沒有結果。況且動用兵器,雖能克敵如願,但打仗也會損傷自身,想到百姓的長遠利益該如何。如今匈奴侵入內地,守邊的官吏無功,邊疆的百姓打仗已久,朕常常為他們感到傷心不安,沒有一天能忘記。我希望一邊鞏固邊防,一邊派使節講和,使北方邊境安寧,這才是大的功德。暫不要談論用兵。’因而百姓消除了內外的徭役,得以休養生息,積極農耕,天下富強繁盛,糧食非常便宜。”我想孝文帝如此仁德,和漢武帝窮兵黷武,真是天壤之別啊!然而班固的史書卻對此事略而不記。《資治通鑒》也未編入,使這件事不能很好地傳播于天下,真是可惜。

帝王諱名
【原文】
帝王諱名,自周世始有此製,然隻避之于本廟中①耳。“克昌厥後,駿發爾私。”成王時所作詩。昌、發不為文、武諱也。宣王名誦而“吉甫作誦”之句,正在其時。厲王名胡,而“胡也虺蜴”、“胡然厲矣”之句,在其孫幽王時。小國曰胡,亦自若也。襄王名鄭,而鄭不改封。至于出居其國②,使者告于秦、晉曰:“鄙在鄭地。”受晉文公朝,而鄭伯傅王。唯秦始皇以父庄襄王名楚,稱楚曰荊,其名曰政,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蓋已非周禮矣。漢代所謂邦之字曰國,盈之字曰滿,徹之字曰通,雖但諱本字,而吏民犯者有刑。唐太宗名世民,在位之日不偏諱③。故戴胄、唐儉為民部尚書,虞世南、李世績在朝。至于高宗、始改民部為戶部,世績但為績。韓公《諱辨》雲:“今上書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喻及機,以為觸犯。”此數者皆其先世嫌名也。本朝尚文之習大盛,故禮官討論,每欲其多,廟諱遂有五十字者。舉場試卷,小涉疑似,士人輒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④。方州科舉尤甚,此風殆不可革。然太祖諱下字內有從木從勻者,《廣韻》于進字中亦收。張魏公以名其子,而音為進。太宗諱字內有從耳從火者,又有梗音,今為人姓如故。高宗諱內從勹從口者亦然。真宗諱從心從亙,音胡登切。若缺其一畫,則為,遂並字不敢用,而易為常矣。

【注解】
①廟中:宗族。
②出居其國:出國在外。
③不偏諱:不避忌諱。
④黜落:取消資格。

【譯文】
對帝王的名字要避諱,這從周朝開始便有了,然而隻是在本宗廟中避諱罷了。“克昌厥後,駿發爾私。”這是周成王時所作的詩。昌、發並不被文王(名姬昌)、武王(名姬發)避諱。周宣王名字叫誦而當時就有“吉甫作誦”的詩句,正在宣王時代。周厲王名字叫胡,然而“胡也虺蜴”、“胡然厲矣”的句子,是在其孫周幽王的時代。小國叫胡,也是自此時而起。周襄王名字叫鄭,而鄭地不改封呈。至于出國在外,使者對秦國、晉國說:“鄙人在鄭地。”接受晉文公朝拜時,鄭伯任傅王。隻有到了秦始皇時因其父庄襄王名字叫楚,才稱楚地為荊。秦始皇自己的名字叫政,為了自避其嫌,才改正月為一月。這大概已經不是周朝的禮節了。漢代所謂邦字叫國,盈字叫滿,徹字叫通,雖隻避諱本字,而官吏百姓違犯了就要判刑。唐太宗名叫世民,他在位期間不搞避諱。所以戴胄、唐儉為民部尚書,虞世南、李世績在朝做官。到了唐高宗時,開始把民部改為戶部,把李世績改為李績。韓愈在《諱辨》中說:“如今下級官員上書以及皇上詔書,沒有聽說有對滸、勢、秉、機的避諱。隻有宦官宮妾,才不敢說喻和機等字,以免犯了避諱。”這幾個字都是唐代皇室先輩的名字中的字或音。宋朝崇尚文章的風俗大盛,所以禮官討論,每次都想多些,避諱的字就有五十個。科舉考場的試卷,隻要有稍微涉及避諱的字,士人們就不敢用,一旦有人觸犯,往往會被偷偷取消資格。國內科舉製度更為加強了,這種避諱風大概不可能革掉。然而宋太祖名字內有從木從勻的字需要避諱,《廣韻》中在進字中收入了。張魏公給兒子起名,音為進。宋太宗諱字內有從耳從火的字,又有梗音,現在成為人的姓氏就是這個緣故。宋高宗的名字諱從勹從口的字也是這樣。宋真宗的名字諱從心從亙的字,讀為胡登切。恆字如少一畫就成了,于是字也不必再用,而改為常字。

東坡三詩
【原文】
東坡初赴惠州,過峽山寺,不值①主人,故其詩雲:“山僧本幽獨,乞食況未還。雲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關。石泉解娛客,琴築鳴空山。”既至惠州,殘臘②獨出,至棲禪寺,亦不逢一僧,故其詩雲:“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客行豈無得?施子凈掃地。風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後在儋耳作《觀棋》詩,記遊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③,獨聞棋聲,雲:“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日清美。我時獨遊,不逢一士。誰歟棋者?戶外屨二。不聞人聲,時聞落子。”其寂寞冷落之味,可以想見,句語之妙,一至于此。

【注解】
①值:遇見。
②殘臘:臘月要過完的時候。
③闔戶晝寢:關上大門,白天睡覺。

【譯文】
蘇東坡初次去惠州時,路過峽山寺,沒有見到主人,所以寫詩為:“山僧本幽獨,乞食況未還。雲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關。石泉解娛客,琴築鳴空山。”到了惠州之後,臘月將過之時獨自出遊,來到棲禪寺,也沒遇到一個僧人,所以寫詩說:“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客行豈無得?施子凈掃地。風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後來在儋耳又寫了《觀棋》詩,記載遊廬山白鶴觀時,觀中人都閉門在白天睡覺,隻聽到下棋的聲音。詩如下:“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日清美。我時獨遊,不逢一士。誰歟棋者?戶外屨二。不聞人聲,時聞落子。”詩中寫的寂寞冷落的情景,完全可以想見,語句之美妙,也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