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百戰奇略 第八卷

合戰

【提示】
    本篇以《合戰》為題,旨在闡述合兵以擊敵(亦即集中兵力擊敵)的指導原則問題。它認為,“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這是用兵的一般原則。在防御作戰中,對于以優勢兵力向我進攻之敵,也應當合兵(集中兵力)去迎擊它。本篇引自《唐李問對》的“聚不聚為孤旅”,孤旅,謂孤立無援的軍隊;句意是,應當集中兵力而不集中時,就成了自我孤立的軍隊了。集中兵力乃是奪取戰爭主動權、改變敵我態勢的首要條件,是實現在戰略上以少勝多、在戰術上以多勝少的根本手段。因此,無論是進攻作戰,還是防御作戰,集中兵力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作戰原則。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秋,進駐新城的唐軍在葉蕃重兵的進攻下,正面臨著“眾寡不敵,師人皆懼”(見《舊唐書·王忠嗣傳》)的嚴重情勢。但是,身為唐軍將領的左威衛郎將王忠嗣,卻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他先以騎兵向葉蕃軍左右兩翼實施側擊,打亂了敵人的進攻部署,爾後集中三軍主力,乘敵混亂潰退之機,實施大規模反擊,一戰而大敗葉蕃軍,取得了新城保衛戰的勝利,創造了“合兵擊敵”的成功戰例。

【譯文】
    大凡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強大,這是兵家通常所熟識的一般原則。倘若我軍分兵屯駐多處,敵人如以大軍向我進攻,我就應當集中兵力予以迎擊。誠如兵法所說:“應當集中兵力時而不集中,就成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了。”
    唐玄宗開元年間,吐蕃軍大肆入侵,企圖報唐軍進駐新城之仇。吐蕃軍一大早就迫近唐軍營陣。由于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唐軍人人產生畏懼情緒。但唐軍將領王忠嗣,卻以無所畏懼的姿態策馬迎戰敵人,他揮軍向敵人左右兩翼賓士突擊,矛頭所指,敵人無不驚懼而退。唐軍如此反復沖擊,殺死敵軍數百人,致使吐蕃潰不成軍。王忠嗣乘敵潰亂不堪之機,集中三軍兵力對敵實施猛烈側擊,終于把吐蕃軍打得大敗。

【原文】
    凡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數處,敵若以眾攻我,當合軍以擊之。法曰:“聚不聚為孤旅。”①
    開元②時,吐善③入寇,報新城④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王忠嗣⑤策馬而進,左右馳突,如此無不闢易⑥,出而復合,殺數百人,賊眾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⑦

【注解】
    ①聚不聚為孤旅:語出《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②開元:唐玄宗的年號。
    ③吐蕃: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公元七至九世紀,建立于青藏高原。
    ④新城:地名。故址在今青海門源。
    ⑤王忠嗣:唐將。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本名訓,九歲時,因其父在對吐蕃作戰中陣亡,為唐玄宗收養于宮中,並賜名忠嗣。及長,從軍守衛西北邊防,因戰功卓著,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佩四將印。
    ⑥闢易:驚退。
    ⑦本篇《合戰》,馬本及唐本均無史例引文,今據汪本《合戰》補入,其史例出自《舊唐書·王忠嗣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