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典籍 孫臏兵法

官一

本篇篇首有“立官則以身宜”一語,放以“官”字為篇題。篇後所附殘簡文字均與本篇重復,可見此篇原有兩本。“宮一”之“一”,疑指兩本中的第一種本子。篇後所附殘簡疑為“官二”,因殘缺過甚,姑附于《官一》篇後。由于本篇文字艱澀費解,簡文次序不易確定。釋文中一部份簡文前加*號,表示這些簡目前的排列順序不一定正確。

本篇內容主要論述各種軍事措施及陣法的作用或適用的場合。

官一(1)

孫子曰:凡處卒利陣體甲兵者(2),立官則以身宜,賤令以採章(3),乘削以倫物,序行以□□,製卒以州閭,授正以鄉曲(4),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5),齊兵以從跡,庵結以人 *雄,邋軍以索陣(6),茭肄以囚逆,陳師以危□,射戰以雲陣,御裹以羸渭(7),取喙以闔 *燧,即敗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戰以錯行。用□以正□,用輕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陣用刲,險□□□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陣臨用方 *翼,泛戰接厝用喙逢,囚險解谷以□遠,草駔沙荼以陽削,戰勝而陣以奮國,而…… *為畏以山胠(8),秦怫以逶迤,便罷以雁行,險厄以雜管,還退以蓬錯,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辯夜退以明簡,夜警以傳節(9),厝入內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輿,火輸積以車,陣刃以錐行,陣少卒以合雜。合雜,所以御裹也。脩行連削,所以結陣也。雲折重雜,所權趮也。猋凡振陳(10),所以乘疑也。隱匿謀詐,所以釣戰也(11)。龍隋陳伏,所以山鬥也。

□□乖舉,所以厭津也。□□□卒,所以□□也。

不意侍卒,所以昧戰也。遏溝□陳,所以合少也。

疏削明旗,所以疑敵也。剽陣{車差}車,所以從遺也。

椎下移師,所以備強也。浮沮而翼,所以燧鬥也。

禪{衤舌}括{艹瀪}避,所以莠{聶木}也。簡練剽便(12),所以逆喙也。堅陣敦□,所以攻槥也。揆斷藩薄,所以眩疑也。偽遺小亡,所以聭敵也(13)。重害,所以茭□也。

順明到聲,所以夜軍也。佰奉離積,所以利勝也。剛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過□也。

□者,所以御□也。……者,所以厭□也。胡退□入,所以解困也。

* * *

……令以金……

……雲陣,御裹……

……胠,秦怫以逶迤,便罷……

……夜退以明簡,夜警……

……輿,火輸積以車,陣……

……龍隋陣……

……也。簡練□便,所以逆……

……斷藩薄,所以眩……

……所以聭敵也。重害,所……

……奉離積,所以利……

(1)此是篇題,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

(2)處卒,疑指選擇有利地形駐軍。利陣,疑謂使其陣堅利。體甲兵,疑指統帥軍隊。

(3)賤,疑借為踐,實行。採章,指彩色的旗幟、車服等物。

(4)州閭,州裏。州裏、鄉曲,古代地方基層行政單位。

正,長。以上兩句意謂按地方行政組織編製士卒,任命官長。

(5)輿,疑借為旟(yu餘),古代繪有鳥紋的旗。金,指金屬軍樂器。以上兩句意謂軍中以旗幟、金鼓指揮行動,士卒不會有疑慮。

(6)索陣,與下文之囚逆、雲陳、羸(lei雷)渭、皮傅、錯行等,疑皆陣名。

(7)御,抵御。裹,包圍。

(8)山胠(qu驅),與下文之逶迤、雜管、篷錯、曲次等,疑皆陣名。

(9)傳(zhuan撰),符信。節,符節。意謂夜間巡邏以傳節為憑證。

(10)猋凡振陳,疑當讀為飆風振塵。

(11)釣戰,引誘敵人出戰。

(12)簡練,訓練選拔。剽(piao漂)便,指驍勇敏捷的士卒。

(13)聭,西漢前期文字多用作“恥”,此處疑借為“餌”。意謂故意丟失一些財物引誘敵軍。

[原文]孫子曰:凡處卒利陣體甲兵者,立官則以身宜,賤令以採章,乘削以倫物,序行以□□,製卒以州閭,授正以鄉曲,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齊兵以從跡,庵結以人雄,邋軍以索陣,茭肆以囚逆,陳師以危□,射戰以雲陣,御裹以羸渭,取啄以闔燧,即敗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戰以錯行。用□以正□,用輕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陣用刲,險□□□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陳臨用方翼,汜戰接厝用喙逢,囚險解谷以□遠,草駔沙荼以陽削,戰勝而陣以奮國,而..為畏以山胠。秦怫以透迤,便罷以雁行,險厄以雜管。還退以蓬錯,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辨夜退以明簡,夜警以傳節。厝入內寇以棺士,遇短乒以必輿,火輸積以車。陣刃以錐行,陣少卒以合雜。合雜,所以御裹也。修行連削,所以結陣也。雲折重雜,所權趮也。猋凡振陳,所以乘疑也。隱匿謀詐,所以釣戰也。龍隋陳伏,所以山鬥也。□□乖舉,所以厭津也。□□□卒,所以□□也。不意侍卒,所以昧戰也。遏溝□陳,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敵也。剽陣車,所以從遺也。椎下移師,所以備強也。浮沮而翼,所以燧鬥也。禪蘩避,所以莠也。筒練剽便,所以逆喙也。堅陣敦□,所以攻槥也。揆斷藩薄,所以眩疑也。偽遺小亡,所以聭敵也。重害,所以茭□也。順明到聲,所以夜軍也。佰奉離積,所以利勝也。剛者,所以御劫也。更者,所以過□也。□者,所以御□也。..者,所以厭□也。胡退侍入,所以解困也。

[譯文]孫臏說:一切治理士兵,布陣統兵,用兵作戰的將領,任用官員必須選用稱職的人,在他們受命任職的時候,要授給他們彩色綬章以及相應的車輛、服裝,以後他們升職或降職時,也要給予相應的物品。..要按照州縣籍貫給士兵編隊,從鄉裏中選人任帶兵官職。用不同顏色的旗幟和不同的圖形作為各部隊的標幟。用金鼓傳達命令。行軍時要隊形嚴整,依次行進。向敵軍討戰時可以用散亂的隊形,以便引誘迷惑敵軍;可以像繩索一樣綿亙不斷布陣圍困敵軍;部署重兵威懾敵軍;可以使用樓車布陣進行弩戰;用防御陣形,防止軍兵疲困;長距離馳援時,各部隊要彼此靠攏;激戰時要交替使用各種部隊。..用輕裝的部隊去消滅潰散的敵軍;攻堅用雁行陣;..面向丘陵地布陣用圭形陣;..在平坦的地方交戰,撤退前先發動進攻以迷惑敵軍,撤退時要部署兵力作後衛掩護;..兩軍混戰、犬牙交錯時,要善于運用精銳部隊,循隙覓縫攻擊敵軍;..在雜草荊棘叢生的地方作戰,要開闢出暢通的道路;戰勝歸來,要保持軍隊陣形嚴整,軍容威武,以振國威;..要搶佔山地右翼以威懾敵軍。遇到荊棘阻路的地方,可以繞道而行;在停止戰鬥時,軍隊要布成雁行陣勢以保全全;把守險要的關隘,要使甩多兵種混合部隊;退軍時要註意隱蔽,並交替掩護;經過山林地帶要保持隊形順序通過;襲擊城池要像水流一樣橫掃千鈞;夜間撤退要有明顯的標志識別;夜間警戒要有符節作為憑證。插入敵陣攻敵時,要用敢死隊;和敵軍短兵相接時,使用長兵器和戰車;緊急運送軍用物資要用車。陣鋒要成錐形;兵員不足時,布陣要把各兵種混合編隊;混合編隊是因為便于防御敵軍進攻。為了保持隊伍整齊,避免混亂,要結成陣勢。當黑雲壓城、情勢危急之時,當權的人容易急躁。像狂飆烈焰一般沖擊敵陣,是因為在敵人驚疑之際有機可乘。隱蔽自己的兵力,使用欺騙的謀略,是為了引誘敵軍上鉤。借助山區復雜的地形設伏,是為了在山地戰中消滅敵軍。..是為了奪取渡口。..不把作戰意圖告訴身邊的士兵,是為了保守作戰機密。..廣列兵器,多布旗幟,是為了迷惑敵軍。動用快速勇猛的部隊和輕便的戰車,是為了追擊逃敵。在敵軍的威脅下轉移部隊,是為了避開強敵,儲存實力。為了便于火攻,要借助風勢。故意裝出行動遲緩,躲閃避讓的樣子,是要引誘敵軍追趕。選出精幹的士兵,輕裝出擊,是為了迎擊敵軍的先鋒。加強陣勢,激勵士兵,是為了攻擊拼命的敵軍。故意破壞自己陣地的屏障,是用以迷惑敵軍。故意遺棄一些物資軍械,裝出敗退的樣子,用以引誘敵軍上鉤。..整夜巡邏,宜至天明,並有聯絡信號互相呼應,從而保證夜裏駐扎的安全。把各種軍用物資分散儲存,可以保證軍隊取勝。使用精銳部隊,是為了防止敵軍劫營。[

解析]這是一篇綜合論述臨敵戰術的文章。孫臏在文章中,對多種情況下的戰術,作了詳盡的講述,下面結合實例作些具體分析。軍隊的編組和指揮,是軍隊能否充分發揮戰鬥力的關鍵問題,組織嚴密,指揮有效,運轉靈活,軍隊就有戰鬥力,就可以發揮整體威力。文中談到,可以按士兵籍貫編組,由在地人任帶兵官,這是從當時實際出發的有效原則。當時交通不便,備地區人們交往不多,所以隻是同一地區的人們相互熟悉,易于溝通,而且當時人們的鄉土觀念、宗族觀念都很濃。這一切跟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是分不開的。在那時的觀念形態下,按籍貫編隊,由鄉人帶領,是恰當的,容易形成有機的整體,發揮更大的力量。難怪以前有“上陣父子兵”的說法。這條原則在交通發達,人們交往十分廣泛的今天,當然不適用,甚至是有害的,但在當時卻不失為一條重要、可行的原則。項羽在秦末群雄中,可以稱得上一支最強大的力量,被人們稱為楚霸王。他的強大,除了他個人神勇外,更主要的還在于他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他的軍隊之所以強大,就在于他的軍隊中有一支戰鬥力極強的核心部隊——“八千子弟兵”。當項羽剛參加反秦義軍時,他年僅24 歲。項羽天生神力,力大無比,武藝又好,當地百姓,尤其是跟他年齡相仿的青年農民,都知道他的本領,把他作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崇拜。項羽性格豪爽,深受當地青年喜愛。因此,他一參加義軍,當地青年就紛紛回響,投到他的麾下。僅僅幾天工夫,就組成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項羽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的領袖。這支隊伍是項羽的鄉親們自願結合而成的,全體將士志同道合,情意相投,所以作戰時個個都像下山的猛虎,所向無敵。他帶領這支子弟兵很快就收復了幾座縣城,打出了威名,後又南征北戰,橫掃中原大地。直到最後項羽敗退到烏江邊上,僅剩的26 名子弟兵,仍然緊隨在他身邊,和他一起,手執短刀,和大隊漢軍拼殺。最後,這26 名子弟兵全部英勇戰死,項羽也揮劍自刎. 上演了十分悲壯的一幕。“八千子弟兵”的故事,有力地印證了孫臏提出的編隊原則。其實,在我國佔代,像“八千子弟兵”這樣,按地區鄉裏組成,發揮了很大威力的軍隊,還有很多很多。北府兵、岳家軍、戚家軍,都是很有名的強兵。說到用兵作戰的隊形、兵陣,戰術運用等等,我們不禁想到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戰例——官渡大戰。當東吳孫權繼承他哥哥孫策的遺志,統領江東大軍後,為贏得更多時間,增強實力,暫時順從了曹操:曹操也為了逐鹿中原,願和孫權結為外應。當時北方最大的勢力袁紹得知這一訊息後,不禁大怒,當即糾集70 萬大軍,前去攻打許昌。袁紹拒絕了他手下謀士田豐、沮授的忠告,必欲一口氣吃掉曾操而後快,70 萬大軍氣勢洶洶地向曹操統治的地區殺去。曹操出動7萬軍兵前去迎敵,兩軍在官渡相遇。曹軍一見袁軍聲勢,都很害怕。曹操忙與眾謀士商議對策。荀攸指出:“袁軍雖多,但不值得怕。我軍雖少,但都是精兵強將,無不以一當十。然而,我軍糧草不足,利在速戰,如若拖延時間,就有危險了。”曹操說:“正合我意!”于是下令,擂鼓進軍。兩軍排成陣勢,陣前對壘。袁紹部下審配,暗中埋伏一萬名弓弩手。袁軍號炮齊響,三通鼓罷,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排列著張、高覽、韓猛、淳于瓊等大將。曹操出馬,許褚、張遼、徐晃、李典等大將相隨。曹操罵袁紹謀反,袁紹罵曹操專權,一通舌戰,不分勝負。曹操派張遼出戰,袁紹手下大將張迎上,二張勢均力敵,戰了四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許褚縱馬揮刀上前助戰,高覽挺槍迎上。四員大將分成兩對,打得難分難解。曹操命復侯惇和曹洪,各帶三千兵沖擊敵陣。這時,審配下令放起號炮,袁軍埋伏的一萬多名弓弩手萬箭齊發,射向曹軍。曹軍抵擋不住,向南急逃。袁紹驅兵沖殺,曹操大敗,直退到官渡下寨。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曹操緊閉營門,不肯出戰,袁紹一時也攻不下。審配向袁紹出了一個計謀:撥出10 萬軍兵,在曹操寨前築起土山。安排軍士在上山上居高臨下放箭,迫使曹操退走,袁紹欣然同意。袁軍人多勢眾,僅用10 天就築起50 多座土山,在山上立起了望台,分撥弓弩手,從山上放箭。這一來,曹軍就苦了,隻能頂著盾牌,趴在地上守衛。袁軍吶喊歡笑,趾高氣揚。曹操忙請謀士出謀劃策。劉曄獻計用發石車破敵。曹軍按劉曄的設計,連夜趕製出了幾百輛,分布在牆內,對準土山上的了望台。袁軍一放箭,曹軍就一齊拽動發石車,炮石立即飛上天空,往上山上亂打。袁軍無處躲臧,死了無數弓箭手。袁軍把發石車叫做“霹靂車”,恐懼異常,從此不敢登高放箭。審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往曹營挖地道。劉曄則在營寨四周挖環形溝,使袁軍白費許多力氣。曹操在官渡,從8 月守到9 月底,軍隊漸漸疲乏,糧草也供不上了,他想放棄官渡,退回許昌,但一時又拿不定主意。曹操派人送信回許昌,向留守許都的荀彧問計。荀彧回信說明,現在兩軍在官渡對峙,正是決定命運的一戰,如果退軍,就會被敵軍利用機會,隻有扼守住咽喉要道,才能改變情勢。曹操採納荀彧的意見,命令將士拼命死守。袁紹久攻不下,退軍30 裏,曹操派將士出營巡查,抓住袁軍奸細,經審問得知,袁軍將領韓猛押運糧草將要到軍營了。荀攸說,韓猛隻有匹夫之勇,正好派人半路劫糧,讓袁軍大亂。曹操派徐晃帶領兵將先行,張遼、許褚領兵接應。當天夜裏,韓猛押解幾千輛糧車,正經過一處山谷,徐晃和部將史渙領兵截住韓猛去路。韓猛飛馬迎敵,徐晃接戰,史渙便領人放火燒糧車。韓猛打不過徐晃,撥馬回逃。袁軍糧車全被燒光。袁紹見西北方火起,又得敗軍回報“糧草被劫”,急忙派張、高覽去接應。二將遇上徐晃,剛要交鋒,張遼、許褚已到,兩下夾攻,殺散袁軍。曹軍四將得勝回營,曹操給予重賞,並分兵在寨前扎營,形成犄角之勢。燒了袁軍的糧草,仍然救不了曹軍缺糧的急,曹操急忙派人到許昌去要糧。然而,曹操的信使卻被袁軍捉住,押去見許攸。許攸小時候是曹操的朋友,這時在袁紹處當謀士。他搜出曹操催糧的信後,便去見袁紹,對袁紹說:“曹操屯兵官渡,和我們相持已久,許昌必定空虛。我們現在分出一軍連夜去偷襲許昌,許昌必定能拿下,活捉曹操也就不難了。現在曹操糧草已盡,正好乘機兩路攻擊他。”這是一條致曹操于死命的妙計,無奈袁紹不聽。他說:“曹操詭計極多,這封信是誘敵的計策。”許攸說:“現在不拿下曹操,以後必定受其害!”正說之間,袁紹收到審配從鄴郡來的信,信上說了許攸不少壞話。袁紹看完信,大罵許攸,還說他與曹操有舊情,必定是受賄來當奸細騙他的,喝令許攸退下,以後不許進見。袁紹這一通大罵,還真把許攸罵到曹操那兒去了。開始許攸很傷心,本想自殺,他的從人奪下他的劍. 勸他棄暗投明。才點醒了他,去投了曹操。許攸到了曹營,曹操連鞋都顧不上穿,光著腳就迎出去了,遠遠地就拍手大笑,上前拉住許攸的手,一起進寨。到了寨裏,曹操搶先拜倒在地,許攸慌忙扶起,說道:“您是漢朝丞相,我是平民百姓,您怎麽謙恭到這等地步啊?”曹操說:“您是我的老朋友,我怎敢以丞相的地位和您分上下呢?”二人互道離情之後,又談到眼前的軍情,幾經詢問,曹操知道許攸已知實情,便也不再隱瞞軍中斷糧的緊急情況,並向許攸問計,許攸說:“您是孤軍對抗大敵,卻不尋求速勝的辦法,這是自尋死路啊!我有一個計策,不用三大,可以讓袁紹的百萬大軍不攻自破。您肯聽嗎?”曹操高興他說:“願聽好計!”許攸說:“袁紹的軍糧輜重,全都屯積在烏巢,現在派淳于瓊守衛,這個人隻會酗酒,毫無防備。您可以選派精兵,冒稱是袁紹的將領蔣奇帶兵到烏巢去護糧。乘機燒毀袁紹的糧草輜重,那時袁紹的軍隊過不了三天就會亂了!”曹操高興極了,一面厚待許攸,留在寨中,一面部署烏巢劫糧。第二天,曹操親自選了五千騎兵和步兵,準備去烏巢劫糧。張遼表示擔心許攸有詐,曹操說:“不然。許攸這一來,是老天要敗袁紹。現今我軍糧草接濟不上,難以持久,如不用許攸的計策,就是坐以待斃了!他如有詐,怎肯留在我寨中?況且我也早就想劫寨了。現在劫寨的行動,勢在必行,請你不要懷疑。”張遼說:“那也得防備袁紹乘機來襲擊!”曹操笑著說:“我已經都策劃好了!”于是,讓荀攸、賈詡、曹洪和許攸一起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淵領一支軍隊埋伏在左面,曹仁、李典領一支軍隊埋伏在右面,以防不測。讓張遼、許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後,曹操自帶諸將在中間,一共五千人馬,打著袁軍旗號,軍士都背著柴草,人人口含物件,戰馬都勒著嘴,黃昏時向烏巢出發。再說沮授被關在軍中,夜觀天象,忽見太白逆行,侵犯牛鬥,知道大禍將至,立即連夜求見袁紹。這時,袁紹已酒醉躺下了,聽說沮授有密事享報,就叫進去問話。沮授把夜觀天象的情況分析說明,指出恐怕有賊兵劫掠,請求速派精兵猛將巡邏,以防被曹操暗算。袁紹聽了卻生氣地斥罵道:“你是一個有罪的人,怎麽還敢妄言惑眾!”隨後又斥責監守諸人,命人把他們斬了,另派別人監押沮授。沮授出來,蒙著淚眼嘆道:“我軍旦夕就要亡了,我的屍首還不知落在何處哩!”袁紹又不聽忠言,把忠臣當作仇人,以至釀成大禍。曹操領兵夜行,從袁紹一處營寨前經過,守寨袁兵發問,曹操讓人回答:“蔣奇奉命去烏巢護糧。”袁軍看見是自己的旗號,也就不懷疑了。連過數處,都冒稱是蔣奇的兵,一點阻礙都沒有。到達烏巢,已是四更過了。曹操命令軍士用草把在周圍點火,眾將校吶喊沖入。這時,淳于瓊剛和眾將喝完酒,醉臥在軍營中,聽到喊聲,連忙跳起來問:“為什麽喧鬧?”話還沒說完,早已被撓鉤拖倒。袁軍將領眭元進和趙睿運糧剛回來,見糧屯上火起,急忙前來救應。曹軍飛報曹操,請求分兵拒敵,曹操卻讓眾軍奮力向前,等賊兵到跟前,再回頭接戰。曹軍個個爭先沖殺,一時間,火光四起,濃煙迷空。眭、趙二將全被殺死,袁紹的糧草全被燒掉。曹操命人割去淳于瓊的耳鼻手足,捆在馬上,放回袁紹營中,以示羞辱。袁紹聞報,見正北火光滿天,知道是烏巢出事了,急忙召集文武官員商議。眾將和謀士意見不一,袁紹又沒有主意,隻好分兵行動:張、高覽帶五千兵馬去劫曹營,蔣奇領一萬人馬去救烏巢。而曹軍殺散淳于瓊的部下後,把他們的衣甲旗號全奪到手,曹操讓部眾扮作淳于瓊的敗軍回寨。走到偏僻小路,正遇蔣奇軍馬。蔣奇一問是烏巢敗軍,毫不懷疑,驅馬就過。張遼、許褚突然出現,大叫:“蔣奇別走!”蔣奇措手不及,被張遼斬于馬下。張、許二人帶領曹軍兵將把蔣奇的兵全殺了,又派人謊報:“蔣奇已殺散偷襲烏巢的兵馬。”袁紹信以為真,不再派兵接應烏巢,隻增兵官渡。張、高覽去攻打曹營,中了埋伏,大敗而退,又被曹操從背後殺來,隻好奪路逃脫。淳于瓊逃回袁紹大寨,敗軍說出是由于他醉酒而不能抵敵,才造成了這次大敗,袁紹大怒,當即把淳于瓊斬了。謀士郭圖怕張,高覽回來對證,證明他的主意錯了,便搶先向袁紹進讒言,誣蔑張、高二人早有降曹之心,這次偷襲,一定不會賣力。袁紹不分青紅皂白,馬上命人去召二人回寨問罪。郭圖怕陰謀被拆穿,又搶先派人去對張、高二人說:“主公要殺你們!”結果,高覽殺了袁紹派去的人,和張一起,帶兵降了曹操。曹操命人大開營門迎接,對二人大加勉勵,封張為偏將軍、都亭侯,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二人大喜,自此死心塌地為曹操效力。袁紹失去了許攸、張、高覽,烏巢糧草又全被燒光,軍心惶惶。許攸勸曹操速速出兵,張、高覽請求充當先鋒,曹操同意。張、高覽當先去劫袁紹營寨,兩軍混戰到天亮,才各自收兵,袁紹折兵一大半。荀攸又獻出一計,散布謠言,說曹操要分兵攻打酸棗,鄴郡、黎陽,斷絕袁軍的退路。袁紹一聽,十分吃驚害怕,馬上分兵去救。曹操得知袁紹兵動,立即兵分八路,一齊沖向袁紹軍營。袁紹的軍兵早已沒有鬥志,當即四散奔逃,潰不成軍。袁紹連銷甲都來不及披上,僅穿著單衣就上馬逃跑了,隻有小兒子袁尚在後跟隨。張遼、徐晃、許褚、于禁四員大將,領兵緊追。袁紹急急忙忙渡河,把地圖、書信、車杖、金銀、綢緞全都扔了,僅帶著八百多人狼狽逃去。這一仗,曹軍殺死袁軍八萬多人,繳獲無數,大獲全勝。在繳獲的書信中,有一批是許都和前線曹軍中一些人與袁紹暗中文結的書信,曹操的從人主張點對姓名收殺,而曹操卻說:“當時袁紹強大,連我都不能自保,何況其他人呢?把這些書信全部燒掉,一律不再追究!”這一舉措,大得人心。

官渡大戰本是袁強曹弱,兵力是十比一,而結果卻是袁紹全軍覆沒,曹操大獲全勝,確實堪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細細分析,在戰略、戰術方面,可以給人以許許多多啓發,其中,自然可以很好地領會孫臏在本文所論述的戰術原則。

返回頂部