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百戰奇略 第九卷

降戰

【提示】
    本篇以《降戰》為題,旨在闡述接收降敵時應註意掌握的指導原則。它認為,對于來降之敵,必須查明其真偽後再決定是否接收。為了防止敵人詐降,在派員探明敵情的同時,要加強戒備,嚴陣以待。這樣,才能有勝無敗。本篇引自《舊唐書》的“受降如受敵”一語,意思是,接收來降之敵要像迎戰來攻之敵一樣。這實質是講對待降敵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備,以防其詐的問題。孫子說:“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以詐製敵,這在戰爭史上是常見的現象。作為戰爭指導者,在多行詭詐的戰爭場合,隻有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才能識破敵人的詭詐,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本篇所論,對今天仍有重要借鏡意義。
    東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進攻張綉的宛城之戰,就是在張綉的詐降陰謀欺騙下遭受挫折的。當時,張綉面對曹操大軍的進攻,深知自己兵力弱小而無法抵擋,于是便以詐降為手段,騙取了曹操的相信,不久又舉兵反叛。而失去警惕的曹操,在張綉突然起兵的襲擊下,損失慘重,其子曹昂及弟子安民等人被殺,他本人也為流矢所傷,被迫撤回舞陰。曹操此戰之受挫,他自己認為是由于當時沒有取張綉人質的緣故。但這僅是曹操失誤的表面現象。究其真正原因,則在于曹操沒有識破張綉詐降陰謀的欺騙性,缺乏“受降如受敵”的思想準備,因而在實踐中喪失警惕,放松戒備,給張綉再次舉兵反叛以可乘之隙。這是為將帥者不可不引以為訓的。

【譯文】
    大凡作戰中,如果敵人未戰而來投降,一定要查明其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要向遠處派員探明敵情,日以繼夜地加強戒備,不可有絲毫松懈麻痹;要嚴令副將整飭隊伍,嚴陣以待,(以防敵人詐降陰謀)。這樣,就能取得勝利,否則,就要遭到失敗。誠如兵法所說:“接收前來投降的敵人,要像迎戰前來進攻的敵人那樣警覺謹慎。”
    東漢獻帝建安二年,曹操率軍進攻據守宛城的張綉,而收降了他。張綉降後又翻悔而再次舉兵反叛。他率軍突然襲擊曹操軍,殺了曹操長子曹昂及其弟子曹安民等,曹操本人也為流矢射傷,被迫率師退到舞陰。張綉率領騎兵前往襲擊,曹操揮軍迎戰而破之。張綉兵敗逃往穰城,與劉表所部合為一處。戰後曹操對將領們說:“我收降張綉這件事,失誤在于當時沒有取其人質相挾製,以致造成此種被動局面。我知道自己所以受挫的原因就在于此。請諸位看吧,從今往後再也不會遭到這種失敗了。”

【原文】
    凡戰,若敵人來降,必要察其真偽。遠明斥堠,日夜設備,不可怠忽。嚴令偏裨①,整兵以待之,則勝,不然則敗。法曰:“受降如受敵。”②
    後漢建安二年,曹操討張綉于宛,降之。〔綉〕既而悔恨復叛,襲擊曹操軍,殺曹操長子昂③、〔弟子安民〕,操中流矢,師還舞陰④。綉將騎來〔抄〕,操擊破之。綉奔穰,與劉表合。
    操謂諸將曰:“吾降⑤綉,失在不便取〔其〕質,以致如此。〔吾知所以敗〕。諸將觀之,自今以後不復敗類。”⑥

【注解】
    ①偏裨:指偏將、裨將,皆為副將。
    ②受降如受敵:語出《舊唐書·裴行儉傳》。
    ③長子昂:馬本及各本皆作“長吏及子昂”,但史無“長吏”之說,故改。
    ④舞陰:縣名。故址在今河南泌陽北。
    ⑤降:馬本及各本皆誤作“強”,今據史校改。
    ⑥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