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容齋隨筆 容齋三筆

容齋三筆·卷十二

顏魯公祠堂詩
【原文】
予家藏《雲林繪監》冊,有顏魯公畫像,徐師川題詩曰:“公生開元間,壯及天寶亂。捐驅範陽胡,竟死蔡州叛。其賢似魏征,天下非貞觀①。四帝數十年,一身逢百難。少時讀書史,此事心已斷。老來鬢發衰,慨嘆功名晚。嗟哉忠義途,捷去不可緩。初無當年悲,隻令後世嘆。一朝絕霖雨,南畝常亢旱。小夫計雖得,斯民蓋塗炭。長歌詠君節,千載勇夫愞。敬書子張紳,庶幾古人半。”師川以詩鳴江西,然此篇不為工。嘗記李德遠舉似童敏德遊湖州題公祠堂長句曰:“掛帆一縱疾于鳥,長興夜發吳興曉。杖藜上訪魯公祠,一見目明心皎皎。未說邦人懷使君,且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盧杞相,出當斯位誠艱辛。生逆龍鱗死虎口,要與乃兄同不朽。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人或殺身,保身不必皆哲人。此公安得世復有,洗空凡馬須騏麟②。”童之詩,意涵皆超拔,亦臨川人,而終身不得仕,為可惜也!

【注解】
①貞觀:唐太宗的年號。唐太宗任用賢能,所以魏征能夠直言進諫。
②騏麟:即麒麟,傳說中的祥獸。

【譯文】
我家藏書中,有一本《雲林繪監》,其中有顏魯公的畫像,徐師川在上面題詩說:“顏公生在開元間,壯年正遇天寶亂。捐驅戰在範陽胡,竟然死于蔡州叛。公之賢德似魏征,可惜天下非貞觀。侍奉帝王數十年,一身百難真可憐。少時飽讀經史書,可嘆此事心已斷。老來鬢白毛發衰,慨嘆功名已為晚。壯志誓走忠義途,直截了當不可緩。開始並無當年悲,隻令後人倍感嘆。一朝斷絕甘霖雨,南畝農田常幹旱。小小官吏計難得,平民百姓生塗炭。長歌詠誦君之節,可叫千載勇夫愞。世人反復歌頌您,幾乎就是古人半。”徐師川因詩才出名于江西,但這首詩並不是上乘之作。我曾記得李德舉薦童敏德出遊湖州時題公祠堂的一首長句。其中說:“掛帆一縱疾于鳥,長興夜發吳興曉,杖藜上訪魯公祠,一見目明心皎皎。未說邦人懷使君,且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盧杞相,出當斯位誠艱辛。生逆龍鱗死虎口,要與乃兄同不朽。狂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人或殺身,保身不必皆哲人。上公安得世復有,洗空凡馬須騏麟。”童敏德的這首詩,語言和意義都是超凡脫俗的,他亦是江西臨川人,可是終身沒有做官,真是有點可惜!

閔子不名
【原文】
《論語》所記孔子與人語及門弟子並對其人問答,皆斥其名,未有稱字者,雖顏、冉高第,亦曰回,曰雍,唯至閔子,獨雲子騫,終此書無損名。昔賢謂《論語》出于曾子、有子之門人,予意亦出于閔氏。觀所言閔子侍側之辭,與冉有、子貢、子路不同,則可見矣。

【譯文】
《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和人們的談話以及門下弟子對他提出問題的回答,都是直稱其名,沒有稱字的,即使是顏回、冉雍之類的高徒,也叫回,叫雍。隻有到了閔子,才稱為子騫,直到這部書結束都沒有稱他的名。昔時的賢士說《論語》是曾子、有子的門徒所作,我覺得也出自閔子。閱讀《論語》中所說的閔子侍側時說的話,和冉有、子貢、子路不同,從這就可以看出來了。

曾皙待子不慈
【原文】
傳記所載曾皙待其子參不慈,至雲因鋤菜誤傷瓜,以大杖擊之僕地①。孔子謂參不能如虞舜小杖則受②,大杖則避,以為陷父于不義,戒③門人曰:“參來勿內。”予竊疑無此事,殆戰國時學者妄為之詞。且曾皙與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有“浴乎沂,風乎舞雩”之言,涵泳聖教④,有超然獨見之妙,于四人之中,獨蒙“吾與”之褒,則其為人之賢可知矣。有子如此,而幾置之死地,庸人且猶不忍,而謂皙為之乎?孟子稱曾子養曾皙酒肉養志,未嘗有此等語也。

【注解】
①僕地:僕倒在地。
②受:忍受,經受。
③戒:告誡。
④涵泳聖教:受聖人(孔子)的教育。

【譯文】
傳記中記載,曾皙對待兒子曾參很不慈愛,以至于因為鋤菜地誤把瓜給碰傷了,就用大杖子打得曾參趴在地下不能動。孔子聽說後說,曾參怎麽不像虞舜那樣,小杖打就忍受,大杖打就躲避,這是害得他父親落了個無情無義的名聲,並告誡守門人說:“曾參來了不讓他進門。”我私下裏懷疑這件事,很可能是戰國時代的學者胡編亂造的。《論語》中有關于曾皙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的記載,還有“沐浴于沂,在風中跳祈雨的舞蹈”的話,可見曾皙受聖人教育,涵養很深,有卓然不群、見解獨到之才。在這四個人中,隻有曾皙承蒙孔夫子“吾與”之褒獎,那麽他為人的賢德就可知了。有這樣的兒子,幾乎把他置于死地,平庸的人尚且不忍心,更何況曾皙呢?孟子講曾子養曾皙是酒肉養志,我認為未曾有這等語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