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卷八

諸葛公
【原文】
諸葛孔明千載人①,其用兵行師②,皆本于仁義節製,自三代以降③,未之有也。蓋其操心製行④,一出于誠⑤,生于亂世,躬耕隴畝,使無徐庶之一言⑥,玄德之三顧,則苟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氏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唯荊、益可以取,言如蓍龜⑦,終身不易⑧。二十餘年之間,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臨終,至雲“嗣子不才,君可自取⑨”;後主雖庸懦無立,亦舉國聽之而不疑。下有以見信于人,故廢廖立而立垂泣,廢李嚴而嚴致死。後主左右奸闢側佞⑩,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魏盡據中州,乘操、丕積威之後,猛士如林,不敢西向發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馬懿案行其營壘處所,嘆為天下奇才。鍾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採,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魏延每隨公出,輒欲請兵萬人,與公異道會于潼關,公製而不許,又欲請兵五千,循秦嶺諸葛亮而東,直取長安,以為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史臣謂公以為危計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方以數十萬之眾,據正道而臨有罪,建旗鳴鼓,直指魏都,固將飛書告之,擇日合戰,豈復翳行竊步,事一旦之譎以規鹹陽哉!司馬懿年長于公四歲,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漢,非人力也。“霸氣西南歇,雄圖歷數屯。”杜詩盡之矣。

【注解】
①千載人:千年的偉人。
②行師:用兵,出兵。
③自三代以降:自從夏商周三代以來。
④操心製行:思想和行為。
⑤一出于誠:全部都出于一片赤誠。一,一概,全部。
⑥使無徐庶之一言:假使沒有徐庶對劉備的那一句推薦。徐庶本效力劉備,被曹操扣押了他的母親,徐又是孝子,隻得前往曹營。走前,徐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他比自己更有韜略。使無,假使沒有。
⑦蓍龜:蓍草、龜殼,兩者都是用來佔卜的,此處代指佔卜算卦。
⑧易:變更,變更。
⑨自取:自取帝位,自己做了皇帝。
⑩佞:善辯,巧言諂媚。
禁:禁止。
輒:總是,就。
譎:欺詐,玩弄手段。規:謀劃。
祚:福,賜福。

【譯文】
諸葛孔明是千載偉人,他用兵行軍、指揮作戰,都以仁義之道為本,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來未曾有過的。他的思想行為,一概出于對劉玄德和恢復漢室事業的忠誠。他生在亂世,親自種田謀生,假使沒有徐庶一句話的推薦、玄德三顧茅廬的熱忱,那麽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揚名顯達是一定的了。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會見玄德,縱論天下大勢時,就提出不可與曹操較量高低,對孫權也隻可相互支援,不可圖謀,隻有荊州、益州可以奪取。這些論斷像蓍佔、龜卜一樣準確,終其一生的政治經歷看,真是不容變更之論。在他掌權的20多年裏,國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百姓信服他,敵人畏懼他。對上,他以忠誠取得君主的高度信任,所以玄德臨死時以至于對他說:“我的兒子沒有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後主劉禪雖平庸懦怯、無所建樹,也把整個國家交給他而毫無懷疑。對下,他的才德威望被部屬信賴,所以長水校尉廖立與驃騎將軍李嚴雖都被除名為民,但聽到諸葛亮病逝的訊息後,廖立垂泣不已,李嚴病發死去。後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宮中,卻沒有一個人有嫉恨暗害諸葛亮之心的。當魏國完全佔領中州之地以後,還挾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積威,軍中勇猛的將士如林,卻不敢派一兵一卒發一支箭到蜀國,而諸葛亮卻率領大軍六出岐山、討伐魏國,致使魏國上下畏懼蜀國如同畏虎。敵帥司馬懿仔細考察諸葛亮軍營壁壘後,嘆服他是天下奇才。敵將鍾會征討蜀國時,特地派人至漢川祭禮諸葛亮廟,並下令軍士,禁止在諸葛墓附近砍柴。這難道是智力高超或謀略過人所能獲得的嗎?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兵伐魏,總想請求撥給自己將士萬人,他要仿韓信故事,從暗道與諸葛亮潼關會師,諸葛亮堅決製止,決不允許;魏延又想請求諸葛亮撥給他將士五千人,他要沿秦嶺向東走,直取長安。他認為這一軍事行動能使鹹陽以西之地平定。史臣記載說,諸葛亮認為這是危險之計而不予採納。其實不然,諸葛公真是人們所說的正義之師,不用詐謀奇計,他正要率領數十萬大軍,佔據通衢要道去討伐敵人。他樹起大旗,高鳴戰鼓,直指魏國京都,本來要飛騎傳書,通知敵方,擇定日期交戰,難道又能隱密行動,暗中行事,以譎詐之計謀圖鹹陽嗎?司馬懿比諸葛亮年長四歲,司馬懿活著而諸葛亮卻不幸死去,享年才54歲。上天不保佑漢室,這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霸氣西南歇,雄圖歷數屯。”杜甫這兩句詩說天命去而漢祚終,是將當時的情勢概括盡了。

沐浴佩玉
【原文】
“石駘仲卒,有庶子①六人,卜所以為後者②,曰:‘沐浴佩玉則兆③’。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④?’不沐浴佩玉。”此《檀弓》之文也。今之為文者不然,必曰⑤:“沐浴佩玉剛兆,五人者如之,祁子獨不可,曰:‘孰有執親之喪若此者乎?’”似亦足以盡⑥其事,然古意衰⑦矣。

【注解】
①庶子:庶出的兒子,不是正妻所生。
②卜所以為後者:佔卜看這六個兒子中哪一個可以繼承自己的位子。
③兆:吉兆。
④孰:怎麽,哪裏。執親之喪:父母親喪事期間。
⑤必曰:必定會寫。
⑥盡:概括,說盡。
⑦衰:減弱、衰退。

【譯文】
“(春秋時代衛國大夫)石駘仲去世,沒有嫡子,隻有庶出的兒子六人,于是請掌卜的人卜佔哪個兒子可以立為後人。掌卜人說:‘如果沐浴並佩戴玉器就能得到吉兆。’于是其中五人都去沐浴佩玉。隻有石祁子說:‘(居喪應該穿著喪服,悲哀憔悴,)哪有在父親喪事期間而沐浴佩玉的人呢?’他就不去沐浴佩玉。”這是《禮記·檀弓》篇中的一段文字。如今寫文章的人卻不這樣寫,必定寫道:“沐浴佩玉就能得到吉兆,五人就這樣做,單單祁子不這樣做,還說:‘哪有在父親喪事期間像這樣子的人呢?’”似乎也足能概括出這件事,然而古文中的意思就減弱多了。

皇甫湜
【原文】
皇甫湜、李翱,雖為韓門弟子,而皆不能詩①,浯溪石間有湜一詩,為元結②而作,其詞雲:“次山有文章,可惋隻在碎。然長于指敘,約潔多餘態。心語適相應,出句多分外。于諸作者間,拔戟③成一隊。中行雖富劇。粹美君可蓋④。子昂感遇佳⑤,未若君雅裁⑥。退之全而神,上與千年對。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文于一氣間。為物莫與大。先王路不荒,豈不仰吾輩。石屏立衙衙⑦,溪口揚素瀨。我思何人知,徙倚⑧如有待。”味此詩乃論唐人文章耳,風格殊無可採⑨也。

【注解】
①不能詩:不太會做詩。
②元結:字次山,號漫叟、聱叟,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大歷七年卒。是唐朝著名詩人,主張詩文為政治、社會服務,強調詩歌的諷喻作用。
③拔戟:出類拔萃。
④蓋:蓋過、超過。
⑤子昂感遇佳:子昂的感遇詩雖然好。子昂,即陳子昂,字伯玉,初唐詩人,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現留存有感遇詩30多首。
⑥雅裁:代指佳作。
⑦衙衙:相向而立的樣子。
⑧徙倚:徘徊躊躇。
⑨採:採取、借鏡。

【譯文】
皇甫湜和李翱,雖然是韓愈門下的弟子,卻都不太會寫詩。在永州浯溪旁的石刻間有皇甫湜的一首詩,是為元結而作的,內容是:“元結所作詩篇都很好,可惜大都殘缺不全。但是他長于寄托和描敘,寫得簡潔而形象。他也擅長以質直古樸的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中的警句也常常出人意料。本朝詩人眾多,將出類拔萃的詩人排成隊伍,在中間那一行眾多的詩人裏,次山你仍以精粹優美的詩篇蓋過他人。陳子昂的感遇詩雖好,也不如你的大作。韓愈的詩文全面、優美而神奇,隻能往前與千年以來的名家相比。李白、杜甫的才華是大海翻騰的波濤,其高下不是我一句話可以概括的。古往今來,詩文以氣為主,沒有比‘氣’更重要的了。自《詩經》以來詩歌反映現實的道路不容荒蕪,豈不要仰仗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嗎?浯溪岸邊的石屏排列成行,溪口揚起白色的急流。我的思索什麽人知道呢?我徘徊躊躇在久久地等待。”玩味這首詩是在評論唐代詩文,但在風格上卻沒有什麽特色可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